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扎染,在昆明安宁的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成的推广下,让更多人体验到扎染的魅力。文中详细描述了扎染的历史、技法、颜色、制作步骤以及传承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安宁扎染主要是汉族的汉文化,从1600多年前传到云南以来一直在沿用。
关键观点2: 扎染技法有两三百种,包括单针、双针、卷上、城墙花、唐松花、鱼子缬、茧儿缬等。
扎染使用的染料主要是植物或矿物染料,如栀子果、苏木、茜草、咖啡豆、板蓝根等。
关键观点3: 扎染制作需要经过设计、制版、捆扎、染色等步骤,其中设计是首要步骤。
扎染的捆扎包括单针手缝、拉紧捆扎等,染色则是将布料放入染料中染色,最终通过氧化固定颜色。
关键观点4: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成致力于扎染技艺的传承实践,已经教授了十四五万学生。
他鼓励学生开设体验店,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并推广扎染技艺。
正文
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布”里生花的魅力。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安宁扎染主要是汉族的汉文化,从1600多年前传到云南来以后就一直在沿用。安宁扎染的技法大概有两三百种,单针、双针、卷上、城墙花、唐松花、鱼子缬、茧儿缬都是在史书里有记载的。”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这个就是鱼子缬的图案,没拆之前就是一颗一颗的,拆开以后很有立体感,这个就是鱼子缬的图案做的蜻蜓。”
记者:“
我们传统理解扎染的颜色可能多数是以蓝白色为主,
但实际上它还有其它很多丰富的颜色。”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对,这个是叫中国美色。当时古代有本书叫《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就介绍了植物染的各种颜色,桃红色、茶褐色、豆绿色、天青色……这些颜色是怎么染出来的,这本书上记录得很清晰。”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一般都是用植物或者矿物的染料来做染色,像我们经常用的金黄色是栀子花的果,栀子果,红色是苏木、茜草都可以,咖啡色是咖啡豆,蓝色是板蓝根。”
记者:“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是咱们的柿子饼。”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柿花饼腐烂以后,把它的元素提取出来才可以染色。”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咖色,咖啡的颜色,很好看的。”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一般做扎染的创作,首先要设计,然后要制版,就是要敲个版。”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敲个版以后拓印上,面料拓印上去有个标示,照着这个标示用各种扎染的技法给它捆扎出来。”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需要拿刷子蘸上染料涂料,拓印的青花料刷上去。”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无所谓。下面到第二道工序,叫单针手缝,单针的图案要一下一上地缝。”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扎染就是要把图案缝起来,拉紧了再捆起来,这个就是捆扎里面的第一道工序,捆扎出来以后再去染色。”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下面
很简单,就把线绕上去,你就想办法绕就行了,目的就是多绕点,捆起来,染色出来就很好看了。”
记者:“现在要怎么染?”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这个把它放到我们蓝染缸里面,这个是很多年的缸了,全部一个地放下去。”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不用,全部按下去。”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板蓝根,靛蓝。好,可以了,现在拿起来把水拧干。你看现在出来是黄绿黄绿的,等会和氧气接触后就变蓝了。来这里洗一下,用水冲一下,捏捏,洗洗,给它拉拉平,氧化得就透彻了。”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
你给它拆开,你缝得就很好看。”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国家现在也大力提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开发了扎染技艺传承实践的商品和活动,针对学校社区、各种企事业单位和来玩的游客都有不同的体验的项目和内容。”
家长 李女士:“特别好,因为我本来就是大理的,我们大理也有很多的扎染,比如我们的服饰,所以我觉得非遗就是要传承的。”
非遗扎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成:“传承、传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块工作我们前前后后教了十四五万学生了。我教的学生他们可以在外面有个证书,就是传承证书,像他们从美国、湖北、山东、广东来学习,学习回去可以开相同的体验店,让年轻人来多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