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世界多变而恒永,文学孤独却自由。 这就是《世界文学》。这就是文学世界。这就是《世界文学》邀你走进文学世界的根本理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诗歌回响|弗•维庸【法国】:美丽的制盔女

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 公众号  ·  · 2018-06-29 06: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上图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的一件名作。这件雕塑作品在我国已经为大家熟悉了,但它所根据的那首名诗——维庸的代表作《美丽的制盔女》,大家却还没有见过。因此译出该诗,以飨读者。

读者可能会问:“这件雕塑不是叫做《美丽的欧米哀尔》吗?”不错,这是国内通用的译名,但是诗与雕塑原名为《 La belle heaumière 》,其中的“ heuamière ”一词 ( 在维庸用中古法语写的原诗中作“ heuamière ) 本义是女性“制盔者”。在中世纪的欧洲,制盔甲的手工业盛行,故有这一名词。后来虽然不流行了,但把这一普通名词音译作“欧米哀尔”,使人误会为姓名,是不妥当的。

诗作者弗朗索瓦·维庸( François Villon 1431-1463 ?)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抒情诗人,在欧洲还被推崇为中世纪两大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意大利的但丁)。他生于百年战争之后,出身微贱,由一个姓维庸的教士收养长大,并读书读到巴黎大学文学系毕业。当时社会秩序很乱,而维庸又生性狂野,爱情纠葛也不少,有人找他寻衅,拔剑刺伤维庸,维庸用石头砸倒对方致死。以后他四处流亡,成了一名大盗兼诗人,曾多次坐牢,两次被判绞刑又被赦免, 1463 年改判流放后不知所终,既听不到他的音信,也不再有他的诗出现了。

维庸作有《小遗言集》和《大遗言集》两本诗集,他的诗既有市民阶层的机智、幽默和讽刺,也有心理深度和悲剧的力量,既有市井语言的粗俗,又有真挚坦率的抒情。当宫廷诗人们只会用满纸浮词歌颂贵妇人时,维庸却在歌唱下等人,在探索人生,否定天堂和地狱。在《美丽的制盔女》中,他采用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一个昔日佳人顾影自叹的心情,同时又刻画了另一个不出场的主人公——时间。这一主题与中世纪另一位大诗人——波斯的奥马尔·海亚姆的诗颇有相似之处。由于维庸写作大胆直率,被称为法国“最真挚的诗人”。

此诗原题全称为《老妇哀叹青春的逝去(美丽的制盔女自叹)》,但是却以《美丽的制盔女》之名流传于世,可说是维庸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原诗格律是八音节八行体,韵式为 ababbcbc 。译文韵式悉遵原诗,但在音节上略有机动。

飞白


美丽的制盔女

弗朗索瓦·维庸作  飞白译

我恍惚觉得我听见

旧日的美人——制盔女

徒然在把青春呼唤,

哀叹着年华的逝去:

“衰老啊!你残酷而阴郁,

为什么这么早击倒了我?

是什么不让我立即死去,

一刀就结束这种折磨?

“你剥夺了我至上的魅力,

它使得教士、执事和商贩

无不倾倒于我的美丽,

当时凡是父母生的儿男

谁都愿为我倾家荡产,

毫不顾及后悔和烦恼,

他们求之于我的,到今天

白送给乞丐也遭嗤笑!

“我把许多男子一一拒绝,

(你们瞧我有多么傻!)

却爱上了一个奸诈的冤孽,

把无限柔情全献给了他。

尽管我对别人把手腕耍,

我对他可是一片真心!

他对我呢,却粗暴践踏,

他爱的仅仅是我的金银。

“尽管他蹂躏我虐待我,

我对他的爱情依然如故;

哪怕他把我在地上拖,

只要叫我吻他,只要他吩咐,

我就忘掉了一身痛楚,

只求这恶贼的一点体贴……

他给了我什么好处?

到如今只剩下耻辱和罪孽。

“他死去已经三十年岁月,

而我活着,成了白发婆婆。

每当我追忆往昔的欢悦,

对比当年的我和今日的我,

每当我看见自己全身赤裸,

看见我的身体已经变形,

可怜、枯萎、瘦小、皱缩,

我觉得我马上就要发疯。

“哪儿去了,那额头洁白晶莹,

那金发灿烂,那双眉弯弯?

哪儿去了,那宽敞的眼睛,

那无人能抵御的顾盼?

还有笔直的鼻子匀称好看,

优美的耳朵小巧玲珑,

下巴的酒窝,面颊的曲线,

还有那嘴唇甜美、艳红?

“哪儿去了,双肩雅致纤细,

美丽的手,修长的臂膀,

还有娇小的双乳耸起,

挺拔的腰股丰满、修长,

正适合做爱的竞技场;

而在宽广的腰股之间

有神秘而迷人的力量

隐藏在这座微小的花园?

“啊,额头起了皱,金发已灰白,

眉毛已脱尽,眼睛已昏昧,

失去了顾盼传情的神采,

这曾经使多少人心醉!

鼻子勾了,失去了优美,

耳朵下垂,盖着苔藓层层,

下巴起皱,面颊色如死灰,

而嘴唇犹如皮革制成。

“人的美,就这样告终!

背已驼了,双肩已佝偻,

玉臂僵缩,手挛缩成爪形,

双乳呢?干瘪到一无所有,

腰股也与乳房一样干瘦,

迷人的宝藏啊,全然凋残!

玉腿萎缩得那么丑陋,

象腊肠似的污迹斑斑……

“我们就这样哀叹着往昔,

几个老妇人,呆傻、憔悴,

瑟缩着蹲在秋风里,

依偎着幽暗的火堆,——

一把麻杆刚燃起光辉,

顷刻之间已经烧完。

啊,我们曾是那么娇美!

但这条路啊,谁人能免?”……


原载于《世界文学》1985年第4期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经公众号责编授权。



相关阅读:

诗歌回响| 亨利希•海涅【德国】:罗累莱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责编:文娟

校对:丹霞

终审:春华



《世界文学》征订方式


订阅零售

全国各地邮局


银行汇款

户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号:0200010019200365434


微店订阅


★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订阅热线: 010-59366555

订阅微信: 15011339853

订阅 QQ: 3076719982

征订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及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生产、品质、技术三大部门,谁大谁小
7 年前
内涵段子  ·  段子哥每日精选笑图!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