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集币在线”,与19万钱币爱好者一起分享藏币乐趣
每当辞旧迎新之际,那一枚枚设计精巧、寓意吉祥的钱币,就会在人们的手中传递和穿梭,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礼尚往来的温馨“钱景”,见证着人们的远近亲疏和人情冷暖,同时折射出“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神奇特性。
在当代,贺岁钱观念的转变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开始出现生肖邮票和精制生肖纪念卡及各种不同材料款式的贺岁纪念品。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金银产品不断丰富,传统的贺岁钱也开始更多地为现代金银制品所替代。它们很好地传承了传统货币的文化和历史,也受到收藏爱好者的欢迎。
就国家铸币层面而言,中国人民银行早从1981年起就开始发行我国贵金属生肖纪念币。其时,我国的贵金属纪念币铸造和发行刚刚起步,显示出这一传统题材强大的生命力和群众基础。时至今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贵金属生肖题材纪念币已经经过了三个轮回,生肖题材纪念币规格完整、造型多样,早已形成一个独特的系列,拥有了最为广泛的“粉丝”。
除了生肖题材,我国的铸币机构也开始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福文化的题材,为贵金属纪念币的丰富和多样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深入的探索。
福文化是贺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大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古人祈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将祈福作为一件庄严而神圣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福的渴求程度越来越深,祈福的方式也由单一走向了丰富多样。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5年开始发行面额3元的福字贺岁币,再次为我国的贵金属贺岁纪念币文化注入全新元素。
2015年贺岁银币背面图案为两扇对开的宅门,门环古朴庄重。门间是乾隆皇帝御笔手书的“福”字造型,底部则衬以“百福”篆书纹饰。“福”字正下方,戳盖“乙未”印章一枚。环绕的4只蝙蝠与乾隆御笔的“福”字、百福字相得益彰,迎春花和燕子寄托了新春如意、开门纳福的美好寓意。
2016年贺岁银币依然延续了福到家的整体思路,设计内容上结合了满满的福气和浓郁的家庭氛围。画面中心乾隆亲笔书写的大大“福”字,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周围配以首尾相接的盘长和吉祥的如意图案。“福”字的左右角上安排了两只蝙蝠,不仅有遍地有福的吉兆,还给有些呆板的画面增加了一丝生气。在底部结合生机盎然的牡丹花图案,使得画面内涵不断丰富。
2017年贺岁银币依然以“福”字为主题造型,并配以民居影壁、雪人、灯笼、中国结等造型组合设计。此次的“福”字被镌刻在了照壁之上,照壁的整体风格被定格为典型的北方建筑。币面以大宅院为场景,结合多种吉祥元素,体现出浓浓的吉祥喜庆的特点和很强的历史感。
2018年贺岁银币与往年相比,意同而形异。主体采用乾隆手书“福”字造型,底部衬以“百福”篆书,并配以条案、天球瓶、牡丹、灯笼、蝴蝶等造型组合设计。这一次,我们从室外来到了室内。一个充满着暖暖祝福的、由各种吉祥元素构成的温馨的“家”,正在迎接着归来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