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布知识产权资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PRdaily  ·  以案说法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知识产权局

湖南:以高价值专利谋知识产权红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17-07-27 12:52

正文

促企业高水平产出,建畅通转化平台,树激励政策导向

  时间拉回2010年,一场矿难救援让智利成为世界焦点,不仅中国举国关注,而且牵动了全球媒体的目光。北京时间10月13日11时,智利矿难首名矿工升井,在现场待命的三一重工智利公司工程师郝恒操作着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率先鸣笛庆贺。正是这次救援,使得三一重工的起重机赢得了世人的瞩目,更是它,创造了一个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制造”品质的机会。“用自身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改变全球对‘中国制造’的认识,让世界分享中国创新的成果。”郝恒由衷地说。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说此次国际灾难救援给了三一重工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机会,倒不如说是三一重工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修成正果。以前我国36米以上的臂架泵车全部依赖进口,行业内有“每增加一米比登天还难”的说法。三一重工就是不信这个理,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37米国产臂架泵车,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并一直延伸至72米,创造了最长臂架泵车世界纪录。

 

  近年来,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为代表的湖南本土企业大力实施创新战略,实现战略转型和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开展高质量专利的布局和高价值专利的创造,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叫响“湘”字号品牌,让世界爱上“湖南造”。

 

  “我们理解的高价值专利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中,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服紧密协作创新,并将创新成果形成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高质量、高水准专利或者专利组合。为加快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将实施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促进工程列为今年重点推进的5件实事之首,希望引导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创新性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企业不断探索构建高质量、高水准、高价值专利创造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祥清表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促进工程是以创新引领、依法保护为核心,以知识产权战略专项项目实施为突破口,引导创新主体围绕创新链开展创新成果的专利布局,提高专利质量和布局水平,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切实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提供产权和法律保障,有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科技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如今,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正围绕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和重点产业,完善研发投入、评价和服务机制,激发更高创新热情,形成一批创新成果、高价值专利(组合)和各类知识产权,在专利“数量布局、质量取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创新链、知识产权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5月25日下午17时58分,一台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成功将重约340吨的穹顶精准落在45米高的核反应堆堆顶,标志着“华龙一号”核电站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穹顶吊装圆满完成。“华龙一号”的吊装工作是目前全球核电建设中重量最大,吊装高度最高的一次作业,而承担这一光荣使命的“大家伙”是来自于中联重科具有核心专利的ZCC3200NP履带起重机。它集60余件专利于一身,其关键核心技术“动力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更是获得了2012年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国之重器”再度完美起吊,实现了国产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在核电领域的深度应用,也诠释了高价值专利的力与美。

 

  “培育高价值专利是实现知识产权依靠‘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快实现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湖南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通过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和行业标准,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延伸,以知识产权优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湖南省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日,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祥清表示。

企业:创新创造的产出地

  履带起重机技术含量高,对制造商综合实力是极大考验,实现大吨位履带吊的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是衡量起重机制造企业是否具备核心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在中联重科ZCC3200NP诞生之前,大吨位起重机尤其是3000吨级以上、能够实现第三代核电关键吊装的履带式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

 

  “该设备是国产起重机中唯一运用于核电吊装的,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60余件。其中,‘动力单元及其控制方法’这件核心专利原创性地解决了超大动力源整合与分流的技术难题,不仅能有效降低整机燃油消耗,摆脱了以往进口件的供货与维护响应周期制约,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中联重科在大吨位履带吊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中联重科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孙昌军介绍,将核心专利运用在产品上,提高产品在市场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并创造更多利润,这就是高价值专利带给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孙昌军进一步解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一目标,但评判一件专利是否为高价值专利并不能仅仅从市场价值去考量,还有一些潜在的用于战略储备的专利,尽管这些专利并没有实施转化,但往往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行业技术发展特征、未来发展趋势等储备的前沿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反哺技术创新。中联重科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先后并购了十余家国内外企业,而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至少掌握着某项中联重科看重的技术。截至目前,中联重科累计拥有专利70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件;还分别在欧洲、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印度、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0余件。

 

  中联重科ZCC3200NP履带起重机的一决反击,让其深刻意识到,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必须依靠知识产权这张“通行证”。而要实现产品的突围,更需要高价值专利的强力支撑。

 

  在湖南,另一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三一重工也同样依靠高价值专利在优势领域内占得先机。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拔地而起,不断刷新的建筑高度也对超高层的混凝土施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阿联酋迪拜塔、香港环球贸易广场、天津117大厦、日本阿倍野中心大厦、俄罗斯联邦大厦、广州东塔……这些世界标志性建筑一次次见证了三一重工挑战世界高度的征程。一直以来,三一重工以混凝土输送泵作为其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敲门砖”,对混凝土输送泵机械、液压、电气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坚。以泵车的臂架为例,以前我国没有能力生产37米以上的臂架,必须依赖进口。三一重工着眼于国产化,从国外进口钢材和焊条,解决国产钢材和焊条不达标影响臂架生产的问题。很快,三一重工打造出了首台国产臂架,一套价格仅30万元,而进口产品价格达130万元。正是长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让三一重工在混凝土输送泵车方面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

