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白云仙院
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白云仙院,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麦音乐  ·  我看见许许多多他人的面孔 ·  2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首版丙类目录2025年发布,各地探索商保医保 ... ·  4 天前  
江苏药品监管  ·  江苏药品抽检工作获得国家药监局通报表扬 ·  2 天前  
江苏药品监管  ·  江苏药品抽检工作获得国家药监局通报表扬 ·  2 天前  
甘肃药品监管  ·  甲钴胺片吃一个月得停?其实真相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白云仙院

懂得《参同契》中仙学修道的这些规律,炼丹才可能成功!

白云仙院  · 公众号  ·  · 2025-02-04 07:36

正文


1


乾坤,是《易经》的入口,也是所有卦象的起源,坎离两卦则像是框架和轮廓,起着如同车轴般的核心作用。


乾坤是两个卦的名字,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是阳性,坤是阴性,这两个卦可以说是易道的起点。


易,就是日和月,所以说,日光和月光交织就是易,还有种说法是,关闭的门是坤,打开的门是乾,因为门能够开关,所以被称作门户。


一般来说,单扇的门叫做户,双扇的则叫做门。门这个字就是由两个户字组合而成的,户因为是单数,所以代表奇数、阳性,归属于乾;门因为是双数,所以代表偶数、阴性,归属于坤。


众卦包括全部的六十四卦,但除去乾坤两卦,因为它们是父母卦。


所谓父母,是说乾卦产生了三个阳卦: 震、坎、艮。


坤卦产生了三个阴卦: 巽、离、兑。这样阴阳结合,产生各种变化,就形成了其余的六十二个卦,都是以乾坤为基础,所以说乾坤是所有卦的父母。


坎离也是两个卦的名字,坎代表水和月亮,离代表火和太阳,坎离两卦,一个阳中包含阴,一个阴中包含阳,就像框架和轮廓一样。


水和月亮外表是阴,但内部有阳的性质;火和太阳外表是阳,但内部有阴的性质,这就构成了它们的框架和轮廓,这里的匡和筐是一个意思,廓和郭是一个意思。


坎卦外表是阴,但内部藏着阳;离卦外表是阳,但内部藏着阴。这就像筐子里藏着东西,城墙里面藏着城市一样。还有,门框的框字,在古代也写作匡,就像城市有城墙一样。


所以《契》这本书里说:坎离就像框架和轮廓。


再比如说,要让车轮转动,必须先把车轮中心的车轴放正,车轮中间的小圆孔叫做毂,横穿的木杆叫做轴,这里用毂来比喻身体,轴来比喻心,意思是要想运用身体里的水火、阴阳、日月等元素,就必须保持内心的正直,不能有邪恶的念头。


另外,有学者注释说,毂和轴这两个字和门、窗等词语类似,都有阴阳的意味,因为车轴稳固,车轮才能转动,这就像人身体健康,才能驾驭大局一样,这里的轴不仅指身体的某个部位,更是指内心的正直,下文中“处中制外”也是强调内心的重要性。



2


牝牡四卦被看作是秦朝的箭,它们涵盖了阴阳的道理,这就像驾车的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沿着轨道行驶一样,人也需要保持内心的中正,来控制外在的行为。


乾坤就像是一个大鼎或者器具,在人身上就代表整个身体;坎离则像是药物,在人身上就代表精神和气息;橐篱则用来比喻阴阳的入口。


有句话说得好:橐就像坤卦的门,而箭就像乾卦的窗户。


覆冒就是包括的意思,还有种解释是,盖在上面就叫做覆冒,《中庸》这本书里说,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不被承载和覆盖的,覆冒的意思和覆盖差不多。关于阴阳的道理,《易经》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一阴一阳就是道。


程子也说过,没有阴阳就没有道。阴阳是气,而道是这种气的本质。气是具体存在的东西,而道是更加抽象的概念。


这就像驾车的人,要使用墨线来校准,手握马鞭驾驭马匹,又说:就像驾车者手握马鞭,有校准的墨线。驾车者,控制马的口部;马鞭,控制马的缰绳;校准的器具,用来检验是否平整;墨线,用来检验是否笔直;圆规,用来画圆的工具;矩尺,用来画方形的工具;轨,两轮车轴之间的距离;辙,两个车轮在地上的痕迹。


中,就是指规矩之中,这里的“中”并不仅仅指清净,南派炼丹术在阴阳交汇,小往大来时,也需要知道雄强但保持雌柔,心存无而守有,保持恍惚幽暗的状态,每个念头都在规矩之中,使真人在深渊中潜藏,自由而舒适。


一雌一雄,一阴一阳,这四个卦象,彼此相通,来来往往不停止,就像囊括一切的箭囊和箭,所有符合阴阳之道的,就像驾车者执着马鞭,有确定的校准墨线,遵循一定的规矩,随着车辙行驶,在中心位置控制外围。


这是比喻修道的人,只要一心不乱,每个念头都在规矩之中,结果自然会有神妙不可预测的变化,不需要去注意修炼的成效,而成效自然会来。也就像驾车,不需要仔细看马的走法,只要手握马鞭、用墨线校准,遵循规矩,随着车辙行驶,马自然会到达目的地。



