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众农联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型总部经济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众农联

【众交流】农业进入数字时代,农业供应链如何破局发展?

众农联  · 公众号  ·  · 2024-04-02 18:0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众农联」

***************************************************************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农业数字化流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想要把小而散的农业生产拧成一股绳,就要强化农业供应链韧性,构建“产购储销”一体化的农业供应链。


什么是农业供应链



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包含了产前(农资供应)、产中(农产品种植/养殖)、产后(农副产品加工、交易、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这几个环节中,角色较多的是销售环节,通常分为田头交易、产地农批市场、销地农批市场、生鲜零售端(社区店、夫妻店、商超、菜市场、食配企业)等。


这些仅仅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要使这张网络互相连接,还需要信息的传递、资金的往来、产品的流通,这些被称为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数字体系的完善和万物互联的实现,让农业产业中出现全新的社会供销关系。

目前农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链已经由农业生产,延伸到农产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储存、批发、配送等环节,并配套相关技术与信息服务,调控产业链上下游。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企业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产品损耗,还可以缩短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获取更多利润。

从行业发展现状看,尽管农业产业链建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行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高,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低价恶性竞争现象经常出现;产业链组织化分散、分离、分裂问题突出,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成本最大、风险最大、不稳定性最大,而价值获得比例却最低,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物流成本高、水平低,流通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本身非标准和易腐等特性对物流要求高,目前物流管理水平整体不高,冷链物流普及程度和管理水平较低,断链现象较严重,影响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总之,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供应链链条冗长、物流成本高等痛点,农产品行业亟需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赋能农产品产业主体提升行业效率,重构供应链新格局。

数字化如何赋能农业供应链



农业供应链优化变革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化,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改善农业全产业链的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产品新市场、主体协同分工等方面。
提升产业链生产效率。 围绕农业全产业链,线上合作模式将供应、采购、物流、经营、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串联起来,构建并优化了农产品全链条数字化运营体系。在供应端,农产品的生产、采摘、运输、销售、配送全链条过程数字化,有效实现了农产品全程追溯监管成本降低,以及全链条闭环式安全管控。在销售端,互联网平台将线上平台资源整合优势与线下客户渠道资源融合打通,增强了农产品与消费者偏好匹配度。这种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资源整合模式极大促进了农业全产业链整体经营效率提升。

优化产业链产业结构。 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增强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产能布局监测分析的数字赋能效应,也增强了整体性市场研判能力,有利于引导农业从业者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供需匹配,防止“谷贱伤农”再现。同时,融合式发展是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向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深度发展,纵向上促使农业从单一种养向种养、深加工、销售全链条延伸融合,横向上促使“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康养”融合式发展,推动产加储运销一条龙、食宿游购娱一体化发展。

拓展产业链产品市场。 农业全链条数字化有利于打通农业全产业链条上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主要环节的信息壁垒,增加链条上的产品供需匹配度和交易互动频率。一方面,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联系,拓展农业产业参与范围、产品种类和销售规模;另一方面,加速新技术与新产业融合,增加产品新销售渠道;此外,农业数字化也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促进产业链主体协同分工。 良性的产业主体协同分工是产业链整体升级的基础,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增强了产业链上各主体的联系与合作。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通过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各环节经营主体的优势,推动不同经营主体分工与合作。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链式发展特征,使得各链条上的企业数字化改造既促进自身转型升级,又推动与其他关联企业主体的数字联动,最后产生集群成链数字化效应,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的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过程中,链主企业一般是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起到引领作用,形成“龙头企业数字化+”合作分工模式,以整合各链条数字资源,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共抗风险。

农业数字供应链平台的应用场景



通过农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可以实现产业链上的交易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也通过了系统和互联网手段,实现农业产业的可视化、可量化、可优化。通过农业产业平台去为农户、贸易商提供服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让农业产业平台把数字工具、金融工具更好地翻译给农户,让他们真正得到保障。

技术服务: 通过平台为产业链从业者提供一系列技术赋能,帮助产业从业者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技术研发者和技术需求方进行供需匹配,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应用,为产业链各项环节提供技术质量检测等服务。通过平台向产业链上的各参与主体进行技术赋能,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实现技术普惠,从而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

供应链服务: 目前农业产业普遍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造成农产品的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通过重构供应链,重点解决供应链交易总成本最小化难题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智能管理难题,改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结构和合作战略,对于农业产供销、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有重要作用。完善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有利于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提升产业化和流通价值。

金融服务: 农业产业链中的价值活动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销售、储运、加工等环节,参与这些活动的主体包括生产资料供应者、农业生产者、农产品收购者、储运者、加工者等。为农业产业链中的参与者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融资服务意味着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进而提高各个农村产业活动参与者的收入。

人才服务: 农业产业互联网构建与运营,最大的瓶颈是认知的转变和人才的缺失。因此,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想要获得成功,一定离不开构建和提升对产业人才赋能的能力,包括对产业互联网领军人才的培养和认知提升、对新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专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逐步形成产业级的人才评价认证体系,从而建立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人才供应链。

■ 来源 | 供应链交流

◆ 【重要活动】众农联浙江项目正式落户嘉兴市海盐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