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饭后午睡,醒来已是四点半。黄昏是马路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大街都是美女。可黄昏却是我一天心情最低落的时刻,有一种可预见的黑暗即将压下来,我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
年幼时在家午睡,刚睡醒的我,对着傍晚四五点的天空大哭。至今也没弄明白在惋惜着什么。我总以为天已经亮了,没有家人在黑夜来临时叫醒我。然后满院子找他们,找不到,就继续哭。
今天下午醒来的时候,后背发冷,突然有一种被外界遗弃的恐慌感。所有人都在原轨道运转,快乐的、难过的、悠闲的、忙碌的。只有我,只有我一个人是静止的,没有生气的,可有可无的。
傍晚的温度是十二度,天黑后会更低。
-02-
两天去菜市场一次,是我跟外界唯一的联系。
我得感谢自己还愿意烧烧菜做做饭,厨房是逃避生活的避难所,说得还真是一点没错。不管是什么食材,在锅里煮着、炒着、蒸着,都是有生命力的。
滋滋作响的厨房,应该有二十度。
-03-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菜市场旁边发现了一家老鸭粉丝汤店,兼带着卖麻辣烫。一个三十出头的妇人看店,带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店铺很小,小到两个人不能并排站着。店铺不算干净,通往二楼的木楼梯还落着灰尘。但在我十几年的喝汤经验里,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家。
满满的一大碗粉丝汤端上桌,刷新了我两年前在南京高铁站那碗的分量。对一份饭菜最好的褒奖,就是吃光它。耿直如我,把碗底都快舔干净了。结账的时候才发现一碗只要十三块钱,也是这两年,吃到的最便宜的一次。此后我成了这家店的常客。
昨天饿到下午才匆匆跑去,可惜店门紧闭,扫兴而归。原来喜欢上一样东西,是好事,也是坏事。
一碗老鸭汤入口时四十五度,可一点都不烫。
-04-
上海在这周终于入了冬,气温陡降,天也变得阴沉。最爱的满城桂花香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也没能去南京栖霞寺看漫山红遍。
我跟所有人一样,一夜之间躲在了厚厚的衣物下,伪装成还算温暖的模样。穿起去年冬天最喜欢的那件卡其色大衣,手插在兜里来抵抗这寒冷的攻势。
每个人都走得很快,不知是寒冷加快了人的脚步,还是人本来就习惯向前看。可能走在后面的,容易挨冻。
冬天是零下的,也可能是零上的。
冬天走路的时候,是快的,也是冷的。
-05-
很多时候我羡慕小区门口修车的老师傅。那里总是聚集着小区里的中老年,他们或是窃窃私语、或是高谈阔论。老远就能看到。不管我什么时候为什么事情经过,他都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歌也没停过,韩宝仪的专辑一直被单曲循环。这是我小学每天做功课时,收音机里必放的一盒磁带。
修车的老师傅,开心的时候会跟着唱几句,来客人时就拿起工具修补车子,冷的时候就站起来跺跺脚。总是跟着音乐,像是要跳起来。
更多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木椅上,眯着眼睛。
“晚风吹过 温暖我心底 我又想起你”
歌曲是没温度的,也是有温度的。
-06-
醒来和入睡前,都会泡上一杯热牛奶。我早就抛弃了今年夏天最爱的盐汽水,放在冰箱里也是好久不愿打开。没喝牛奶前,每天喝咖啡,越来越差的睡眠质量让我不得不舍弃。
年纪越大,越不敢再折腾自己的身体。盐汽水是刺激、咖啡也很提神,但只有牛奶是养胃的,是温柔的。
牛奶的温度,刚刚好。
跟人一样。
-07-
我一个人时,是三十七度。
三十七度,还可以活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