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艺评丨孙红侠:亮点与思考——第二届全国小剧场 ...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打造人才“梦工厂”——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践 ...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年轻人迷上沉浸式戏剧,“上头”魔力到底在哪? ·  6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文旅融合迈向场景消费时代,“内容+体验”营造 ... ·  1 周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创意舞台设计融入建筑风格,这样的音乐节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幕后丨揭秘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狮子王》的背后故事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17-09-04 18:33

正文

前言

百老汇绝对是万千剧迷向往的圣地,能够观看一场百老汇的演出,也被众多剧迷列入“有生之年系列”。百老汇最经典的音乐剧之一——《狮子王》,自1997年在美国纽约首演以来,足迹已遍布全球六个大洲的20个国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让观众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视听盛宴。今天小编就为你揭秘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狮子王》的背后故事。


创作背景:看完动画片产生了兴趣

《狮子王》在百老汇热度排名一直居高不下,1998年它在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上包揽了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剧导演在内的六项大奖,导演朱莉·泰默(Julie Taymor)亦成为戏剧界首位获此殊荣的女导演。



谈到制作《狮子王》的缘由,导演朱莉说:“最初接到迪士尼戏剧集团总裁托马斯·舒马赫的创作邀请时,从来没去过非洲,也没看过动画片,她当时就笑了,恐怕我当时是全美唯一还没看过《狮子王》的人吧。但我自己创作过很多故事,有一些神话背景或者是民间传说的背景,而且跟动物有关,迪士尼是一家非常擅长故事讲述的企业,我可以看到我们在这个方面有些共同之处。于是我就看了那部动画片,当中有一幕就是大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在追捕奔跑,这一幕让我对把《狮子王》搬上舞台产生了兴趣,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会很有意思,怎么在舞台上呈现非洲的草原、丛林、各种不同的动物,是我愿意去探索的。”



但将电影故事改编成一部音乐剧的话,朱莉认为它还不够丰满,因为电影中的故事比较短,所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在故事上去做一个深挖和发展。电影的主角是狮子辛巴,它在家庭中非常叛逆,他离开家之后,要经历一番历练才能重新回到家。跟原来的电影作品相比,辛巴的经历在音乐剧当中会更加丰富,有些地方会像童话一样,稍微有一点黑暗的成分,而辛巴最后拨开黑暗,找到了光明。

 

朱莉和两名编剧合作,发展出音乐剧第二幕:小狮子辛巴离家后历经艰难阻碍,最终赢得狮王称霸的权力,重返家园。这是一则在各文化中主题共通的寓言,关于成长的寓言。


角色塑造:新增女萨满形象

制作音乐剧《狮子王》的时候,有自南非的一位歌手,名叫图莉,她很希望能参演这部音乐剧,同时她也是朱莉的好朋友,两人的对话如下:


朱莉:我只能说抱歉,剧里没有一个角色可以给到你。


图莉:哎呀,女性演员到了一定的年龄,怎么任何一部剧都没有角色排给我了。


这时候朱莉有了新的灵感。


朱莉:在你们南非,那些通灵的神里有没有女性?


图莉:基本上那些强的、有实力的都是女性。


于是剧本就有了一个最大的改变!那就是将拉飞奇设计为一个女萨满的形象,这个角色也给这部剧带来了很多精神层面、灵魂层面的东西。这个贯穿全剧的角色,唱响了全剧第一首歌《生生不息》,像一个指引者,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


拉飞奇


剧中另一象征家园的温暖符号,女性角色娜娜,相较电影也更为强大、丰满、矫健。她会是一个非常坚强、非常有个性的女性。她需要应对一切,主动寻找辛巴,唤醒他的意识,让他回家,“大家都知道,母狮才是真正的强者,她们可是什么活都干的”。


娜娜


表现形式:双重呈现

朱莉不想把演员藏在面具之后,更不想让他们躲在繁冗的道具服里,于是开创出一种“双重呈现”(double event)的表演形式—演员头戴动物面具,同时露出面部表情。朱莉说这个灵感来自于有一天她在看电影的时候,尤其是看到刀疤这个角色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动画电影,但是配音演员语句的运用,再加上动画表情的呈现,“我觉得我仿佛就看到那个配音演员本人在演这部电影,感觉到人和角色是融合在一起的”。


