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CA  ·  一棵树,让我觉得安静 ·  昨天  
康石石  ·  爱丁堡录取率高达70%!艺术生有福了! ·  昨天  
康石石  ·  高达10w!设计保研奖学金一览 ·  2 天前  
康石石  ·  拿到藤校奖学金的作品集长什么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如何让药物研发更容易成功?倾听患者声音,让改变发生!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11-17 20:53

正文

广州市红棉肿瘤和罕见病公益基金会   副理事长

ESMO 罕见肿瘤亚太区联络人,《卫生技术评估中的患者参与》主译。有机化学硕士,淋巴瘤康复患者。

自2011年起,先后创建或孵化淋巴瘤之家、暖白小屋(白血病)、骨髓瘤之家、多神家园(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卡斯特曼之家、91奇迹(肺癌)等多个患者组织,为累计超过15万的肿瘤和罕见病患者提供疾病科普、诊疗协助、病友支持等服务。

积极与业界各方沟通协作,致力于提高患者的治疗可及性。通过患者洞察反映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支持价值评估和决策制定,在多个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准入等环节贡献来自患者组织的声音和证据。并搭建各方分享交流平台,推动一体化患者需求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前言:

在当今的医药领域,药物研发的过程不再仅仅是科研人员和制药企业的独角戏,患者的角色正变得日益重要。他们的需求、反馈和参与,正逐渐成为推动药物研发的关键力量。那么,患者如何真正地参与药物研发呢?为与制药企业和患者组织提供思路,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三个案例。





案例一、患者参与改变入排标准

图1



2017年,BTK 抑制剂在中国的临床研究开展得热火朝天。彼时,伊布替尼以约48500元一盒的高昂价格销售,这对于患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国产的泽布替尼开始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加速临床试验进程并尽快获得批准,毕竟该药物在美国也在同步进行注册。当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欣然将其分享给病友们,满心期待着能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然而,病友们在渴望参加临床试验时却遭遇了难题。研究要求病人必须重新做一次活检,这对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肿瘤位于消化道等身体深层部位的患者,取活检手术的实施极为困难。如果因为这条标准,大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参与临床研究。


病友们纷纷向我们反馈:“很想参加临床研究,可试验组要求重新做活检,实在是配合不了,这可怎么办?” 我们也深知其中的难处。取活检不仅手术预约困难,还得等待病理报告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若有问题还得进一步讨论是否符合标准,整个过程着实麻烦。而且,凭借对套细胞淋巴瘤多年的了解,我们知道这种病的病理相对稳定。只要通过影像学确认复发,基本不会发生转型。同时,过往的文献数据也从未显示套细胞淋巴瘤会转成另一种肿瘤。


于是,我们决定与申办方进行沟通。对于明确复发且近期刚确认过病理的病人,我们提议能否不再做活检。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在传统观念里,企业通常只听取研究者的意见,哪会听患者的呢?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我们将提议反馈给百济公司后,他们在下次全球研究者会议上就把这个提议拿出来讨论,并当场通过。最终,研究方案修订为:病人只要两年内有病理,就不强求重新做病理。这个改变让很多患者因此受益。





案例二、患者参与改变筛选流程

图2



在细胞疗法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120万的CAR-T细胞疗法虽已上市,但价格昂贵,使得临床试验成为了许多患者的重要选择。在参与一项新型CAR-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


现有临床试验方案要求先进行两周的筛选检查,全部合格后才提取细胞进行培养,两周后再进行回输。然而,细胞培养的速度缓慢,一周的培养加上一周的质控检测,整个过程漫长。对于常规的口服药或注射液来说,筛选完第二天即可用药,但细胞疗法不同,它是为患者定制的产品,制备周期较长。


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那些具有不良预后因素如TP53突变、双表达等的患者来说,两周时间肿瘤可能发生巨大的进展和变化。患者的体能状态可能会有天壤之别,甚至骨髓情况也可能迅速恶化,从而错过最佳回输时间。有些患者为了符合条件,可能还需要桥接一次化疗来避免两周等待导致的身体进展过快。


患者向我们反馈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能否改变流程。我们提出让患者一参与临床试验就提取T细胞并开始培养,等其他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果完全符合临床试验要求,就可以正常进行回输,让患者马上得到有效治疗。如果两周后某个指标未达到临床研究要求,暂时不符合,可以将培养好的细胞用于研究者发起的其他临床研究,或者先冻存,等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后重新筛选再使用。


于是,我们便将这个提议提供给了申办方和一些正在做临床研究的公司,并得到了他们医学部的正向反馈,也希望整个行业的CAR-T临床试验都能进行改进。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阐述患者的建议,希望将细胞培养这一步调整到患者筛选时同步进行。同时,这个想法也得到了CDE同道的帮忙,转给了生物制品临床组的负责人。因此,我们希望从顶层设计上,CDE也能要求申办方考虑患者的声音,加快细胞培养速度,提供更好的方案让患者接受。


可能有人会担心先培养细胞会产生较大成本且衰败概率高。但实际上,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申办方和研究者在筛选病人时非常严格,标准远远高于临床试验方案的标准,基本上只有完全符合的病人才会入选,所以衰败概率并不高,产生的额外成本也并非特别高。相比之下,我们平时做很多其他研究产生的成本远高于患者筛败的成本。


这是患者参与改变临床试验方案检查流程的一次重要尝试。过去一直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以流程为中心,方案写好就按流程走,患者的意见很难反馈到上层并得到重视。所以,一个患者的声音往往作用有限,只有反馈到有影响力的患者组织,才有可能被申办方听到并最终改变方案。





案例三、患者需求驱动研发

图3



2017年,PD-1扎堆申请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因为做六七十例病人的Ⅱ期临床就能获批,所以众多企业抢跑,竞争激烈。企业找到我们时,我们指出在真实世界研究中,NK/T细胞淋巴瘤在中国多发,国外却很少见。在国外文献中已有病人使用PD-1后效果显著的案例,而且研究者也做了很多研究并广泛应用。基于此,我们与多家企业沟通后,他们同意开展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包括信达、百济、基石药业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