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巨头威富中国表现冰火两极:NorthFace ... ·  2 天前  
LADYMAX  ·  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 ·  2 天前  
二孩妈妈进化论  ·  春光团!韩国女装安乃安春装上新,韩星同款,满 ... ·  2 天前  
二孩妈妈进化论  ·  春光团!韩国女装安乃安春装上新,韩星同款,满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正在美食荒漠化的中国大城市?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2-07 07:58

正文

作者 | 地球知识局
来源 | 地球知识局
3730字 阅读时间6 分钟



吃,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美食,也是最能抚慰现代人疲惫心灵的之一 。近些年,网红美食不断涌现,美食纪录片火了一波又一波,“好不好吃”甚至能决定一座城市乃至一个省份的旅游吸引力——淄博烧烤、茶颜悦色……都是例子。


然而,就在美食行业欣欣向荣的表象下, “中国美食正在荒漠化”的声音甚嚣尘上 。餐饮门店排行前十的北京、杭州、深圳都被视为没有美食的城市。


这些“ 美食荒漠 ”是怎样形成的?



备受“诟病”的美食荒漠


在我们关于“美食荒漠”的问卷调查中, 杭州不出意外,以48.03%的得票率名列榜首。


虽然不意外,但还是扎心了▼


杭州荒到啥地步呢?作为“鱼米之乡”的杭州,曾以杭帮菜闻名。然而目前杭州的美食榜单上,排名前十的几乎清一色为西餐和日韩料理,而杭帮菜却少有上榜,体现出 杭州本地名菜逐渐“没落” 的事实。


杭州市商务局23年还开了一起会议,提出制定杭帮菜菜系标准,鼓励杭帮菜研发创新,并给出了最高100万元的奖励措施。一时间, 杭州悬赏100万摆脱美食荒漠标签 登陆热搜,似乎坐实了政府对该标签的“认同”。


可别瞎说啊,杭州还是有美食的。


有美食,只不过是外地的美食

(图:微博)▼

仅次于杭州的北京也没好到哪儿去。一条热评微博道:“996到肝肠寸断想随便点个外卖,点到屎的概率超过80%。”这正是许多在京年轻人的切身感受: 好吃不贵的餐馆难寻 ,寻常饭馆味道也难以令人满意……


咦,曾在北京生活工作过,后来又远居台湾的梁实秋,提起北京说的可是“ 偶因怀乡,聊美味而寄兴 ”啊。


在全国各地餐饮汇聚的首都,“美食荒漠”之名属实耐人寻味。理论上,北京拥有 八大菜系 的丰富餐饮资源,也有不少豆汁儿、卤煮等 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北京小吃 ,“荒”得匪夷所思。


北京传统小吃

(图:图虫创意)▼


北京之后,紧邻广州、香港、顺德三大美食之都的 深圳,也总被人调侃是“美食荒漠” 。平心而论,深圳的确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本地特色食物——当我向我那个点评V8的朋友求助,让她推荐深圳美食的时候,她竟然愣住了。


“我去过3次深圳,吃得比较杂……emm实在想不出来可以推荐什么。”


关于美食荒漠的言论并不局限在以上大城市,社交平台搜索栏一输出,就能发现 背着美食荒漠“骂名”的二线城市 也并不少见。


美食荒漠,“荒”的是什么?


说北京是美食荒漠,更像是在说它 没有好吃的平价美食。


诚然,北京餐饮业水平很高。北京有新荣记、潮上潮等名牌餐饮,这些店铺能提供 相对最优的食材,聘请一流厨师团队把关 ,汇聚世界菜系,餐饮业水平上要远超二三线城市。所以这方面来看,北京“美食荒漠”说法不合常理。


北京商场里的餐饮品牌还是很丰富的

(图:图虫创意)▼


不过,一座城市餐饮业水平和当地美食水平是两个概念。


在北京,上述大牌店铺动辄人均上千,实惠一些的口碑餐饮也要人均一二百一顿,而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52元,恩格尔系数21.3%,人均一日饮食花费44元左右, 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天天下馆子 ,如果想吃到实惠且质量过关、还地道的地方美食,选项确实并不多。


地道还实惠的小店,大多是本地人常吃的

不是这地的人,还真不知道有这些店的存在

(图:板栗)▼


况且,北京的商业用地成本较高,而餐饮业又属于重运营行业,房租、原材料、人力成本的高企,导致餐厅价格普遍偏高。在这样的环境中, 小本经营的平价美食店面临生存困难 ,往往难以支撑长期运营。