所以她决定用双重呈现的表演方式,演员站立时,观众看到的是拟人化的动物,亦能看清他们的面部表情;当他们弯腰,面具前倾时,瞬时又变成了非洲大草原上野性外露的动物。这些面具都不重,最重的木法沙面具也不过310克,并不妨碍演员表演。朱莉用碳石墨取代木头做面具,碳石墨很轻且能制模,看起来还有木头的厚重质感。


刀疤与木法沙


在非洲传统文化中,面具就是佩戴在头上的,所以这种戴法并非朱莉编创,而是她吸取当地文化的一种做法。朱莉一人操刀了所有的面具设计,形象设计里也暗藏了不少小心思。

 

比如木法沙,圆形的元素在他身上也有非常多的呈现,他的面具是圆形的,他还披着一个袍子,也是圆形的,而且木法沙他身上的元素都是对称的,让他作为国王有一种非常庄重的感觉。演员的每个步子都非常稳、非常庄严。他直立时身带佩剑,表现出国王的身份,当他变得凶猛,身体前倾与地面平行,面具探出时,呈现的又是猛兽的形态。


木法沙的面具


刀疤,走路的时候腿脚是稍微有点瘸的,他一直拿着一个权杖,他要依靠权杖走路,所以他的走法就跟木法沙不一样,不是那么稳,而是有一些左右歪斜,重心永远都在发生变化。同时,他面具的设计也不完全对称,有很多的变换和棱角。站立时,权杖便成为其行走使用的拐杖,当他要表现动物性,头朝下,身体往前倾时,权杖就成了动物的第三只腿。



刀疤


沙祖,它体现一个“双重呈现”的概念,就是它既有动物的形象,又有人的形象。你把里手里的那只木偶鸟拿掉之后,只看他本人就会让人联想到英式管家的形象,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国王的管家,他从木法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照顾木法沙,他的帽子非常正式,衣服又让人联想到燕尾服,脖子上的设计有点像鸟类的羽毛,又有点像衬衫领子。


沙祖


年轻时,朱莉曾游走各处,吸收各类木偶面谱制作的技艺。在《俄狄浦斯王》等早年戏剧中,她亦有丰富的使用木偶道具的经验。“丁满和彭彭的灵感来自于日本净琉璃文乐木偶和传统车木偶,演员坐在一个小的盒子上,一方面是用手来提线操作,另一方面,木偶的两只脚就固定在演员的两只脚上,所以他们要蹲着行走来操纵这个小木偶,我看了很受启发,就把这个设计用到了丁满和彭彭身上。我把两个木偶的身高做得更加高,它们的头上有两根线连到演员头上,这样演员在转头的时候,木偶的头也会跟着动。然后是它们的手,演员既可以用手去操作这两只手,也可以把两只手固定在腿上,这样演员走路的时候,木偶的手自然就会有动作。”


丁满


全剧有200多个木偶道具,包括手托木偶、皮影木偶和等身大小的木偶。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高5.5米,练过高跷的演员需脚踩长梯,闲庭信步横穿整个舞台;最大的动物要数大象,长4米高3.5米,需要4名演员配合着走路;最小的动物是刀疤权杖上玩魔术的小老鼠,只有13厘米。


长颈鹿


再说说服饰,朱莉不想用皮草制作动物服饰,这种做法在她看来太平淡,太无聊了。于是台上铺天盖地都是带有非洲元素色彩和图案的花布,斑斓、绚丽,夺目。朱莉用非洲搜集而来的原始图案展开设计,再借用东方的印染技巧,手工完成了这些精美的图样。

 

导演《狮子王》之前,朱莉没去过非洲。有一回飞伦敦的途中,她有机会到访南非当地动物园,才发现非洲动物的颜色大多是褐色和灰色的,而她设计的动物形象,颜色太丰富了。但她庆幸自己没去过非洲,反倒塑造出一个放纵不羁、想象中的非洲。


辛巴


舞台设计:朴素,回归最原始的方式

音乐剧开场第一幕叫作“太阳”,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非洲大草原苏醒了,万兽群集,荣耀欢呼,共同庆贺狮王木法沙的小王子辛巴的诞生,这是非常吸引人的第一幕,讲述的也是生命像圆这样的一个轮回。圆形是贯穿《狮子王》整部音乐剧一个中心的图像。今天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如果舞台上需要一个太阳的话,一般就做一个投影,把一个很漂亮的非洲太阳投影在屏幕上,但这不是朱莉想做的,她觉得这样观众就感受不到神奇感,也感受不到精神层面的东西。她所做的太阳,全是手工做的,首先是有一片一片的竹片,然后上面覆盖着染过颜色的丝绸,在演员们上场歌曲开始之前,它整个叠在地上,中间有一条一条绳子把这些竹片用丝绸串起来,等到歌曲响起来,配上剧院里的风、灯光,给了它一些闪耀的颜色和一些律动,它就像是一轮真正的在非洲大草原上升起来的太阳。


