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个坏土豆
最大脑洞,没有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一个坏土豆

87年前,南京,我们究竟能不能守住?

一个坏土豆  · 公众号  ·  · 2024-12-13 16:23

正文

土豆说:
南京,是英雄之城,15万守军在高层瞎指挥的情况下,在装备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面对20万日军,死战不退奋勇杀敌,最终击毙1.2万名日寇,这个结果,是不寒碜的。
但是,因为守卫指挥的无耻和无能,终于酿成惨剧,让更多的战士枉死,让英雄的浴血奋战最后变成了部队的大溃逃。

溃败后数万名国军将士被抛弃在孤城南京, 最终等待他们的是地狱一般的黑暗。

他们,本有足够的机会可以撤退,他们本可以好好训练,之后卷土重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87年前,南京沦陷,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这是我们永远的伤痛.....

南京保卫战中,国军一共投入了 15万兵力,日军投入约20万兵力, 但真正的战斗才持续了 8天。

南京,究竟能不能守住?


指挥官的心态与意志,是任何一场战争胜利的基础,如果指挥官都没心思打或者在敷衍,这个仗就一定打不赢。

南京保卫战打不打,怎么打,蒋介石的心态是复杂的。


之前选择在上海进行淞沪会战,就是想打给英美看,指望他们去做调停,但是到了现在,蒋介石终于开始慢慢的接受现实。

不过英美靠不住,德国又 送来了希望 ........

上海失守后,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受希特勒委托来调解中日战争,蒋介石 再次充满期待。


希特勒曾经做过三次调停,是希望日本在中国见好就收,和自己一起夹攻苏联,同时拉拢蒋介石共同构建反苏的阵线。

蒋介石当然希望不打了,德国调停之后提出了一系列条件:

1、承认伪满洲国;

2、华北特殊化;

3、中日共同防共防苏;


对这些条件,蒋介石沉默良久,对陶德曼说了真心话:如果接受日本的这些条件,我必将无以立足,而共产党起而当政,对日本也是不利的。

蒋介石又说:目前九国的公约国正在比利时开会,可望觅取和平途径,暂时难于正式承认日本的要求。

蒋介石的意思就是: 我可以默认放弃东北领土和华北主权,但是你不能让我公开啊,要公开了,我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但蒋介石对陶德曼表达了再三感谢,依然心存幻想,希望能谈条件。

不久,九国公约会议结束,除了空洞的谴责日本,再没有做任何事情,蒋介石的心沉到了谷底,德国成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到了 12月2号,日本已经发起进攻了, 陶德曼再次到了南京来调停。

蒋介石召集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转达了德国的意见,高级将领们也不傻,揣摩蒋介石的意图后,也赞成日本提出的部分条件,表示可以不打了。


有了台阶下,蒋介石会后又和陶德曼谈,说可以部分接受日本的条件,但需要德国做公证和担保,而且再三强调需要绝对保密。

蒋介石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信息泄露,淞沪会战,我军伤亡近 30万人,全国军民都铭记血海深仇,这个时候最高统帅居然还想着媾和,消息一传出来,他非被人撕碎了不可。

蒋介石三心二意,动摇得非常厉害,反复拉扯,但此时的日本军方确是士气正盛,根本不接受所谓的调停,坚决要打南京。


日军华中方面军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成,筹备了 20万兵力。

而国军此时有着巨大的压力,首先就是兵力不足。

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的大背景,中日采用的都是添油战术,问题是,日本有油可以添,国民政府加一加就没油了。


在全面侵华前, 日本早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是正儿八经的征兵制,虽说日本只有 1亿人,民国有4.5亿人,但是在未发动太平洋战争前,日军兵源看起来似乎无穷无尽。

在日本只要是 17岁到40岁的适龄男子,除不符合体检标准或特殊情况外,一律要服兵役,到1937年,日本已拥有现役兵员45万人,预备役兵员73万人,后备役兵员87万人。

这些,民国显然是没有的,之前是军阀混战,抓到壮丁就捆起来去当兵,连训练都不搞,军饷和粮饷都被层层盘剥,即使到了淞沪会战,蒋介石还指望着调停,自然没有准备好。


日本已经是个相对成熟的工业国,大量的交通工具可以随时将后方的士兵运输到前线,而民国根本没有搞啥基础建设,川军滇军虽然赤胆忠心,但唯一赶到前线的方法就是靠两条腿,就这,还要自己编草鞋。

淞沪会战都打完了,一部分滇军都没赶到前线,不是不想参加,是真的腿都快跑断了 .....

淞沪会战下来,民国几支精锐的中央军差不多拼完了,被打残了,赶到的地方军也基本拼完了。


而淞沪会战的另外一个后果是给了中国守军巨大压力和失望,都已经竭尽全力了,牺牲 30万将士浴血奋战,依然没有换来胜利!