至于本地特色小吃, 外来人还多数不待见 。外地人眼里北京黑暗料理“四大天王”:豆汁儿、卤煮、爆肚儿、炒肝儿,绝对是被当作吐槽对象的第一梯队。但其实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本地居民口中的美味珍馐,或许是游客眼中的黑暗料理,当然这就是口味偏好上的因素了。


不吃下水的人“有难了”

(图:图虫创意)▼


相比之下,杭州作为南方美食文化的一个代表,主要其 菜系特色 而面临“美食荒漠”的争议。


以“东坡肉”为例,虽然是杭州知名菜品,但 甜中带油的口感 却让许多外地人难以欣赏。 杭州的甜食和偏淡的口味特色 ,让外来人口产生一种口味适应上的落差感,进而对杭州的美食打上“荒漠”标签。


属于是爱的人很爱

不爱的人尝都不会尝的那种美食

(图:图虫创意)▼


当然,很多餐厅可能也 “做不好”正宗杭帮菜


这本就是一种非常讲究的菜系,多用蔬菜、竹笋、河鲜,食谱中里见不到鸟兽蛇虫,也没有油腻咸香,吃的就是食物本味。 不仅食材珍贵,对烹饪者的水平要求也高 ,在不以咸香重口为招牌的菜品中,食材的选择、火候的掌握、汤汁的勾芡,尤为关键。


至于被吐槽一尝过后不想再试第二次的西湖醋鱼,风光时曾和茅台一起出现在尼克松访华的国宴席上,如今却是酸到冲鼻子、甜到齁嗓子、又腥又多刺,更大可能是因为 端上来的是简化版


西湖醋鱼到底该是什么味道

这个答案已经在各种魔改后模糊不清了

(图:图虫创意)▼


如今打着杭帮菜招牌的餐厅酒家,多数都掌握不好最佳火候,调制不出正宗汤汁,甚至干脆用鲈鱼替代原本的草鱼。


因此,杭州无美食,也有一种原因是 现代人的味蕾和节奏不再给这些“本味”的食物太多机会 。而那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正宗杭帮菜,往往又藏得较深,常人难以品味。


快餐时代下的美食流水线


除了外来人员口味差异和厨师水平问题, 餐饮连锁化 也是讨论美食荒漠时绕不开的话题。


北京、杭州都是 大型人口接纳地 。比如北京,是北方地区人口流动最大的城市,常住外省人口为841.8万人,占常住人口将近40%。


重口难调,对外来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图:图虫创意)▼


大量“北漂”“杭漂”涌入,使市场饮食对“速食”需求上升。大量的外来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倾向于快餐、外卖等 高效解决餐食 的方式, 速食连锁蓬勃发展


同时,一些连锁店为了提高出餐效率、降低成本,越来越多地 依赖预制菜 ,而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餐饮品质的期待。


北漂们尤其能感受到 连锁餐饮的“千篇一律” :味道不够地道、口感被简化,甚至呈现出“流水线”般的呆板。预制菜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对这些城市美食的期待,形成了“美食荒漠”的印象。


地方特色菜被标准化后

便少了家乡味道的灵魂

大型中央厨房 图:图虫创意)▼


同样,西湖醋鱼的难吃,杭州餐饮的连锁化也要“背锅”。老字号楼外楼自1988年开始开设分店,1995年就开始设食品厂研究起 真空包装菜 。2003年,西湖免门票,全国的游客挤爆楼外楼。巅峰时期,一家楼外楼一天就得 卖上千份难吃的预制西湖醋鱼


楼外楼鲜鱼活养池

(图:wikii)▼


餐饮生意和西湖旅游齐头并进,杭州餐饮老板们顺势开始搞起了 连锁和预制菜 。楼外楼光在杭州就开了40多家分店和外卖连锁店。


商业地产的兴起更是助推了这一趋势。2008年,杭州市政府宣布要 兴建100个城市综合体 ,整个房地产业震动。2009年,杭州大厦全面升级,把四座单体商场堆叠到近30层的高度,成为购物中心的标杆。


老杭州人的购物胜地

(杭州大厦 图:图虫创意)▼


餐饮作为高频消费、引流效果显著的业态,自然成了这些商业体的“宠儿”,还享受装修补贴和租金优惠。一批 新派杭帮菜品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