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
政商内参
。
By政商内参 (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太提气了!一开年,祖国就这么拼!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骆沙
中国南极科考队,刷新海上最南科考纪录!
这个春节,寒冷的南极也传来了令人激动的消息:中国南极科考队,刷新海上最南科考纪录!
下图是2月1日,我国科考队员及船长和驾驶员等在“雪龙”号顶层甲板合影留念。舷窗玻璃上写有船舶停泊位置纬度,远处可见罗斯冰架。
新华社记者 荣启涵 摄
此次,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
这是“雪龙”号在南半球到达的最高纬度,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纪录!
罗斯海是南半球最高纬度的边缘海,也是船舶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部海域,历史上首次冲击南极点的挪威籍探险家罗阿尔•阿蒙森正是选择在罗斯海鲸湾附近登陆。
在“雪龙”号停泊位置远眺罗斯冰架前缘(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荣启涵 摄
与航行挑战共存的,是这片海域不容忽视的科考价值。
第33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介绍,罗斯海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国际科考竞相研究的重点。
多国科学家认为,罗斯海保留着地球最后一个海洋原始生态系统,是最有可能揭示南极生命史的地方,更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极乃至全球影响的天然理想实验室。
抵达该海域后,科考队利用箱式采集器和重力柱状取样器、生物垂直拖网、温盐深度仪、磁力计、重力仪等设备进行了考察观测。
这也是人类首次对这片新出现最南纬度海域开展的综合科学调查!
可见其意义重大!
1月31日,据观察者网援引,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刊文称,1月早些时候,中国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试射。在这次试验中,中国测试了新的东风-5C导弹,这枚导弹携带了10个分导式弹头。
延时摄影展示的分导多弹头试验场景。
针对美国媒体的报道,深圳卫视2月3日获得中国国防部书面回复:我们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科研试验是正常的,这些试验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中国航空工业部门公布的贺岁视频显示,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的批量生产也在有序进行中。
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的资料显示,歼-15的批量生产在有序进行中。
从歼-15的生产、改进,再到001A型航母的建造,中国航母的战斗力建设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经过持续攻关,近日,烽火科技在国内首次实现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传输容量是日常用标准单模光纤传输系统最大容量的五倍。
说这么多,大家可能感受不到这项技术有多牛。通俗来说就是:可以实现
一根光纤上67.5亿对人,也就是135亿人同时通话!
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迈向了新的台阶。
再打一个比方:
假如将光纤信息传输类比于高速公路,普通光纤如果是单一车道,那么单模七芯光纤就相当于并行七车道,能够提供7倍于普通光纤的传输能力。
在传输介质进行创新的同时,本次实验所采用的系统设备也为“超大容量、超大速率,超长距离”光传输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5G的逐步试商用以及网络云化,我国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的研究,已为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储备了关键技术,也助推我国在未来信息技术领域处于国际前列。
日前,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
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 可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新华社发(任晖 摄)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是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
凭借这颗卫星,我国获取了来自太空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这也意味着,我国具备了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监测能力,能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
此前,人们往往根据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效率来判断,但这种方式缺乏科学依据,且目前多由各国单独统计,难以得出全球二氧化碳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碳卫星二氧化碳探测仪负责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郑玉权说,
发射碳卫星,不仅能填补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还能掌握在全球气候谈判、未来碳交易等上的主动权。
最近,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也有好消息传来。
消息显示,部署在该中心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每天在线任务量已超1400个,处于饱和运行状态。
要知道,这是欧美国家级超算中心都很难达到的一个业务规模。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工程师张婷说,“天河一号”在支持国家科技创新以及服务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目前每天在线任务量超过1400个,累计支持科技部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超过1200项。
此外,2016年天津超算中心同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预计2020年研制成功并建成投用。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是目前“天河一号”的200倍!
怎么样,看到祖国这么拼,你有什么话想说么?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综合自侠客岛、新华网、央视网、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ID:kjqydst)、中国军网、环球网、军报记者等
了不起!这6张“中国名片”震撼世界!你都知道吗?
