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思想网
爱思想网(曾用名燕南网、天益网),以专业、严谨,原创性和思想性著称的公益学术平台,数百位各科杰出学人的授权专栏是其最大特色。投稿和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爱思想网

伊犁:遥远西部的一个角落?

爱思想网  · 公众号  ·  · 2018-03-31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重拾西域雄心

文 | 星球研究所, 爱思想网受权发布

本文 所有署名摄影师作品 均由著作权人授权发表


今日新疆地域广大

一条天山横亘中央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分立两侧

昆仑山、阿尔泰山南北夹峙

首府 乌鲁木齐 居中辖制

(新疆地形图,制图@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Steffen Hammer/123RF)


然而在历史上

尤其清代的鼎盛时期

全疆的中心并非乌鲁木齐

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伊犁


说它遥远

是因为 它与“遥远”一词同时出现的频率极高

作家 王蒙 曾于文革期间 “下放”伊犁10余年

在回到北京之后

他回忆起伊犁的往事

文章的开头便是

(语出自散文《新疆的歌》)

“在遥远的伊犁······”


以演唱新疆歌曲闻名的歌手 刀郎

也在其代表作品中唱道

(语出自歌曲《新阿瓦尔古丽 》)

“她带着我的心, 穿越了戈壁

多年以前丢失在遥远的伊犁”


伊犁在哪里?

它真的很遥远吗?




从地图上看

伊犁的确很遥远

它偏居 中国西北边陲

与北京直线距离2900千米

约是同样以草原闻名的 呼伦贝尔 与北京直线距离的3倍

与地处东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广州

直线距离更是高达3700千米

两者还 恰好连成了 一条贯穿中国大陆的对角线

(伊犁与北京、广州直线距离示 意图,绿线为呼 伦贝尔与北京的距离,制图@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Google)


但是

当我们跳出现今伊犁州的位置

从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

伊犁河流域

着手

便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伊犁河流域

三面皆为天山主脉、支脉所挟

包括 伊犁河谷盆地及其外延

(伊犁河流域地形图, 伊犁河自东向西贯流,最终注入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因为有7条河流汇入巴尔喀什湖,所以国外亦将外伊犁及其外延称为“七河之地”;制图@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 Google)


这些山脉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位于伊犁北侧的 科古琴山

高低起伏,逶迤连绵

(科古琴山, 摄影师@赖宇宁)


博罗科努山

更加巍峨,苍茫一片

博罗科努山 摄影师@赖宇宁)


东南侧的 那拉提山

主峰 喀班巴依峰 海拔 4257米

山形如角,直刺苍穹

(从库尔德宁远眺喀班巴依峰 ,摄影师@马俊华)


最为险峻的山脉 当数

伊犁南侧的 哈尔克他乌山

古人为沟通天山南北开拓出数条古道

夏特古道 便是其中之一

它沿途翻越哈尔克他乌山的众多垭口

遍历冰川、 激流

夏特古道始凿于西汉,全长120千米,有考证认为玄奘西行曾走此道;下图为 夏特古 道沿途的 雪山夕阳 ,摄影师@赖宇宁


南北两侧山脉与 东侧的 依连哈比尔尕山 汇合

形成 群山之结

其山势更加陡峭, 加之岩层疏松

泥石流、滑坡时常发生

著名的 独库公路 穿越其中

曲折而艰险

(独库公路, 摄影 师@姚璐)


这些高大的山脉从北、东、南三面合围

形成了一个朝向西方的喇叭口

一个 超级集雨器 诞生了

(伊犁“喇叭口”地形示意图, 制图@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 Google)


伊犁所在的亚欧大陆腹地

受南部青藏高原 的阻挡

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

因此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

伊犁的西方却是平坦的欧洲平原、欧亚草原

相距超过5000千米的 大西洋水汽

可以一路向东,直达伊犁河谷

(伊犁水汽路线示意图,标注@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Google


当水汽进入山谷

超级集雨器开始发挥作用

迎风坡每年降水可达600-800毫米

山间道路上的积雪更是高达数米

(科古琴山, 下边是为铺设西气东输管道修的施工路,汽车就行进在 “雪墙”中, 摄影师@赖宇宁)


大量降水在高山上以固态形式留存

形成冰川

(据统计整个伊犁河流域冰川面积为3052平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的冰川面积占2/3,为2023平方千米 ;下图为 夏塔古道上的冰川, 摄影师@李翔


