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享能汇
开放共享的行业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享能汇

老骥谈现货:广东现货试结算离连续运行还有多远

享能汇  · 公众号  ·  · 2021-05-11 14: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来源于《电力现货老骥谈》第二季开篇【谏言篇】01.《广东现货试结算离连续运行还有多远?》


广东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历来是一个“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的省份,在本轮的电力体制改革中也不例外。2016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允许售电公司参与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月度竞价。2019年5月,在第一批8个现货试点省份中首先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广东电力市场在阻力中前行、在争议中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今年三月份起,各试点省份又陆续进入现货试结算季,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也于4月15日宣布:“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于5月份开展结算试运行,并视试运行情况再开展后续月份结算试运行;5月起连续开展需求响应试运行。”

这已经是广东开展现货试结算的第三 个年头, 与以往相比,这次试结算在背景上有些不同: 首先这是“双碳”目标提出后,广东首次进行现货试结算;其次,今年的试结算将力争进行比整月更长时间的连续结算。另外,由于大部分独立售电公司在去年8月的整月试结算中尝到了甜头,因此更加盼望现货试结算能尽早连续运行。

尽管背景有所不同,但此次试结算并无更多的新意,规则上的些许改动也仅是对以往漏洞的小修小补,运行模式上并无大的突破,这对于培育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交易水平和风险意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零售用户的价格依然与现货市场无关,无法利用价格信号促进其改善用能精细化水平。这些均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影响现货结算连续试运行的问题需要探讨和改进:

首先,高比例中长期政策执行得过于机械。 由于现货市场中,电价波动较为剧烈,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高比例中长期电量锁定价格,避免市场主体在现货市场的起步、试点阶段面临巨大风险,这是其政策制定的本意。 但在广东此次试结算中,高比例中长期电量的执行结果却使用电侧面临更大的风险。

由于高比例中长期电量的限制仅针对于用电侧,这导致发电侧可通过此规则向用电侧“逼仓”,造成中长期电量与现货价格脱钩,使用电侧面临在日前市场中将中长期电量贵买贱卖的风险(具体论述见 《高比例中长期电量是规避市场风险还是发电风险》 )。

在此巨大风险下,用电侧亟需通过更多的交易品种调整中长期电量曲线(尤其是价差中长期电量)。但不知何故,此次试结算竟然取消了去年试结算中的价差双边和价差挂牌这两个交易品种。既面临风险,又不给风险对冲工具,这使售电公司和大用户如同置身赌场,只能买定离手、愿赌服输。

其次,发电侧运行成本补偿不应与中长期电量继续挂钩。 由于目前的电力系统中煤电机组仍是发电的主力,因其无法灵活启停,常常通过低报价的手段避免被频繁调停。但如果其报价低于成本甚至采用零报价的手段,必然造成现货价格过低、失去价格发现功能。

运行成本补偿规则中,由于是将“成本费用”和“报价费用”取低作为运行成本补偿的依据,这可以起到抑制发电企业报低价的作用。 但由于其补偿系数和其基数电量和市场化中长期电量相关,合约电量相比于实际发电量占比越高,其补偿系数越小。这使得高比例中长期电量背景下的运行成本补偿沦为鸡肋,无法起到促进发电侧按照成本报价的作用。这使本应多发电的更节能、环保的机组的成本优势无从体现,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第三,对电网调度的市场边界预测没有考核。 包括广东在内的大部分省份,均采用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的两部制结算,而日前市场的中标结果并不需要物理执行,只是通过市场主体提供的报量、报价数据和电网调度等部门提供的市场边界数据(如省间联络线计划、负荷预测、非市场化机组运行计划等)运行市场仿真程序,计算出电价用于结算。由于目前广东省的日前市场出清与机组组合并未分开,用电侧提供的电量数据不参与出清,出清算法使用的非市场化和市场化用户的电量数据均为电网调度的负荷预测, 因此电价结果是否能真实地反映供需关系,更加依赖于市场边界预测的准确程度。 如果调度部门对市场边界的预测与实际执行偏差较大,而且还不承担任何责任,日前市场的价格将实际上被调度控制,并与实时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偏离,助长市场主体利用日前和实时市场的价格偏差进行投机、套利的行为。

此外,如果交易规则对售电公司的中长期电量进行偏差考核,并让用电侧因为中长期电量曲线不能准确预测而承担风险的话,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对数据掌握更全面、预测技术手段更丰富的调度部门进行考核呢?

