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曾在《诗书中华》《喝彩中华》两档节目制作前就参与了策划会的高长力司长此次在会议上特别指出,文化类节目有三个关键词:责任、情怀和引领,不仅需要电视工作者承担起神圣使命和责任,还需要有情怀、“发烧”地参与制作,让节目引领社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来源:传媒内参
作者:夕缶
昨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华系列”文化节目研讨会在京举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广电时评主办单位领导、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梁刚建以及上海广播影视集团的相关负责人、高校传媒行业专家学者、各类媒体代表、文化节目广告商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各位领导专家以东方卫视《诗书中华》《喝彩中华》《唱响中华》《本草中华》等为案例对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肯定了“中华系列”节目的文化价值、电视传播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曾在《诗书中华》《喝彩中华》两档节目制作前就参与了策划会的高长力司长此次在会议上特别指出,文化类节目有三个关键词:责任、情怀和引领,不仅需要电视工作者承担起神圣使命和责任,还需要有情怀、“发烧”地参与制作,让节目引领社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高长力:做好文化节目
需要责任、情怀和引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研讨会上指出,文化类节目有三个关键词:责任、情怀和引领,不仅需要电视工作者承担起神圣使命和责任,还需要有情怀、“发烧”地参与制作,让节目引领社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
电视是一种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工具,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只不过教人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我们不仅要教育年轻人,还要给耽误了的年轻人弥补传统文化课。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不用说别的,唐诗宋词,你如果这些东西不给你的孩子,那样一个美妙的世界,他的一生没有进步,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所以怎么办,我们电视来弥补,承担起这个“责任”,这是第一个关健词。
“第二个关健词就是情怀。《诗书中华》策划会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发高烧,团队也发烧,那么多戏曲的人士,在那儿都非常激动,后来节目出来我们看到很多人流泪,很多人激动。所以要做好一件事,不“发烧”是不可能的。
“发烧”是什么?是情怀,是你的激情、你的感情,得有这个才能做好。如果仅仅是给你一个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做出来的东西绝对不是出彩的。后来我们看到《广电时评》文字纪录片,详细记录了节目团队是怎么样策划和做出这个节目的,基本上都是在不断地“发烧”。所以要做好电视文化节目,大家都得“发烧”,都得有情怀。
第三个关健词是引领。党中央是指方向的,是引领全社会的。政府部门引领电视机构,电视机构的领导引领团队,团队做出节目,节目引领广大的受众,引领全社会,在全社会形成文化热。
诗词热对我有很大影响。这么多诗词节目一出来,我马上产生一种知识焦虑,那么小的小孩都倒背如流,我怎么忽然想不起来了,于是有时间赶紧补。其实不光我,全社会都有知识焦虑,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家有焦虑才去补,所以我们的节目引领全社会学习传统文化。
说实话文化类节目,口碑很好,很热,但是收视率并不是最高,广告也不是最好,所以这两个方面,需要大家来引领,我们的媒体要多讲这样的节目,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对我们公民有什么好处,号召鼓励大家多看。
广告商也应该看到这类节目的价值,其实它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收视率绝对数,但是你要想到它所影响的人群是社会精英人群,有文化的人群,是青少年群体。这样的群体才是社会上最有消费力的人群,所以说这些广告商,能不能看到文化类节目的价值,实际上是折射了他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广告商往这个领域投入,我们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一线制作者:做文化类节目
要怀有真诚的心、敬畏的心、骄傲的心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后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便迅速启动了文化节目的创制。
在今年4月初的时候,全国省级卫视当中率先推出了中华系列文化节目,4到6月份陆续推出了全新文化节目《诗书中华》,让诗书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之后无缝连接,7月15号开始播出大型原创戏曲文化节目《喝彩中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文化为故事库,邀请全国戏曲爱好者登台;目前全新节目《唱响中华》也进入制作阶段,构成了东方卫视“中华系列”的三部曲。
《诗书中华》、《喝彩中华》节目总导演王昕轶
会上《诗书中华》、《喝彩中华》节目总导演王昕轶从文化节目制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认为做文化节目需要有三颗心。
第一颗心是真诚的心,“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做传统文化节目?绝不是因为今天的市场上有很多文化节目我们要赶这个潮流,更不是因为上级单位要我们做才做,我们一定是发自内心,想做想传播好中国传统文化,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做这样一档节目。”
第二颗心是敬畏的心。“因为做电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我们一定会多少用一些媒体的手段,现代的手段,娱乐的手段,但是有一点是不能突破的,我们一定不能恶搞。就像做《喝彩中华》时候,很感谢分管领导,任静总,特意在研发部成立一个专家小组,我虽然是搞戏曲的,但很多戏曲未必都懂,专家组是我最好的支持,任何东西都要查证,我们希望把文化当中最好的东西传播出去。”