来源:经济日报(ID:jjrbwx)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22次发射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新型火箭首发成功
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
多颗卫星发射升空
2016年,中国新型火箭首发成功、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多颗卫星发射升空……
2016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22次发射,将近40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全年发射次数首次突破20次,创造了
中国航天历史上年发射量最高纪录。
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航天发射任务,标志着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
2016年是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从这一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6年1月16日,白俄罗斯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整星在轨交付业务首次打开欧洲市场。
2016年12月28日,我国首颗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高景一号发射升空,
国产商业遥感数据水平正式迈入国际一流行列。
2016年11月3日,“胖五”成功首飞,它是
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
,可与美俄等航天强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相媲美。
“墨子号”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实践十号”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风云四号”
: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碳卫星”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天神”之约,载人航天又达成一个“小目标”。2016年10月,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并开展科学实验。航天员
景海鹏、陈冬在天空飞行33天
,创造了
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国人朝着建立空间站的梦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7年,
或许又是一个创纪录之年!预计执行28次宇航发射任务,次数将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里程超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邮政业年服务用户超过700亿人次,快递年业务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交通建设近年来可以用突飞猛进、全球瞩目来形容。对于一些难突破的路网末端以及难度超高的路段,我们已有足够的能力将道路拉直,可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一个个超级工程纷纷亮相,来看看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隧道——雪山一号隧道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雪山一号隧道,双洞总长9065米,平均海拔超过4400米,施工最高海拔达4800多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隧道。
中国公路隧道之最——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陕西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单洞长18.02公里,双洞共长36.04公里,建设规模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隧道之最,仅次于挪威长24.51公里的莱尔多公路隧道。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
2016年12月29日,G56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通车。大桥横跨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桥面距离江面565米,差不多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为当今世界第一高桥。
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鸭池河大桥
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鸭池河大桥日前顺利合龙。这座主跨长达800米、全长1450米的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也是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
2012年12月26日,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全长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北起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南至广州。
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贯通。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铁路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铁。
它还享有不少“第一”:一是它途经烟墩、百里、三十里及大阪城等四大风区,同时沿线有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固特等几处沙漠,是首条穿越沙漠大风区的高铁;
二是横穿我国海拔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和海拔最高的祁连山高铁隧道,16.3公里的祁连山隧道中的最高轨面海拔为3607.4米,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
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
2011年6月,京沪高铁建成投产,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它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全长1318公里。
中国交通,跑出了中国速度!
我国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居世界首位
世界10大悬索桥、10大斜拉桥……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杭州G20峰会采用桥梁作为主会标的意象
中国既保留着像赵州桥那样历史悠久的古代桥梁,也在不断地建造着刷新世界纪录的公路、铁路新桥。目前,我国的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居世界首位,公路桥梁总数接近80万座,铁路桥梁总数已超过20万座。
世界10大悬索桥、10大斜拉桥、10大梁桥,中国分别占据了半壁江山或一半以上。仅主跨逾1000米的大桥,中国就拥有10座以上。在10座世界最高的大桥名单当中,除了第七(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第八(位于墨西哥)外,其余8座桥梁都来自中国!
2016年,“中国桥梁”又创造了众多“世界之最”: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世界级特大桥赤石大桥创下7项世界第一;主体桥梁正式贯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2016年12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它横跨云贵两省,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同时,大桥东、西两岸的主桥墩高度分别为269米和247米,720米的主跨也仅次于后期开工建设的贵(阳)黔(西)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在同类型桥梁主跨的跨径中排位世界第二。
拥有7项世界第一:赤石特大桥
赤石大桥,2016年10月28日正式通车,它创下七项世界第一:主跨380米,为世界第一大跨径高墩多塔混凝土斜拉桥;最高桥墩高182米,为世界第一高混凝土斜拉桥桥墩;相较于常见的H形、A形桥墩,四座主塔塔形设计为双面双曲线收腰的“S”型,为世界首创;大桥高防撞等级景观钢护栏是世界首个防护等级达最高等级HA级(防护能量760kJ)。
“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开创了世界桥梁建设领域的多个第一。历时四年多建设,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线贯通。这是一项把香港、珠海、澳门完全连接起来的宏伟工程,人称“超级工程”。
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沪通长江大桥
沪通长江大桥主跨长度达1092米,比苏通大桥主跨长4米,比主跨504米、创下公铁两用桥跨度世界之最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还长一倍多,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还是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桥梁。大桥主塔高325米,相当于100层楼高。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
世界首座真正意义上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
长达16公里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目前,大桥正在紧张地施工中,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
世界最大跨径中承式空腹钢混结合提篮拱桥:鸭池河特大桥
鸭池河特大桥堪称中国最难修建的山区铁路拱桥之一,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该桥是世界上第一座用于双线高速铁路上的中承式空腹钢混结合提篮拱桥,在桥跨和结构上均有多项创新。预计2019年通车运行。
中国桥梁,是跨越,
是征服,是突破极限!