这种效果,在朱莉看来,就是戏剧的精髓。她说,这样的舞台表现手法,目的是让观众身临其境。主创并没有告诉观众这是“日出”,而是通过竹子、丝绸和光影,让观众逐渐代入故事场景,主动识得日出,有一种充实、圆满的戏剧体验。


日出


同时,在第一幕中,制作团队利用转轴,在转轴上放上一些动物木偶的形象,每次转的时候就感觉有很多动物跑过来,在利用男女舞者的舞蹈、面具配合,营造出一种千军万马,各种野兽在大草原上奔腾的景象。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比如说所有动物展现给观众,只要让观众看到一个侧面,他们自己会在脑海中去补充整个完整的景象,所以制作团队对这些事物的呈现,不是采用一种很直接的手段,而是更加有诗意。还有来自音乐的辅助,草原上追逐奔跑的这一段,采用了非洲鼓,中国版可能会选用中国大鼓的方式,让大家感到这不是一个静态的,而是一个非常有动感、有韵律的场面



宣布小狮子



百老汇音乐剧如何本土化?


中文版《狮子王》是这部音乐剧在全球上演的第23个制作版本,第9个语言版本。每做一个新版本,朱莉都要面对剧本的本土化问题,而最难翻译出来的,是那种幽默感。


幽默是很当地的元素。百老汇版《狮子王》包含的是与纽约客、犹太人相关的幽默元素,但这些幽默元素很难跨越到其他地区的文化里。


朱莉最担心剧中的幽默元素,能否翻译到位,能否照顾不同地域中国观众的口味。身为一个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她并不能把控,只有看到观众笑了,或者埋怨了,才知道幽默元素有没被翻译和调整到位。

 

从中文版来看,剧中一些色彩性角色——犀鸟沙祖、狐獴丁满、山猪彭彭,三只土狼班仔、桑琪、阿德的语言,都做了本土化的处理。沙祖一个劲儿地喊辛巴“小主子”;丁满操起了一口麻溜的北京腔,唱起了《小白菜》、《最炫民族风》;土狼则是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俺们”、“啥玩意儿”都蹦出来了,从现场反应看,这些幽默确实奏效了,也确实让中国观众会心一笑了。



土狼


选中国演员的标准?


中文版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在中国及亚非十多个城市选出52位演员,其中10位来自南非。女萨满便由南非演员扮演,有扎实的非洲文化背景和澎湃的唱法做底,这个角色也更让人信服。最难找的是扮演辛巴、娜娜的儿童演员,因为儿童成长太快,不能提前太早去找。


辛巴和刀疤


朱莉选人的标准,是演员必须对这部音乐剧有热忱。以前选演员时,她碰到过对木偶不耐烦、不喜欢的演员,觉得木偶妨碍了他们的表演,“这样的演员就行不通”。所以进行演员招募时,第一轮无需木偶,第二轮才用到木偶。有些演员不用木偶时表演很精彩,一旦戴上木偶和面具,会迷失掉,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能够把表演能量倾注到木偶和面具上的演员,才能让角色栩栩如生”。


辛巴打败刀疤


演出前,演员们进行了工作坊培训,学习如何进行单关节运动,如何把身体和面具区分开来,如何正确使用面具表演。团队还为其安排了面具表演专家授课,以及9周带道具排练。要想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可没那么简单。


“这出剧的目标是涵盖各层次组别的观众,如我朋友打的比方,叙述故事的目标就像搭电梯,电梯会到顶楼,但乘客可在任何楼层出电梯。”朱莉希望,不同观众均能从此剧有所收获,有些喜欢颜色,有些喜欢音乐,有些喜欢故事,也希望它能在精神上触动到你。”


彩蛋:辛巴面具制作详解

1、每个面具需耗时34个小时制作。

2、为了看起来像天然实木,所有面具都是手工描绘。

3、狮子鬃毛采用马毛,皮革全纯手工切割。

4、辛巴的面具重量少于16盎司,就大概是一个足球的重量。

5、至今仅存32个面具。



来源:一起看演出

作者:大郭

责编:佳佳



媒体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