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利芬
感谢您关注王利芬和优米网。从央视制片人&主持人到创办优米网,我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业历程和每日所思。欢迎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新闻网  ·  苹果崩了! ·  2 天前  
文商资讯  ·  多地政府将引入DeepSeek辅助领导干部决策 ·  2 天前  
文商资讯  ·  多地政府将引入DeepSeek辅助领导干部决策 ·  2 天前  
数据法盟  ·  阿里,开启大规模招聘! ·  2 天前  
数据法盟  ·  阿里,开启大规模招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利芬

中国资本正在走向硅谷

王利芬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08-27 12:20

正文

文/詹朋朋(跨境天使投资平台创始人)



我是詹朋朋,跨境天使平台总裁。我的事业是从学习开始的,专科学的是英语,硕士期间自学法律,自考律师,2003年到2013年做了十年的投资律师。我对风险投资十分感兴趣,博士毕业后到复旦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读博士后。从从事法律到学习风险投资,身边有不少人说差太远了,不合适!当不知道是否适合的时候,需要勇敢地行动,敢于尝试。


读博士后期间在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有一年兼职的经历。这份兼职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为了能从中挣多少钱,而是想着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所放弃,如果过于在乎眼前的经济收益的话,可能成长和学习的机会没有那么多。事实证明,这一年开阔了我的视野,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有机会去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硅谷等地走了一圈,和硅谷当地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沟通交流,对我精神层面产生巨大的冲击,我深深地被这些人的疯狂、热爱和不顾一切震撼了。这些书上写的、电视上演的硅谷的传奇故事就在我的身边发生,我迷恋上这种感觉,于是我放弃了在上海安逸的生活,下定决心要在硅谷待一年以上,当时只呆了一个礼拜,我觉得远远不够。


在得到加州大学全额奖学金读法学硕士期间,我不断寻找跟创新、创业、创投有关的,和中国、美国有关的,适合我去做的事情。虽然我有一个大的个方向,但具体做什么还不清楚。带着这样一个强目的性,把读硕士作为一个过渡。握大量参加创投类活动,和大量的创业者、投资者沟通,待在当地孵化器里,和当地的创投圈混的很熟,在这个过程中,我终于找到我自己能够做到事情。


我看到了一个趋势:当时中国的资本正在走向硅谷。




存在这样的痛点:中国的资本有进入硅谷的冲动,但非常不方便,飞十几个小时过去,还需要倒时差,很匆忙地一个星期,非常辛苦,还是走马观花地去和创业者交流,很难有深入的交流,以当时的投资规模在硅谷设办公室面临高昂的成本。


结合自己的背景:在上海做了十年的投资律师,认识很多中国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在加州大学读硕士期间认识很多当地创业者和投资人。自此,我对风险投资行业有相当的了解和资源。


于是我搭建了一个把中国的资本和美国创新、创业的项目对接上的平台——跨境天使投资。


2014年,我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带着几个志愿者就开始做,碰上当年的突破口——微信。2014年8月8日我启动了第一次微路演,用微信群做路演,以语音+图片的形式。前期用户不多,但反响非常好,因为对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这种形式实在是太方便了,在中国就可以看到硅谷项目的路演,于是他们不断邀请资深的投资人加入,一年左右投资俱乐部就增长到400人左右,包括IDG、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等等中国主要的投资机构。现在用微信做微路演很多,但当时我是第一个用微信做微路演的。


跨境天使平台的前两轮融资,基本是投资人主动来找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找到了实实在在的痛点,而且解决了它。创业的出发点就是痛点在哪里,能解决什么头疼的问题。投资人会喜欢怎么样的项目呢?把你自己当做投资人去看待这件事情。


2014年,做微路演才一个月就有投资人要投钱给我,我当时没有要,因为我知道还没有准备好。当你把投资人的钱当成自己的钱的时候,当我们把投资人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时候,当我们很负责任地和投资人说我不能要你的钱,因为我还没准备好、还没有想清楚的时候,投资人对你的信任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市场是自由的,今天你做了,成功了,明天别人也会想做,你怎么办?如何建造壁垒,技术创新天然带技术壁垒,或者行业内深耕多年具备资源壁垒。现在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没有技术壁垒和资源壁垒可言,但总有一些企业成功地通过集聚效应快速占领市场,形成壁垒。



我2014年8月开始利用微路演,几个月就有人开始学了。我们于是连接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西雅图、波士顿、纽约、硅谷、洛杉矶等9个地方,把美国创新城市和中国资本所在地通过同步互动的方式联系起来,建立起服务网络,形成规模,服务内容升级为跨境视频路演,解决微路演缺乏互动的痛点,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走向硅谷,在硅谷扎根后对跨境天使这样的平台需求减少了,同时越来越多做资本对接的平台也在建立,原来我们具备的竞争优势又不明显了。


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我们准备筹备海归科创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海归科创孵化器。一开始我们是服务美国的创业项目和中国投资人,简单地做融资的服务,服务的内容很有限。有很多海归创业者把项目带回中国做,但不接地气,缺乏“软着陆”。海归科创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海归科创孵化器的推出正是针对这一痛点——只服务能够到中国落地的欧美国家科创类、自带技术壁垒的项目,提供融资、人才招聘、运营等一站式服务。现在我们的服务对象缩小了,但服务范围扩大,是又一次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我刚开完新老股东的见面会,把海归科创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海归科创孵化器的计划和股东们一说,有几个股东当场决定投资。一个项目要有相当高的回报预期才能让投资人对你动心,成功的VC能达到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回报,至少都有几十倍的回报。市场体量一定要足够大,启动的切入点是小的,做好以后然后扩展到更大的业务范围。你和投资人说我这个项目挣钱,今天、明天、后天都挣一块钱,可以挣一万年,但投资人觉得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