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舒萌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无论有多高的品位,拿了多少奖项,哪怕被观众广为称赞、津津乐道,纪录片似乎永远不会成为电视台榜单上的收视冠军,其创作者也很难像明星一样被人追捧。那么,还会有人坚持做纪录片吗?《因你而真——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表彰典礼》以一种温暖动人的视角,给出了令人欣慰的肯定答复。
2017年6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承办的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在上海举行。
表彰活动以“因你而真”为主题,全面展现了过去一年国产纪录片的丰硕成果。
近日,山东卫视、陕西卫视、北京卫视等十余家播出机构对表彰特别节目进行了集中展播,反响热烈。
表彰典礼,对2016年以来涌现出的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纪录片进行了表彰。
这些纪录片有青春洋溢的阳光派,有荒诞诙谐的黑色幽默,有温暖人心的正能量,有爱情与命运的交响曲,有虚幻与现实交错的先锋作品,也有直抵灵魂的人性拷问。
如通过历史当事人口述,以真实资料再现长征历史现场,展示“豪情万丈英雄史诗”的纪录片
《长征》
;以党的历史上30多件大事为切入点,用“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娓娓道来,深刻揭示近百年来历史和人民必然选择的纪录片
《筑梦路上》
;累计行程20万公里,对“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度拍摄,记录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故事的纪录片
《一带一路》
;展示故宫文物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复技术、揭开故宫匠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神秘面纱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聚焦新生代年轻党员,以真实影像形象展现青春党员活力的纪录片
《我们的青春》
;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表达,反映社会变革期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展现真实人间世态的纪录片
《人间世》
等。
这些作品与社会文明进步同行,展示了2016年优秀国产纪录片的最新成果,歌颂了中国人民勤奋向上、吃苦耐劳、质朴顽强的品格,显示了纪录片多元的审美追求和不凡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精神气质最富生活质感和生活气息的讲述。
纪录片以记录世界、记录社会、记录人生、记录心灵为使命,为历史作传承,为社会作沟通,为时代作传记,这正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神圣与庄重之处。
纪录片从业者把纪录片作为价值表达的载体和情感倾诉的平台,以纪录片完成人生的探索,以纪录片构建与民众的关系,以纪录片表达思想和主张,以纪录片传递真实新知。很多人曾一时兴起,但耐不住长时间的寂寞清冷,改弦更张了,但坚持下来的却也大有人在。他们不希冀掌声、鲜花和“粉丝”,更不指望以此声名大噪、财源滚滚,乐于在拍摄现场奔波,甘于在制作间独守孤灯,用每一个镜头讲述生命的故事;翻身越岭、躬行于大地,用身心感受大地的脉动;回望历史,倾听时间回响,重现记忆身影,传播岁月积淀的价值。
典礼上,当51年坚持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刘效礼被主持人问到如何坚持下来时,他淡然一笑回答到:“就一年一年忍下来呗,从23岁那年干到现在,再笨的人也能成为专家”。
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纪录片从业者,作为历史的探索者、时代的记录者、社会的建设者,用充溢着思想和爱的辛勤劳作记录前行的足迹,彰显生命的精彩,将社会生活的变化嵌入“中国记忆”。
典礼的舞美灯光、环节设置、主持解说等细节,无一处不讲究,无一点不苛刻,或许这也正是纪录片人事必躬亲、心细如发的天性所致。
典礼上截取了《本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超级工程Ⅱ》《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等35部受到表彰的优秀纪录片精彩片段,邀请到优秀理论文献片《长征》和优秀长片《孔子》的总导演闫冬、优秀理论文献片《筑梦路上》的总导演夏蒙、优秀短片《雷山锤音》的导演庞学捷、优秀长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总导演萧寒、优秀纪录片《五年规划》的总导演刘宝恒、优秀理论文献片《幸存者》的总导演戴波、优秀系列片《人间世》的导演秦博等人,讲述他们初心不改的拍摄感悟和充满艰辛的拍摄过程。同时,还邀请到《筑梦路上》的主人公——天宫二号载人航天工程核心专家查学雷、优秀短片《让候鸟飞》的主人公——鄱阳湖救治候鸟志愿者李春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主人公——故宫木器修复师屈峰、优秀短片《东方的葵》的主人公——画家许江教授等人现场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当《幸存者》的主人公——88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说出:“我们不需要仇恨,但是我最大的希望是年轻人要自强不息,要无愧于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时,现场观众无不唏嘘落泪。各类奖项表彰间隙穿插表演了民乐《天地礼赞》、无伴奏合唱《野蜂飞舞》《关雎》、双人舞《根之雕》等节目,
亦古亦今,大开大阖,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传统灿烂文化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