第三颗心是骄傲的心。“很多年轻人说文化节目有什么好做的,我一直跟他们说做文化节目一定要很骄傲,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跟很多年轻的同事说,深圳的世界之窗也有埃菲尔铁塔,你会因为它骄傲吗?不会,因为埃菲尔铁塔是法国人的东西,如果今天你来到了长城,爬上了八达岭你会觉得自豪,因为这是中国人的东西。我们做文化节目同样,我们在弘扬自己的文化,是属于中国人的东西,一定要为之骄傲,这样你做出来的节目才会有这一份气势。”
“中华系列”对于电视从业者的启发:
角度、速度、深度
做文化类节目,题材十分充足,但往往一落到具体制作执行常常会觉得单调乏味,而“中华系列”恰恰给了电视从业者一种崭新的启示。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监事长滕俊杰表示:“只要电视人静下心来深耕挖掘,就能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就能从诗书合一的气场中,唱念做打的逼真中,虚实意象的高贵中,视听科技的渲染中尽展中國诗书、戏曲审美与当代电视传播审美的融合与精妙。”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SMG监事长滕俊杰
滕俊杰指出,“中华系列”从策划到执行,充分体现出了做为电视人必须具备的三个“度,即:角度、速度与深度。
“角度”即格局,他赞赏这两档节目的团队站位高、既“立足脚下,更放眼天下”,在“中华系列”中引进了家庭概念、海内外概念、篇目和剧种的广覆盖;同时,注重观众互动,心理参与;凸现了国粹,连结了中西,时时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基因价值。
而“速度”是一种电视人的必备意识,团队连续奋战,放弃休整、放弃休假,两大项目交替准备、交叉推进,在"高速中换轮胎",技艺到位,一步不差,保质保量地完成创作,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还有一个重要的,是“深度”,它是来自于创新力到执行力综合而成的一种功力,一种深耕细作的"厚植叶茂",包括选好人物、讲好故事;表达艺韵、营养人心等等。无论做什么节目,最后比得都是“深度”,"中华系列"节目显然是搭到了其深脉:潜心挖掘,从而找到了当下文化类节目的许多亮点和关注度,赢得了好口碑,赢得了成功。”
专家学者:创新+积极价值观引导
节目叫好又叫座完全可能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到场的几位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中华系列”主题节目的原创性以及对于积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军女士表示“文化节目的创新契机,要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和观众的心理,我们要求所有的创作队伍把握最广泛、最迫切、最真实的观众心理需求,因为这是最好现象级节目产生的契机,没有一个现象级节目是不接地气的。
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军
《喝彩中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为基因库、故事库,邀请全国的戏曲爱好者登台展示绝活,呈现传统戏曲文化之美。《本草中华》带领人们走进中药世界。《唱响中华》将奏响文化交流的最强音,以乐会友。还有24节气宣传系列片,把融入24节气中的人文习俗挖掘出来,融入中国诗词,在传统习俗中加深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些总局也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文化节目的创新激发在于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这是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上海广播电视台这些年改革转型,也是线上线下的整体联动。我们一直在构建传播的立体化效应,全面打造有影响力的媒体传播。
比如,《喝彩中华》和天天P图合作,和摩拜单车合作,和很多新的媒体渠道合作……《诗书中华》也是这样,还在上海地标性的地方如东方明珠、复旦大学举行了多场线下诵读经典活动,很多市民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阿基米德APP,各种新媒体产品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覆盖。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博士指出,“在互联网竞争的大背景下,一定是内容为王,一定是不断的创新,才有真正的可能去发展壮大。真正的发展是有过程的,需要有耐心,需要时间。在近五六年的时间,我们真的看到了中国电视在发展过程当中,已经呈现出了非常好的一种趋势。”
文化节目首要的是原创。2012年以后对于中国电视是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变革的过程。在这个阵痛的时间段里,很多台的起步是以引进为带动的,但是很快总局开始做了一种纠偏,渐渐地从原创角度给大家看似一种限制,实际上是打开了或者是逼迫大家去不断的创新。
东方卫视以“中华系列”来聚焦,推出自己最强势的这样一个节目板块,我觉得这种有思考、有追求的原创的态度,是可推广、可借鉴的。我们现在非常追求原创,看似不像以前那么跟风了,一个节目上来大家都追上去,但是事实上我们还是在追。不过不像以前是追整个节目形式的形似,而更多开始追神似。相似题材中,试图原创出自己的不同,在一些元素上进行突破。我们这个中华系列是一个代表。
其次,原创什么?原创这种鲜明的主题表达和积极的价值引领。作为国家电视台,在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推进上是责无旁贷的,我们不能把它变成一个对立的事,其实它又叫好,又叫做是完全有可能的。现在很多电视台实际上都在逐渐用自己的节目回答这个问题。
另外就是节目形式上的创新。“比如《诗书中华》的舞美特别让人耳目一新。曲水流觞,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怎么样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把它表现得这么炫,又这么自然,做到了也就成为了节目的魂。
更重要的是这个环节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同时又是一种崭新的形式表现。而选手上节目拓展了参与者范围,打破了阶层局限、年龄局限、地域局限,将亲友、歌友共聚一台,展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风采,不仅对节目呈现非常好,同时也加大了观看的兴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