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
人民网官方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好看的新闻报道和热点解读。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上海地铁11号线事故,后续来了→ ·  昨天  
南方周末  ·  36年,守护2.4亿朵“故乡的云” ·  3 天前  
南方周末  ·  叶嘉莹的最后岁月:诗词人生的遗憾与遗产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出土兵马俑为何都是单眼皮?考古人员分析 ·  5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一辈子,两件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

夜读 | 人和人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

人民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18 21:01

正文



01


昨天看到一则案例,说某企业HR在面试应聘者时,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每天下班后的3小时,都拿来做什么?


我没有怀疑这条信息的真实性,因为这样的状况自己就亲身经历过。


毕业时,应聘某个心仪单位,面试官的问题就跟这个差不多:可不可以单拿出来你在大学的某个普通的一天,跟我们聊聊你是怎么过的?最好挑有代表性的一天。


可能有人觉得:这未免太简单了,挑好的说呗,一通胡编就蒙过去了。


没错,如果人家只问这一个问题,胡编是上策,但这只是个开场,接下来,是要和你就着你所提供的答案,具体聊一聊的。


你应该能想象到,随手拿出一则新闻案例,一个每天打游戏和一个每天读一则时评文章的人,所做出的分析,会差出十万八千里。


而这十万八千里的结果,不来自于天赋,甚至不来自于专业,它等于,都不用多,十分二十分钟,一篇文章的功夫,最重要的是,乘以每一天。


时间的累积效应就是如此的公平且强大,这让我想起大学期间一位老师对我说过的话:想看清一个人的斤两,了解一下他日常是怎么过的就行了。


常会听到一些人面对结果的时候,抱怨连连:凭什么人家就如何如何,为啥我这么努力都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歇会吧,平静且老实地反省一下:过去的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都不用严格要求到每一天,大部分时间里,你是怎么过的?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过程中的每一天是咋过来的,你自己心里还没个数吗?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一想起我每天都懒得拿出10分钟的时间正经洗把脸,再听到别人说我皮肤糙,瞬间就心平气和了。


02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最要命的差距,都是在最平庸的日常里拉开的。


几天前一个做文案的朋友跟我说:参加工作时间越久,越后悔大学的时候没好好读书。


我以为是她在职场里遭遇到了人际问题,怀念大学时光了。


她摇头否认,跟我讲,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事,能力很强,其实也没什么,说白了无非是阅读量大一些,肚子里墨水多一点儿,但就这一条,足以构成一种碾压级别的优势,人家说出的话,写出的东西,跟你一样,都是汉语,但愣是比你有水平。你想缩小差距吧,还心知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却也心服口服,望洋兴叹,只能受着。


我对她说,在你所处的大行业里,挑一些最好的实战案例和一些最经典的好书好内容,每天下班不需多,安静专注地研究半个小时足矣,有个两三年,就轮到你“欺负”别人了。


朋友惊讶:有这么容易吗?感觉很大的工程,怎么被你一说,这么简单了?


我说,是啊,你那个同事就是这么“欺负”你的。


为啥说世间的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呢?


任何不起眼的投入,乘以时间,都会变成只可感叹而不可亵玩焉的鸿沟


任何比天大的差距,除以时间,都会沦为一滴一滴足以把青蛙煮烂的温水。


03


多年来我发现:越是做一些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的工作,见影的时候影子最大;越是沉得住气,坐得住板凳,把突击战转为持久战的人,收获最多。


大伙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能每天都抡一下胳膊的人很少很少。


为什么,因为效果来的太慢了,主要是,人家发一天传单,立马可以在晚上9点前发出一条“今日有收获”的朋友圈,哪怕打一天游戏,咔嚓截个屏,晚上都有晒的;而你花了一整天,只弄清楚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不是同一个人,这可不方便拿出去说。


然而一年,两年,五年后,最终需要揭老底,晒大单的时候,你就知道:为啥有的人有生活,有的人还在被迫地活着。


我家来自农村,从小到大看见过无数次盖砖房的过程。


你见过一座新屋,被一点,一点,一点,再一点,盖起来的过程吗?


别好奇,真心挺无聊的。


打个地基都需要个把月,你出去逛个街,工匠们在和泥,你出去喝个酒,工匠们在和泥,你游山玩水十日行,回来一看,还在和泥。


日复一日,等新房基本建成,你再走进去,摸一摸那一块块砖头,看看那光滑的水泥地面,就知道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是什么。


好看的短期效果千篇一律;肯放长线钓大鱼的人,万里挑一。


04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抛却那些先天开挂的人民币玩家,落在大多数普通人的头上,无非就俩词:优势壁垒和劣势壁垒。


壁垒啊,想想都知道,又大又坚固的东西,一旦形成,很难破局。


而在壁垒形成之前,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漫长日子,那些分摊到每天多做10分钟,微不足道的付出与努力,都在展示着一种冷酷,和一种公平。


你以为死亡降临是来自于天上的暴怒或地底下的呼唤,不,这世界上更多的人,是死于各种慢性病。


你看到了无数个人拥有成千上万种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却看不到这背后,统一的本质:可遇的方向,与同样可求的,习惯加点滴。


记得小时候考试,我几乎每次都拿第二名,蝉联榜首的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不比任何人聪明,甚至,看不出她比谁勤奋,都是小孩子嘛,都要睡觉的。


但也邪门了,每次成绩一下来,她总能不多不少,就是比我高个五分八分的。有时候,差距就在那么一两道题,最可恨的是,还是老师讲过的题。


有次课间,实在憋闷的我找到老师,开口就问:您说吧,我想超过她的话,需要学到几点?我宁可不睡觉了,让我拿次第一就行。


老师笑了:不需要学到几点呀。


我追问:那我跟她差什么啊,我愣是比不过她?


这时候正赶上那同学抱着作业走过来,跟老师说她在课上有个问题没听懂。


老师却扭头向我道:就差这么一点点。


号外!人民网夜读出书了!

  人民网《夜读》首本图书——《唯有努力,不负光阴》已经上市!这是写给千万读者的改变之书,由一线作家雾满拦江、杨熹文、李尚龙等以“努力”为主题的励志原创作品,书中所有文章均系首次刊发。

(扫二维码购买)


大家都在看

夜读 | “不占便宜”是一个人的教养,也是情商

夜读 | 最重要的事,往往“没必要”

夜读|为了与那个人相遇,你做过哪些准备?


(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简书签约作者,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微信公众号:韩大爷的杂货铺 ID:zcxxrhwp)

夜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蔡静


喜欢本文,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