 

  “技术的价值在于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管互联网、物联网如何发展,产品竞争力对于一个传统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产品的技术含量是打造强势品牌的前提条件,能够成为强势品牌的产品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高价值专利。”三一重工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高价值专利在支撑湖南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优势和地位正在提升,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肖祥清表示。

高校:专利转化的聚集地

  去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周宏灏的一项“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成果成功实施了转让,一次转让7件发明专利和40项应用技术,技术转让费2.2亿元,其中每件专利转让费2600万元,共计1.8亿元。该技术转让,无论是一次转让的成果数还是转让费,均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纪录。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拥有优秀的科技人才、良好的科研环境,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的重要科研力量。然而,一直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困扰高校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中南大学充分依托学校现有平台,发挥人才、科技、智力密集的优势,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进行研发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套符合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服务,简化工作程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表示,中南大学不断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战略、专利代理实务、转移转化机构”三位一体的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和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周科朝口中所说的“加强服务,简化工作程序”实际上指的是学校为便于科研人员安心从事科学研究,将一系列审批申报程序交由技术转移中心工作人员代为办理,学校通过对外招标,每年优选10家服务水平好、能力过硬的代理机构为科研人员撰写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最大限度地免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每成功转化一项创新成果,我们都会进行公示,转化费用多少都一目了然,由于学校规定,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获得企业股权时,由权利人及其团队拥有70%的股份,因此巨大的经济回报会对科研人员产生较大触动,能从根本上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昌友介绍,这样的变化能改变科研人员以往提交专利申请只是为了评职称、项目结题的目的,激励科研人员重视知识产权。

 

  据了解,2000年以来,中南大学依托学校高价值专利创办的企业已超过150家,仅2017年上半年,学校已实现技术转让45项。2011年至2016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得的进校横向科研经费已达16.18亿元。

 

  无独有偶,湖南大学也从政策上积极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专门出台了《湖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引导科研人员主动开展高精尖项目的研究,从资金、激励措施等方面激励科研人员。

 

  “我们曾在两个星期内,采用3D打印方式为北汽福田制造了轴流水雾机叶片,助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该技术还可以实现‘私人订制’,如果应用在生物医疗领域,可以依据不同人的特点,量身打印骨支架等产品。在工业生产领域,设备部位磨损,将严重影响到整机运行,若更换整个部件,不仅价格昂贵,还是严重浪费。通过此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打印新的,还能让磨损的部位再‘长’回来。”湖南大学宋立军介绍,这不仅成功实现了技术转化,有效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转型升级,同时也是湖南大学主动寻求对接制造企业需求的成功案例,将有效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潜能,提升学校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

 

  “高价值专利不仅可以为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很好的市场回报和市场前景,帮助产业做大做强。高校既是高价值专利产出的源头,也是高价值专利实现技术转让的主要聚集地。”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何炼红表示,高校的科研成果如果最初的产出就能和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而高质量的科技成果通过法律的途径,使其成为法律状态稳定、科技含量高的高质量专利,高校的高质量专利得以转化和运用,就是对高价值专利价值的生动诠释。

政府:政策导向的策源地

  在今年的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会上,实施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促进工程被写入了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今年重点推动的5件实事之首。提出围绕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和重点产业,完善研发投入、评价和服务机制,激发更高创新热情,形成一大批创新成果、高价值专利(组合)和各类知识产权,在专利数量布局、质量取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创新链、知识产权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湖南省作为科技大省和人才大省,专利申请量始终没有进入全国前十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才4.11件,距离实现‘十三五’全省万人发明专利8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与全国平均达到12件的目标有明显差距,专利创造环节急需加强。”肖祥清表示,今年湖南提出实施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促进工程,以创新引领、依法保护为核心,以知识产权战略专项项目实施为突破口,引导创新主体围绕创新链开展创新成果的专利布局,提高专利质量和布局水平,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切实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提供产权和法律保障,有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湖南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优化重点发明专利支持政策,强化质量效益导向,促进专利申请质量稳步提升,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良好的政策环境不仅极大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促进了高质量创造,也为专利的转化实施提供了动力。2013年以来,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与湖南省经信委共同在全省工业领域实施“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产业,面向中小企业,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每年发布年度专利技术转化导向计划目录,引导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点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实施以来,集中转化了一批发明专利技术,构筑了从专利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化通道,加速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湖南进入产业化阶段有效专利比例在全国排名第二位,1195件有效发明专利进入全省重点发明专利库,48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成功转化,实现产值38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高湖南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湖南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肖祥清表示。(王康 周闯|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辑:孙雅曼 高云翔,编校:赵世猛,审读:刘珊,美编:李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