冰川融水聚集成湖

有如 镶嵌在群山之中的 宝石

位于特克斯县乌孙古道上的月亮湖,又被称为天堂湖,由古冰斗积水而成, 摄影师@刘灵波)


水质纯净、烟波浩淼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注意两侧古道上的徒步者, 摄影师@ 秦建



众多的河流

也从高山上奔腾而下

(夏特河上游,摄影师@杨思航


一路穿越森林

(琼库什台,摄影师@KaKa)


漫流草原

(特克斯河上游,摄影师@赖宇宁


切出峡谷

( 鳄鱼湾,因形如鳄鱼而得名 摄影师@李文博)


拓为宽谷

(特克斯河,摄影师@赖宇宁


最终汇聚成 新疆水量最丰沛的河流

伊犁河

(伊犁河中国境内年地表径流为158.7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径流的70%;图为航拍伊犁河, 河水在宽阔的河谷中肆意流淌, 如同一条分叉众多的发辫; 摄影师@马俊华)


河水一路滔滔西去

在哈萨克斯坦注入 巴尔喀什湖

因为水量巨大

甚至让巴尔喀什湖呈现出了“西淡东咸”的奇特结构

(从太空拍摄的巴尔喀什湖,东西两部分颜色差异明显;20世纪以来,伊犁河中、上游工农业发展,用水激增,尤其是卡普恰盖水库的截流,巴尔喀什湖接受伊犁河的补给日趋减少;图片源自@NASA)


就这样

本应干旱的伊犁

在大西洋水汽的帮助下

成了新疆乃至亚洲内陆 水资源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到伊犁的降水量在新疆“特立独行”;地图源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除此之外

伊犁河谷地形既深且窄

容易形成外部寒冷、内部温暖的“逆温带”

使得该区域草木极为繁盛

(伊犁河谷主要河流及植被景观分布示意图,制图@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Google)


著名的 雪岭云杉

仅凭一个树种之力

便在天山北坡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1000千米的森林带

全国独一无二

喀拉峻 雪岭云杉,摄 影师@老J)


喜温的野生苹果、核桃、杏

在此大量繁殖

伊犁也成了中国野生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第1张为杏花沟,第2 张是新源县野果林, 影师@赖宇宁



树木不能生长的地方

草原开始肆意蔓延

从高山草甸

(雪莲谷,摄影师@ 郝晓钦


到山麓林缘草甸

(夏日的那拉提草原,摄影师@马俊华)


从起伏和缓如人体曲线的坡地草原

(喀拉峻人体草原,摄 影师@都文明)


到平坦的河谷稀树草原

(那拉提草原航拍,摄影师@李珩)


其遍布山谷与平原

且垂直分异明显

可繁花似锦

(喀拉峻草原,摄 影师@刘灵波


可遥望雪山

(喀拉峻草原,摄 影师@ 马俊华


水草丰美 的伊犁

很早就成了古代游牧民放的放牧之所

塞人、乌孙、突厥、蒙古准噶尔部

皆曾以伊犁为中心

建立起强大的草原政权

昭苏县马场,摄影师@赖宇宁


天山以南则没有这样优异的水汽条件

只能凭借雪山融水

形成一个一个独立分割的绿洲小国

(公元前1世纪“西域三十六国”分布示意图,这里仅做部分标注,它们大部分都是绿洲之上的农业小国,相比之下天山以北的乌孙则地域广袤,实力强大;制图@星球研究所,参考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底图源自@Google


天山以北的游牧政权

可以翻越天山攻入绿洲

将南部小国各个击破

反之则完全不可行

绿洲城邦往往国小力微、 无力北上

正所谓

(清代龚自珍《龚定庵全集类编之西域置行省议》)

“北可以制南,南不可制北”


但是汉代、唐代

因为农业经济的相似性

都将经营西域的重心放在天山以南

中央政权强盛时尚可对天山以北羁縻抚绥

一旦式微

中央帝国多年经营的心血

便会在游牧政权南下的铁蹄中灰飞烟灭


为拥有这片热土

中国人努力了2000多年

从西汉张骞,到东汉班超、班勇

再到唐朝名将苏定方、高仙芝

无不为经营西域费尽心血

然而强盛如汉唐

西域仍然避免不了降而复叛、叛服不定

甚至在宋元明三朝的数百年间

中央政权基本失去对西域的有效治理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延续

中国也许将永远失去西域

(元朝新疆基本归属察合台汗国而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故元朝所辖疆域并未包括新疆的全部;明朝最盛时在新疆也不过设立了哈密卫,但大多数时候,其疆域只限于嘉峪关以东、长城以内;下图为明代永乐时 期疆域图,制图@玖巧仔/维基百科