一边是兵力充沛,锋芒正盛;

一边是三心二意,萎靡不振;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战役,即将爆发。


蒋介石召集了军事会议进行讨论,主题就是南京该不该守,到底怎么守。

基本上所有的高级将领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唐生智、徐永昌、刘斐都不同意守南京。

一致认为守不住,而且也没人愿意去守。


首先在数量上就不占优势。

当时刚刚遭遇了淞沪会战的失败 ,最好的结果是士兵交换比是 1:5,日本军队有20万,国民政府要拿出100万士兵来打,可是真没有。

淞沪会战,国军损失惨重,伤亡 30万人,还没有休整。

即使让平民也上都不行,自从枪械被发明,按照二战的数据,平民和有组织军人的交换比要到 20:1,甚至还远远不止,即使真的要拼命,也要有400万生命填进去........

所以,李宗仁说打不赢。


而且,南京理论上是防守的死地。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易守难攻是因为有长江天险,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人已经拿下了上海,他们根本不需要过长江,不仅他们不需要过长江,而且长江包围了南京北面和东面,还成为了阻碍国军撤退的天险,反过来了!

加上南京的南面不是山就是丘陵,连撤退的路都没有。

在这样的环境下,南京守卫战打不好,就会被日军包了饺子,投进去多少人丢掉多少人,撤都撤不出去,把有生力量都折腾光了,以后还有什么家底和日本人拼?


看到大家都说要撤退,委员长很纠结。

因为将领们都是从军事上的角度来说的,但是委员长重点考虑的不是军事,而是政治。

身为国民党的总裁,日本人打东北,反正是张学良的地盘,丢了就丢了,最大的锅还扣不到自己头上。

但是现在南京是民国首府,直接一枪不放就撒丫子跑路,那他蒋介石还不让人给骂死,面子上怎么搁得住啊。


正在蒋介石焦躁的时候,唐生智说话了:

南京是首府所在,是总理陵寝所在,关乎抗战的信心,必须要守,一定要守!

我愿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大喜过望,终于有人给了个台阶,马上任命唐生智为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而唐生智坚定的表示:除非我战死,绝不撤退!


其它将领一看,他唐生智都破釜沉舟说和南京共存亡,准备殉国了,大家自然不好说什么,于是草草散会。

会议结束,李宗仁拍拍唐生智的肩膀:兄弟,为党国守南京,牛逼啊!

其实李宗仁想说的是: 你个 ×,就你这水平还守南京?你这是要坑死所有人的节奏啊!

李宗仁这么说,理由很充分,唐生智就是个墙头草,就在国民政府里面,一会反蒋一会拥蒋,这样的人会共存亡?莫不是在搞笑吧。


而且 唐生智号称佛教将军,沉溺于玩手段搞宣传,在军事履历几乎从来就没有打胜仗的案例,而且因为对蒋介石唱反调,被穿了小鞋,远离前线坐冷板凳,快 10年没打仗了。

总之既没意愿,也没能力,居然说共存亡?哄谁呢?


其实,唐生智的状态,李宗仁他们知道,蒋介石能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除了他没有人愿意守啊,有啥办法?

唐生智能不能守住,能守多长时间,蒋介石根本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总要有人做这件事情,总要有人背锅。

为了给唐生智信心,蒋介石说: 不需要殉国,请大家坚守 2个月,只要2个月没问题,我带新军和云南大军来救援。
蒋介石的话自然没人信,但他还是想多了, 2个月?
2个星期都没守到!


现在要打仗,首先要考虑部队组织;

淞沪会战打得非常惨烈,中央军的建制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无法再战。

最后拼凑的守军是: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 36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上从其它地方抽调来的10个师,总共13个师。

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满编将有 18万人左右。

18万人中,其中有3万新兵,很多人是刚刚才摸到枪,还不会打.....


而整个队伍中最核心的部队是全德械装备的教导总队。

师团配置了坦克,有直属的炮兵营,配置了马克沁重机枪,只要委员长别瞎指挥,战斗力绝对不逊色与日军。

之前在淞沪会战中,第 87、88师两个德械师的德制火炮,发起了令日军窒息的猛烈炮击。随后,便采用闪电战,主动向日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势,重创日军,差点就攻下日本的海军陆战队总部。

但,这也是中央军硕果仅存的最后一支相对完整的部队,最后一点家底了。

核心精锐的教导总队,一共大约 1.2万人。


接下来的重点,是防线组织;

在防线的组织上,事实上在淞沪会战前期,国民党已经明确预测一旦上海失守,日军就会进攻南京, 在上海到南京的中间,修了两道坚固防线吴福线和锡澄线 ,这些要塞都由水泥浇筑,钢筋搭建而成,现在大家到上海和南京的郊区去玩,还能看到这些要塞极其坚固。

这些要塞整体浇筑而成,别说是日军,就算是美军的重炮,都打不下来。

有这两道防线,至少可以迟滞日军机械化部队两个月的进攻时间。


可淞沪会战被指挥得一塌糊涂,尤其在后期,撤退成了溃败,啥组织纪律都没了,国军没有指挥的四散逃命, 两道拱卫南京的要塞轻易被放弃了,从头到尾一丁点作用也没发挥,白搞了!

