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派THU
本订阅号是“THU数据派”的姊妹账号,致力于传播大数据价值、培养数据思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35岁被优化,经济压力大,看DeepSeek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GraphTeam: ... ·  3 天前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  3步,0代码!一键部署DeepSeek-V3 ... ·  3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Flywheel:2024电商消费趋势年度报告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派THU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风清”“风雷”气象预报大模型

数据派THU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25-01-02 17:00

正文

NEWS

202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载了《谱写气象强国建设新篇章》,报道了中国气象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风清”“风雷”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风清”“风雷”大模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气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气象工作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
2023年7月,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举行“气象预报大模型”战略合作会议,启动联合攻关。基于王建民、龙明盛团队2017年以来在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方面的技术积累,综合国内气象大模型发展并对标国际前沿进展,在大模型预报核心技术、预报精准程度上寻求突破,构建了“风清”大模型和“风雷”大模型并实现了业务化应用。

“风清”大模型

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大模型)具有大气强物理融入和可解释性,在实现高效计算的同时,可为预测结果提供物理可解释性依据,自动挖掘包括天气系统内在的物理演变。该模型的训练过程紧密结合物理守恒特性,可有效提升长时效预报结果的活跃度。模型采用可扩展的多时效优化策略,可综合考虑未来多天预报的效果,有效延长预报时效,不断提升短中期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全球可用预报天数达到10.5天,超过欧美主流气象预报大模型,尤其是在较长预报时效上,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2024年9月业务化运行以来,“风清”大模型已在今年的台风、高温、寒潮降温及大风预报中得到应用,并在台风路径预报、短期降水预报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风雷”大模型

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大模型)将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两大科学范式紧密结合,显著提高了公里尺度下0至3小时雷达回波的预报能力,并实现深度学习与物理规律的无缝隙融合。“风雷”大模型将物理模型的中尺度预测和人工智能的对流尺度预测有机融合,在预测准确性和细节丰富性上实现突破。同时,构建了一套“数据—算力—平台”全流程短临预报系统,能够在3分钟内生成0至3小时逐6分钟的雷达回波外推产品,实现强回波预报技巧提升25%。在美国学者开展的业务检验评估中,“风雷”大模型在极端降水临近预报上的表现超过了美国最新一代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2024年9月业务化运行以来,“风雷”大模型经受住了多次强对流极端降水过程的考验,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