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绍斐
一键关注老中医,一针根治直男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纯银V  ·  刚玩了密室出来。有个环节,NPC ...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绍斐

这块「破表」凭什么成为军队领导特供手表?

杜绍斐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3-16 23:16

正文


杜少按


最近杜少在推送中讲了两次表,但介绍的全是外国货。其实在国产手表中,也有不少好表。


今天下面讲的这一款,就是实实在在的 中国创造 」,且早就成为我国部队干部专用手表!




本文由芯动钟表「ID:xdwatch」授权转载

撰文|芯随表动


概一年前,我在国外的网站上瞎逛,猛然发现了一位表友的摄影作品。在外网看见目前最好的上海24钻军表的照片,拍摄者应该是一位华人。会买这表的人不多,大家在网上都用昵称,猜不出来是谁。


今天的测评就聊聊 上海 牌和这块 24钻军表



1954年,国家经委主任李富春在上海视察时提出: 我国有6亿人民这样大的市场,手表工业大有作为。希望上海能生产我国自己制造的手表。


1957年4月,试制小组抽调原搞火车头设计工程师奚国桢、原制造医疗针头技术人员童勤奋等参照「苏联工艺学」教科书,结合试制实践。


用了4个多月时间,画出了150多张零件图纸,订出1070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


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注册为上海牌商标。 4月23日,我国第一家手表厂——上海手表厂建成。当年共生产上海牌手表13600只。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 1960年手表产量达到45万只,1968年突破100万只,1990年达到690万只,相当于全国手表生产总量的1/8, 到1990年累计生产突破1亿只大关。


注:以上资料出自「上海市地方志 」




在1964年,上海手表厂开发了A641型24钻高级机械男表,但是和当时的国内普通百姓的生活消费水平完全不相符,所以大规模推向市场就搁浅了。


后来解放军总参二部来到上海手表厂要求生产潜水手表,要求有日历、自动。 于是上海手表厂基于A641,在1970年左右生产了24钻SS4机芯手表以供军用。当时团级以上的干部才能凭票购买。


24钻军表在12点钟位置有立体的汉字「上海」Logo,其下是汉语拼音,相当大气。不知道比现在很多中国手表品牌的洋名字好多少!



其实表盘上面大大方方、端端正正写上「中国制造」挺好的,民族自信!



黑色塑料质地的外圈用于倒计时,下凹的刻度里面填充了和表针、刻度同色的夜光。




因为是潜水表,所以采用的锁把设计。在把头上还有汉字的上海商标。



那个时代标配的拱形亚克力表镜:




后盖上镌刻着7位数字,其中前面两位代表这块手表的生产年份1971年,后面的五位乃具体编号。




打开后盖以后,我们可以看见在自动陀上面雕刻有汉语拼音的「自动 24钻」字样。在当年,这可是高端配置。



带有避震器的摆轮,采用普通的平面游丝,通过调节游丝长短来调整时间。



阔大的表针,阔大的刻度,填充了夜光,方便读取时间。历经45年,已经氧化成非常漂亮的膏药黄。



表盘在正常的情况是黑色,不过在特定角度下会发生变色。



机芯正面裸照:



白底红字的日历圈:



里面那是相当地脏,有不少的锈迹。



在当时属于高端配置的滚珠轴承:



取下自动陀以后,发现这块24钻居然还是使用的万国手表啄木鸟上链技术。



以呈心形的偏心轴承盘(黄色箭头所指),取代摆陀中央的球形轴承或钝齿。这个新设计把摆陀的转动变为摇杆(红色和蓝色箭头所指)的前后摆动。


摇杆的活动会经两个棘爪传递至上链齿轮(左上角那个),其中一个棘爪拉动齿轮(即上链),另一个则顺畅地滑行至齿轮顶部,直至动作互换为止。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运动都有一个 棘爪 在拉动自动头轮顺时针旋转,另外一个则在打滑。 「不论任何方向和幅度,摆陀都会利用每个动作为主发条上链。」


因为转动时,棘爪特别像啄木鸟的鸟嘴在啄木头,所以被俗称为「啄木鸟」。



去掉自动组件后,就剩单薄的基础了。



当时上海手表厂有驻厂的军队代表,由他们在307车间进行监制。后来24钻的模具被驻厂军代表销毁。 虽然现在看来上海牌24钻军表相当简陋,但是在当时代表了当时中国钟表业的顶端技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