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大嘴巴
敢说真话,会讲故事的新媒体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大嘴巴

三官堂:逝去的江湖

楼市大嘴巴  · 公众号  ·  · 2019-08-08 14:33

正文


作为受《古惑仔》影响最深的一代,我小时候常常学着电影的动作,指着别人问:

“混哪个堂口的?你大哥是谁?”


虽然也抽烟喝酒泡隔壁学校的校花,但本质上我还是好学生,有着正确的三观,也就是说我知道这些都是电影里面演的,假的,不可能有什么堂口帮派。


直到一天夜里,无意中听到爸的一个电话。


电话中我爸说:

“明天我在三官堂等你,把兄弟些都带上,我亲自动手!”


当天晚上,三官堂这个名字一直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我认为自己可能真的是某个堂口堂主的儿子。


第二天,我就跟身边所有人说我入了个堂口,说不定以后还会继承堂主的位子。其实我也不想,但家族责任不可推卸。


伴着无奈的摇头,我深深叹口气,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我想我应该会是一个故事的男主角,甚至都计划好了未来如何扩大地盘,惩恶扬善,将三官堂的名声发扬光大。


然而事后才知道,我爸只是打电话约朋友一起去喝羊肉汤,他要收拾的是一只羊,而我,只是个憨批。



那以后,我知道了三官堂这个地方,也知道了,那儿有羊肉汤。

PART 01


三官堂地名来源,就仅仅是因为曾经那里有一座三官堂庙而已,并无什么特别。


这片地皮上发生的事情,能被拿出来当做谈资的也不多,大体就只有两个: 一是南光机械厂,二是羊肉汤。


南光机械厂位于三官堂街东,最早是城内拱背桥的四川机械局在城外修建的新厂,建厂房用的钢材,青砖,水泥机器全部都是从德国进口而来,实打实的进口洋房。


厂内生产机枪、步枪和7.5厘米口径山炮等武器,所以后来这里更名为四川兵工厂。


川军出山携带的武器大都这里制造,虽然现在抗日神剧里面提到的国产武器多为“汉阳造”,但实际上“成都造”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输于“汉阳造”。


1877年,这里还修建了四座碉楼,用于保护更早时期建立的工厂。这四座碉楼体现出了清末民初时代的建筑水平,结实,沉稳,不让人觉得浮夸,但让人觉得服气。


当年的碉楼,想必有哨兵守卫,无人敢靠近,加上川军一向凶猛,远远看去,四座碉楼应当有着一股肃杀之气。


到2006年,这四座碉楼已被拆除其三,只留下了最后一座碉楼孤零零的竖在三官堂街上。



直到2010年都是一副破败景象,碉楼身上钉满了广告,内里成了一个垃圾堆,撮箕、扫把、装满瓶瓶罐罐的口袋等应有尽有。 靠门处,堆放着一些做饭、烧水用的物品,还有人在此大小便。


如今,碉楼已经被列入了保护建筑的名单,作为近现代成都本土工业的见证,将会一直屹立。


PART 02


三官堂的羊肉汤,始发于1989年的杨大明。


他当初来到这里开店并不是因为看好地段口岸,而单纯是因为租金便宜。


但杨老师也许天生旺财,这里人流量越来越大,后来又吸引了不少简阳来的商家,一直到2003年,三官堂已经成为与小关庙齐名的羊肉汤一条街了。


要说成都混堂口的跟成都混庙街的势如水火,就是源自于此吧?


说来也巧了,混三官堂这个堂口的人,宰羊卖肉,过的还真是刀口舔血的日子。


各路羊肉汤商家都想在此拥有一席之地,最后形成气候的是以肖X仙为主的那几家。


肖家神仙帮的那几个扛把子,也都在争当这个堂口的话事人,谁也不让谁。你叫“肖仙仙”,我比你神就叫“肖神仙”,你叫“肖神仙”,我一个抵你八个,就叫“肖八仙”。


毕竟就连中国大部分快递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同一个村,这群肖姓的仙人板板们说不定也都是一家人。



在这里,争当堂口话事人不必大动干戈抢地盘,地盘都是国家的,大家要抢的是客人,而抢客人只用小动口角。


曾经上演过无数次外围小弟在路上因抢客而发生口角,大抵如下:

肖大仙: 耶~~~肖神仙,你可以哦,敢跟我们抢客人。

肖神仙: 肖大仙,你们家羊肉怪死难吃,客人肯定希望到我这来。

肖大仙: 你再说一句,老子一掌脸给你轩的稀烂。
肖神仙: 豁哥哥,老子一棒子骨脚给你打断。
肖仙仙: 不是我说,在座各位都不行,只有我才是最正宗的。

肖八仙: 跟我走,等他们吵,我给你打八折。



“每天就这样,看谁的力气大,或者谁声音大,谁就抢得赢。


当年带头到此开羊肉汤店的杨大明回忆,


“抢输的店家就会出言不逊,骂抢客的人,下次抢赢了客人时,别人也转过来骂,有店家为抢客,还专门请了些年轻人。


恶性竞争,导致这些“本是同根生”的店主不相和,火药味盖过了羊肉汤香,打了照面都不说话。


这可能也为后来这条街的落寞,埋下了伏笔。



PART 03


2010年冬至,三官堂七家争做话事人的羊肉汤店迎来了他们最后一个冬天。


按照市政规划,过完这个冬至后,七家羊肉汤店将“劳燕分飞”,结束了这场长达21年的“七雄争霸”。


在这最后一个冬至,无数食客前来捧场,吃完这最后一顿羊肉汤。而平时互相不服的“肖老板们”也放下了曾经的龃龉,共饮杯中酒,一笑泯恩仇。


食客离席之时,大都会选择再去跟老板们寒暄几句,为21年羊肉汤之恩说上一声谢谢,顺便打探一下是否有给这顿羊肉汤免单的可能性。


听说最后这一晚上,这条街热闹到了凌晨,十来个曾经还因为抢客人发生过不愉快的小弟,在一起喝醉了酒大吵大闹,哭的稀里哗啦的。


喧嚣过后,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只是这条街已经没有早起熬羊肉汤的人。



这里曾经是一片广阔的稻田
因为一座小庙成为拥挤的三官堂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