第四,市场信息披露得不够丰富和及时。 平心而论,广东交易中心披露的市场信息相较于其他省份已经相对丰富,但在“双碳目标”下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例如,用电侧结算电价在D+5日才进行公布,对于有足够的负荷柔性、希望基于日前市场用电侧结算电价安排生产、实现精细化用能的企业来说,这种信息公布速度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在很多新能源装机规模较大的现货试点省份,都表现出新能源机组大发时段现货价格较低的特点, 如果有更多的电力用户能够利用现货低价时段实现负荷的价格响应,这显然有利于消纳更多的清洁能源, 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第五,基于现货价格结算的法理基础不够牢固。 电力系统中传统的“上网批复电价“和”标杆电价“无论是否合理,其制定和公布是有一套严谨的法定程序的。 电力现货市场与一般商品的现货交易不同,其价格并不是买卖双方在博弈中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一套复杂的系统和算法计算得出。 因此,首先应该保证负责计算电价的部门独立于与电力市场有利害关系的组织之外,以保证其没有错算电价的动机; 其次,尽快成立市场监管委员会,对电力市场规则的制定和电价的计算过程进行监督。 调度和交易中心应将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电力市场数据,进行脱敏后定期向市场主体公布,当市场主体对电价计算过程和结果有疑问时,如果涉及不能公开的数据,可由市场监管委员会或其委托的中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

最后,笔者想着重指出:无论广东等省在现货试结算中暴露的问题有多少、有多大,都比那些改革迟缓的省份令人尊敬。正因为广东是电改中的排头兵,广大市场主体对它的期望也较高,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当市场运行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难免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相信广东政府相关部门拥有足够的改革魄力,在大胆创新和不断完善中继续推进现货试点,并及早启动现货试结算的连续运行。

本篇也可通过下方二维码单独收藏:



本文来源于《电力现货老骥谈》互动专栏第二季开篇 【谏言篇】 《广东现货试结算离连续运行还有多远?》


没错,今天也是《电力现货老骥谈》第二季正式上线的日子。


2020年,享能汇联合国内第一批研究售电业务的张骥老师联合推出《电力现货老骥谈》互动专栏第一季,上线以来深受订阅用户喜爱。


2021年,我们在原【理论篇】和【实战篇1、2】板块的基础上,新增 【谏言篇】 ——根据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反馈,分析现货试结算的规则利弊,为改进和完善交易规则与市场设计提出建议。


【谏言篇】 板块所有文章将 免费向公众开放 ,并在享能汇公众号(Encoreport)全文刊出,不限篇幅,感谢电力市场各位同行的支持!期望大家携手推进中国电改事业扬帆远航!


本季专栏统一定价398元/季,为回馈粉丝厚爱, 我们推出4重订阅优惠:


1. 老骥谈第一季用户续订价格仅需98元/季(优惠300元)

2. 新用户订阅第二季,赠送第一季!

3. 其他产品老用户,订阅第二季优惠100元

4. 通过享能汇报名线下电力现货培训,买1赠1.


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 ,可直接订阅专栏。


符合优惠条件的粉丝,请勿忘在 “享能汇微信公众号首页-收费课程-点击任意产品-进入个人中心-领取所有优惠券-下单时系统自动选择最优惠” 。也可参考 这篇文章 ←了解如何领取优惠券。


如:



如果符合海报中条件,但未成功领到优惠,请添加享能汇AI微信( ID:JingReport_AI)咨询。







其他线上自学内容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