直到清代

对游牧民族了解至深的乾隆皇帝

决心大规模经营 伊犁

公元1755年

他派遣大军进入伊犁河谷

一场对伊犁天翻地覆的大改造开始了

首先


造城


清代以 惠远城 为核心营建伊犁九城

形成了当时新疆最宏大的城市群

(惠远位于今伊犁霍城县,下图为惠远古城钟楼遗址,摄影师@赖宇宁)


一位到访的外国探险家

给予惠远极高的评价

(语出自卡尔·古斯塔·夫艾米尔,中文名马达汉,是一位为俄国刺探清朝情报的探险家)


“惠远城是我看到过的最整洁、最美丽的中国城市。城市设计得很好,笔直的街道宽敞而漂亮”


第二


屯田


伊犁草原气候温和湿润

土壤肥沃、 宜牧宜农

乾隆没有仅仅将伊犁作为一个军事重镇

而是提出了一个雄伟的经济目标

即实现衣食财赋“与内地无异”

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北疆垦区迅速发展

到了1820年

农田便已超过120万亩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水田,摄影师@赖宇宁


伊犁草原土地肥沃,阡陌交错

从此变成了农业高产区

直到今天还是新疆有名的“粮仓”

伊犁河谷农田 ,摄影师@ 焦潇翔


第三


移民


清代从全国各地 征调移民充实伊犁

包括厄鲁特蒙古、满族、锡伯族、汉族

以及从南疆来的维吾尔族(塔兰奇)等等

这些新移民不但爱国意识极强

而且伊犁也因此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移民社会

民族杂 处、共融共通

各民族的融合度远较其他地方更高

这一点对现在伊犁的稳定依然有着重大作用

(下图红圈中的伊犁,民族数量较其他地方要多


造城、屯田、移民

长期建设之后

清代新疆最终形成了

以伊犁为核心的稳定行政区

得以真正牢固地融入中华版图


之前历朝历代从未重视过的伊犁

居然改写了历史

今日 中国的西北版图就此 奠定

法国历史学家 勒内·格鲁塞

在其经典著作《草原帝国》的结尾写道

“乾隆皇帝对伊犁流域······的吞并,标志着中国在历经18个世纪之后,实现了班超时代就制定的目标,即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可以说

如果没有清朝当年对伊犁雄心勃勃的经营

就没有今日之新疆

完成旷世功勋 的乾隆皇帝也颇为得意

他在官修文献中明定 “伊犁”之名

谓之曰

(伊犁之“犁”定名于清代官方编修的 西域同文志》,取意“犁庭扫闾”,闾 音lǘ,即犁平 敌人的庭院,扫荡敌人的街巷;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足够依据,应与伊犁古代的其他名称“伊列”“伊里”一样,仅为古代少数民族语言音译

犁庭扫闾,一统西域


伊犁乾隆御笔格登山纪功碑,摄影师@ 赖宇宁)


此时的伊犁河谷

不仅是整个天山地区的交通枢纽

更是整个新疆的腹心地带

(清乾隆时期伊犁将军管辖范围图,制图@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Google


这种核心地位一直保持到了清朝末年

直到俄国占领伊犁以外的中国领土

伊犁从新疆核心变为边防一线

新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

被迫迁移至 迪化 (今乌鲁木齐)

新疆的伊犁时代才宣告结束




今天的伊犁

交通日益便捷

北京、上海、广州都已开通 飞往伊犁的航线

高速公路、特大桥梁也 连接起伊犁内外

果子沟大桥 ,摄影师@ 赖宇宁


它拥有中国最独特的城市

(特克斯八卦城航拍,第1张摄影师@刘灵波,第2张摄影师@张新


拥有中国优质农产品最好的生产条件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昭苏油菜田 摄影师@李翔


还拥有全疆最大的陆路口岸

拥有政策极为优惠的经济开发区

(霍尔果斯口岸,图片源自@图虫创意;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则因税收优惠,吸引了众多影视、文娱公司入驻


那颗 西域雄心 正在 重新澎湃

伊犁终将不再遥远

(昭苏县洪纳海镇草原石人,古代伊犁草原游牧民族的遗物,摄影师@ 赖宇宁




文章授权丨商务合作

请加微信同电话:13520537424

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