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要求孩子,只会把他们越推越远。
当你能够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他们的想法,才能拉近与他们心灵的距离。
——虎妈
焦虑、内耗、烦躁、遇事一点就着……
妈妈不是脾气差,而是“能量”太低了
2
月10日
早上
9:0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3招帮你走出焦虑困境,做高能量的妈妈
▽▽▽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为什么孩子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和你说,没聊两句又总会吵架?
事事以孩子为重,从来没亏待过他们,为什么孩子却不领情?
为什么孩子看起来一切正常,怎么就出心理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为孩子付出一切,和孩子心灵的距离却很遥远?
那是因为,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懂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也曾因为这些疑问而感到内耗,那么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虎妈建议你看看这5张图,尝试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样你也许能找到答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总说只要我有了好成绩就可以拥有好未来。我的兴趣和梦想,你们却从未真正在意。
我知道好成绩能让我获得你们的爱,所以我渴望考试,渴望向你们证明。
我努力学习,因为我害怕你们说‘你真无能,我们怎么生了个这么蠢的孩子’。
你们以为那些奖状和高分能堆砌出我的幸福,可我内心的孤独和压力又有谁能懂?”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总说你们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要帮我做每一个选择。
但是,那些未来不是我想要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向着好去的,不会允许自己变得很差。但有时被你们一催,我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请你们多相信我一点儿,比起在成长的路上摔倒,我更不想在以后感到遗憾。”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总说看到我一切正常就放心了,但是你们不知道,
有时候的我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你们总是不理解我的不开心,觉得那些烦恼只是小孩子的伤春悲秋。
于是我开始学习伪装“正常”,对你们报喜不报忧。
可是爸爸妈妈,我也想和你们说说心里话,我也有委屈、困惑和恐惧……”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总说手机和科技是毒害我们的东西,是“洪水猛兽”。
但是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它们也是我连接世界、学习新知识的窗口。
你们一味地禁止,只会让我更加好奇和叛逆。
而不是真正学会如何自控,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些工具。”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总说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没什么大不了,都只是开玩笑。
但是那些嘲笑、推搡、孤立,对我来说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一次次地割伤我的心。
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站在我这边,教我如何勇敢地面对,而不是轻描淡写地忽视。”
在亲子关系的课题里,家长和孩子都在摸索中前行,不经意间,便可能踏入“雷区”。
但正如纪伯伦所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我们不能总以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衡量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