3


《庄子》说:关键在于掌握环中的核心,以应对无穷的变化。也是这个意思。


数在音律、历法中,月份节气有五六,经纬按照日的指使运行。


音律有十二个,这是黄帝时代的伶伦所创制的,截竹做成竹筒,阴阳各六个,竹筒有长有短,所以声音有清浊高低的区别,阳律有六个,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也有六个,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修炼丹药的方法,与天体的运行循环、阴阳的往复是相同的,所以它的气数与十二音律相合,与历法中的十二月相合,而每个月的节令以五日为一候,正好是六候,六候之中,前三候代表金,后三候代表水,用来调和营卫、补气补血,这是经,而在一天之中,早晨进阳火,晚上退阴符,从屯蒙需讼到既未,这是纬,这样每逢月、日,有经有纬,就像每天奉行值符使者的命令。


合并计算共有六十,刚柔有表里之分,月初的时候屯卦开始主事,到了晚上蒙卦应当接手,白天和黑夜各有一个卦象,使用时按照次序来,从既未到黎明时分,结束后则重新开始循环。


这里说的六十,是指炼丹的火候,除去代表鼎器药物的四个卦象,所以只算作六十卦。


屯卦主事,是因为屯卦的卦象是震卦在下,坎卦在上,震卦代表长男,而它能够恢复坎卦中的阳,来执行温养的功效,施展生育的恩德,所以称为主事。


蒙卦应当接手,是因为蒙卦的卦象是艮卦在上,坎卦在下,艮卦代表少男,而它能够聚集坎卦中的阳,来执行温养的功效,所以称为应当接手。


昧爽,又写作晦爽,指的是下一个月初的时候。


一个月有三十天,每天白天和黑夜各对应一个卦,合并计算总共有六十卦。刚强代表阳,柔弱代表阴;刚是金,柔是水;刚是铅,柔是汞;刚是气,柔是神;刚是命,柔是性;刚为外表的防护,柔为内在的调养,所以刚柔有表里之分。


而从月初一早上的辰时开始则增加阳火,此时屯卦主事,到了晚上则减少阴符,此时蒙卦接手。


到了初二日的早上辰时,增加阳火则需卦主事,晚上减少阴符则讼卦接手。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每天依照时间用卦,早上师从阳卦,晚上比照阴卦,白天和黑夜各用一个卦,直到月底,则正好是早上既济卦,晚上未济卦,到了下个月的月初,再重新开始,早上屯卦,晚上蒙卦,所以说结束后则重新开始循环。


然而这只是《易经》上的卦名如此,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含义。所以张紫阳真人说:“这里面的含义不需要通过卦象来寻求,如果深究所有的爻只会使心情劳累。”


又说:“卦中设立的象只是形式,理解象征意义而忘记言语,意义自然明了;后世的人迷路了只会泯灭象征,却去修行卦气期望飞升。”


以日辰作为时间的规则和法度,行动和静止有早晚之分。春夏属于内体,时间从子时到巳时。秋冬属于外用,时间从午时到亥时。



4


辰,又作为月份;期度,就是规则和法度。春夏属于内体,秋冬属于外用的原因,朱夫子说“春夏代表早晨,秋冬代表傍晚”;内体指的是前面的卦,外用指的是后面的卦。


彭真一祖师说:阳火从子时开始增强,到巳时纯阳起作用,这是内部的阴气寻求外部的阳气。阴符从午时开始减弱,到亥时纯阴起作用,这是外部的阳气依附内部的阴气。从内到外称为内体,从外到内称为外用。


这段话是详细阐述炼丹的火候控制。无论是一天、一个时辰、一个月还是一年,其中阴阳的变化、进退、消长、升降的规律都是完全相同的。在一天或一个时辰中,有四个时段,可以用子、午、卯、酉等地支来计算,同样,在一个月或一年中,也有四个时段可以用这些地支来计算。


因此,我们可以用日辰作为时间的单位,年月也可以依此类推。动属于阳,代表早晨;静属于阴,代表傍晚。在春夏季节,是从内部的阴气寻求外部的阳气,所以要增加阳火,这是从子时到辰巳时段,我们称之为内体;在秋冬季节,是外部的阳气依附内部的阴气,所以要减少阴符,这是从午时到戌亥时段,我们称之为外用。一年的规律是这样,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也都是这样。


奖惩应和春秋季节相对应,昏暗和明亮则顺应寒暑季节。爻辞中蕴含着仁义,随着时节变化而表现出喜怒哀乐。如果与四季相应,五行就会各得其序。


奖赏对应春季,惩罚对应秋季,昏暗顺应寒冷,明亮顺应暑热。仔细研读爻辞,里面既有仁又有义。爻有奇偶之分,奇爻代表阳,阳就是仁;偶爻代表阴,阴就是义。仁就像奖赏,义就像惩罚,修炼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个原则。随着时节的变换而表现出喜怒哀乐,这都是符合阴阳的规律的。这里说的“理”,也可以理解为“序”。


这是明确了丹道与天道、易道都是相互对应的,奖惩和喜怒哀乐,都是火候控制中文武火候和悲惨舒缓的运用,天道在春天呼出一口气,万物就开始生长;在秋天吸一口气,万物就开始凋零。


《易经》的卦爻中,喜欢时就扶持阳气,愤怒时就抑制阴气,这都是自然消长的规律。炼丹的方法中增加火力和减少符箓,都是遵循这个道的。所以昏暗的时候应该寒冷,这是惩罚,也是愤怒;明亮的时候应该炎热,这是奖赏,也是喜悦。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