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不拘小节是世人对内蒙人的普遍印象,但塔尔盖却衬衫熨帖,眼镜精致,用同事的话来说“像是一个大学老师。”
在全球最大的齿科医疗器械公司——卡瓦集团工作 7 年后,塔尔盖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七年之痒”:工作进入舒适状态,换个公司也是换汤不换药。
倒是工作过程中中国区齿科耗材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塔尔盖的注意,“从 2010 年到 2014 年每年的增长率都在 40% 以上。”进一步研究之后塔尔盖发现,美国的牙科医疗服务市场高达 10000 亿人民币,中国人口是美国的 4 倍以上,但市场规模却仅有美国的十分之一,这一数据让塔尔盖发现了中国牙科市场的潜力。
2014 年创业正火,再加上创业明星师弟——聚美优品陈欧的影响,同为斯坦福大学 MBA 的塔尔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老东家创业,方向即为潜力巨大的牙科医疗领域。
在获真格基金 500 万元天使投资后, 2016 年 1 月,塔尔盖创办的极橙齿科诊所在天津南开区正式试营业, 400 平米的空间内配备了7把牙椅, 17 名工作人员,客单价平均在 400 元左右。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极橙齿科月接诊量已稳定在 300~400 人次,同年9月获分享投资数千万人民币的 Pre-A 轮投资。
目前,极橙齿科第二家牙科诊所已在建设中, 2017 年 7 月可投入运营,塔尔盖告诉小饭桌,该诊所将专注于儿童齿科,并开创游戏化看牙的运营方式,“做儿童牙科里面的迪士尼。”
把创业想简单了
师弟陈欧以线上商城起家, 2014 年很多医疗领域的探索也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一开始塔尔盖也想借互联网的东风在牙科领域做点事情。经过一番分析对比塔尔盖发现,这个方向的创业在线上走不通。
“牙科医疗最核心的价值创造是在线下。”塔尔盖告诉记者。与其他专科不同,牙科真正解决问题的环节不是咨询和诊断,而是线下的治疗和操作,这样的科室属性奠定了牙科医疗“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特点。
因此,诊所成立后,塔尔盖将主要精力放在用户的就诊体验上:其线下诊所采用平和放松式的家庭式装修,弱化医院的概念,鼓励医生和患者进行私下的联系和交流。
在获客上,自媒体和微信群是其推广的主要手段之一,线上的微课科普、线下的义诊和宣传也是极橙齿科的重要方式,此外,诊所还会与母婴或早教机构等垂直渠道合作,“基本不投硬广,获客成本大约在 300 元左右。”塔尔盖告诉小饭桌。
虽然运营情况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塔尔盖却发现成人牙科诊所很难做差异化,“中国现在有 6 万家牙科诊所,如果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别人是没有理由来你这边就诊的。”
但儿童齿科却有着明显的特点:公立医院排号困难,一个黄牛票能炒到两三千,小孩哭闹带来的效率低下又让私立医院又不愿意做儿牙治疗,据塔尔盖介绍,上海 3000 多家私营诊所只有一家专做儿童齿科。
从需求方来看, 3 亿多中国儿童中,三分之一存在龋齿问题。
需求旺盛,供应不足,在塔尔盖看来,这种失衡状态正是适合创业公司去做的事情。
在打怪升级中治牙
2016 年 9 月份,在获分享投资的数千万 Pre-A 轮投资后,塔尔盖开始带领团队探索儿童齿科诊所的运营新方式。
由害怕引起的哭闹是儿童齿科治疗的最大难题,转移儿童注意力是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方式,“让儿童不害怕的最好方式不是告诉他‘你别害怕’,而是让他做一个本来就乐意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治疗。”
由此,塔尔盖推出了游戏化看牙的策略,将整个诊所,包括医务人员的服装和语言都打造成迪士尼一样的地方,让小朋友以玩的心态进入诊所,在这个过程中嵌入牙科治疗的流程,比如为小朋友提供绘本,把检查治疗的情节嵌入绘本故事中,让小朋友提前熟悉诊疗环节,然后在游戏中完成整个流程。
这样的思路源于塔尔盖对儿童行为管理学的研究,在美国类似的做法也早有先例。目前,上海店的建设就以此为思路。
据悉,上海店建成后将配置 8~10 张牙椅,计划招聘3个全职医生, 10~15 个辅助人员,这样的人员配置也是塔尔盖借鉴美国儿童牙科诊所的经验,“一个医生一天能看 50~60 个病人,效率是非常高的。”
基于整个体系的建设,上海店将主要面向 30~35 岁,有一定经济基础,同时接受西方理念的年轻妈妈客户,业务主要覆盖儿童齿科预防、常规治疗和牙齿矫正三大类,客单价也将提高到 1000~1500 元。
该模式打通后,在合作伙伴上,塔尔盖将着重选择一些亲子馆等儿童业态的机构;由于对场地、硬件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关于未来的扩张,塔尔盖表示将更多地采用直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