新增风电装机连续5年领跑全球
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
2015年,中国新能源投资占全球总量的1/3。2016年,中国面向海外的新能源投资同比增60%,达320亿美元。中国已成全球新能源投资的“稳定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2011-2015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连续5年领跑全球;截至2016年9月,中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约占全球的1/4。全球最大的10家风力发电企业中,中国拥有5家。
中国风机已遍布28个国家。中广核全资收购比利时世界最大单机容量的陆上风电机组。三峡集团从黑石集团手中购得德国Meerwind海上风电项目近80%的股权。
截至2015年底,
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
自2008年起,中国连续8年光伏电池产量居全球首位,累计为全球提供70%以上的光伏电池产品。目前,世界上最大的6家光伏电池板生产企业,中国占到5家。
2015年,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国家约200个。2016年2月,招商新能源集团与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签署协议,将建立“中美光伏示范园”。2015年10月,晶澳太阳能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400MW光伏电池片厂投产。
目前,
中国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已开工建设。中国成为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2016年9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和政府协议,其中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采用“华龙一号”。2016年1月,中国核建与沙特能源城签订《沙特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水电工程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自主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升船机、最大跨度重型缆机……
中国与80多个国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2万几内亚法郎纸币上,印着由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几内亚最大在建工程的效果图。三峡集团已在40多个国家拥有80多个水电开发项目。
2015、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我国累计推广量已超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我国新能源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1.7倍,价格下降60%。
2016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前10位,国产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并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金融部主任汤姆·萨泽罗:
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占据了领导地位。这种领导作用是全球新能源走向未来的“稳定器”,世界欢迎中国的引领。
电商,衣食住行,无微不至
跨境电商,足不出户,买遍全球
农村电商,深入寻常百姓家
电商的发展,是中国消费能力发展和升级的缩影,也预示着数据时代下中国经济无限的创新空间。
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5万亿元大关!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5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2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2.6%。
2016年,“双11”天猫成交1207.49亿元,同比增长32.37%,无线端占比82%;支付宝支付10.5亿笔,支付峰值12万笔/秒;产生物流订单量6.57亿单;90多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参与网民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一个个数字不断刷爆想象力,展示出奇迹般的中国速度!
零点23分,网易考拉交易额超过去年“双11”全天交易额;8点34分,汽车之家销量突破10万辆,交易金额高达145.82亿元;12点,国美在线交易额同比增长384%,京东商城交易额同比增长78%……
历经八个年头的“双11”,已经不是一个数字、一个销售额。它已从单纯的网上购物节,成长为引领商业模式的创新者,彰显着“中国式创新”的魅力!
2012年8月,我国启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杭州成为5个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从此,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网上“地球村”,只需动动手指,轻轻松松买遍全球。天猫“双11”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
2016年,国务院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2017阿里年货节,农村淘宝的土货、年货走进了全国31个省市数以万计的家庭;京东、苏宁已分别在1000多个县建立了县级服务中心或直营店;中国邮政集团的“邮掌柜”系统覆盖了20多万个农村邮政服务站点;菜鸟公司发力推进农村物流建设……
电商带动邮政业务高速增长:2016年,全国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2%;2016年,全国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45.7%;2016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5%。
2016年“双11”:13分19秒,第一个快递签收;28分钟,跨境第一单签收;1.5小时,农村第一单签收!……
大数据、云计算,VR互动、边看边买,用数据和技术的力量,深度挖掘和运用,电商黑科技最炫酷、最时尚!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时代到来,打造自己专属的“网购商城”不是梦。网商银行、微信支付、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百度钱包……挑起网购支付大梁。运费险、货物破损险、食品保质险、衣服褪色险……各类消费保险提供购物保障。
市场全球化、消费娱乐化、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线上线下全渠道联动……当线上、线下、物流、技术和数据完美结合,共生出产业链,新的零售形态诞生,促进“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供给侧改革。
电商,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电商,实现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这个领域,中国首获世界最高奖
世界第一台速度超过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被喻为“国之重器”,使用的是“中国芯”
美国盐湖城时间2016年11月17日,我国全自主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继蝉联TOP500榜单世界第一后,一举拿下“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在此项大奖上零的突破,成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戈登贝尔奖”被喻为计算机高性能应用领域的诺贝尔奖,在其2016年度6个提名中,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就占了3个,分别涉及大气、海洋、材料3个领域,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此奖项中获得提名。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电脑由40个运算机柜和8个网络机柜组成,整台设备共有40,960块处理器。其一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口同时用计算器连续不间断计算32年,是
当前全球最快的超级电脑。
“神威•太湖之光”是世界第一台速度超过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它的峰值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12.54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可达每秒9.3亿亿次,功耗比为每瓦60.51亿次。这三项关键指标均居世界第一,冠军头衔可谓实至名归。
想像一下,滴答一声,就能计算十亿亿次,这是多快的运算速度?如果把200多万台2016年生产的普通电脑加起来,只能跟它打个平手;它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
值得一提的是:
“神威·太湖之光”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它能十几分钟完成海啸预警,30天内完成未来100年的地球气候模拟,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时的减灾防灾能力,增强我国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的话语权,为航天器返回提供精确预测,确实很牛!
不过,还有更牛的!2016年天津超算中心同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启动了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样机系统的研制,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2017年底能够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