最终结果就是日军畅通无阻,如出无人之境,从三路进攻南京,中路从京沪线来,南路从太湖来,北路沿长江来。

没有部队接到狙击任务,桥也没拆,路也没炸,日军直接兵临城下。


也就是说南京保卫战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直接就是守城战。
12月3日距离南京约50公里的句容开始,仅3天时间,已经开始进攻南京市汤山镇,日军对南京的合围已经形成。

蒋介石当晚离开南京,前往武汉继续指挥全局,将南京守卫战全权托付于唐生智。同时,这个时候蒋介石仿佛已经忘记了前面军事会议上大家的提议,告诉南京守军: 不惜一切代价死守!

但由于外城几乎没有守备, 12月7日,日军已经看到了南京的城墙。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南京保卫战,我方的 15万部队,基本上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除了前线撤下来的3个师和中央教导总队,战斗力都不强,这个时候,指挥官的统筹与协调能力至关重要。

日军直抵南京城下,这个时候唐生智在做什么呢。

一是喝茶,二是在自己的院子里面遛弯。前线他肯定是不去的,整个战争他就没见到过炮火,就悠闲的呆家里和办公室里。

当然,你要说他真一个星期屁也没干,也冤枉他了,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他做了两个决定。


第一是再三强调部队不许后退,死守南京。

各部队官兵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动摇全军。若有不尊命令,擅自后移者,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安办理。

第二个命令为了表示守卫南京的决心和自己所为的共存亡,把所有的船只都收缴了,还烧了很多船,不许过江,死也要死在南京:


各军所有船只,一律交本部运输司令部负责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准以武力制止;

同时组织了督战队,通知在浦口的第一军,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或军人个人,都请制止。如有不听他们制止的,可以随时开枪射击。


此时,日军已经对南京三面合围,只有渡江才能跑出去,唐生智是想学楚霸王破釜沉舟,把所有人的后路给断了 ......

部队不许走,老百姓也不让走。

为了坚定这一信心,还让交通部长俞飞鹏把下关到浦口间原有的两艘渡轮撤退到了汉口。

可他想学项羽,有那个资格吗?

唐生智偷偷的安排心腹给他准备了一个轮船 .....一早就准备了跑路。

唐生智说我的命多金贵,能和你们这样当兵的一样?


公平的说,后面他如果不作死,这些也没有大毛病。断掉所有后路,前线将士只能死拼!

但这个货就没有任何其它军事指挥的命令了,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是各打各的,互不支援,各个师之间是独立的。

其实说白了,唐生智根本不在乎打得怎么样,他只是想演一出戏,演得差不多了,能够给蒋介石交代了,证明自己出力了,任务就完成了,就可以撒丫子跑路了。

至于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能坚守几天,自己部队伤亡多少,他从来没有关心过 ......


不过还是要说,唐生智的装模作样,的确给前线的士兵们起到了振奋作用, 相当一部分的南京守备部队的将士们无惧死亡,奋勇杀敌,都是中华好男儿和铮铮铁骨的英雄好汉!

12月7日,日军开始集中所有到达南京的火炮与兵力,开始妄图轰破南京城墙与城门。

在各个城门,可歌可泣的城防战开始了。


在光华门,日军师团无数次的猛烈攻击均被守军打退, 87师29旅旅长易安华 在城墙战斗,全身受伤达10多处,缠满纱布依然鲜血长流,坚持不下战场: 我堂堂中国军人,绝不忍辱偷生,今日我只会与阵地共存亡。

在日军重炮之下,光华门城墙终打开缺口,日军蜂拥入城,易安华亲率加强团,突入地阵,浴血奋战 8小时全歼入城日军,身中数弹,牺牲在光华门。


易安华牺牲后,在他的激励下,剩余的守军依然奋力杀敌,誓死捍卫光华门。

敌人退却后,还有部分日军躲避在光华门城门洞中,伺机里应外合,而城门洞中为我军火力的死角,十多名敢死队员用绳索吊下城墙,对敌军进行扫射,此时,守军打开城门,对意图救援的敌人进行了突袭,终让光华门转危为安。


城南中华门外的雨花台,我军誓死不退一步,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这支部队是 88师,而且很多战士是才补充的新兵,但面对凶残的日军毫无惧色, 266旅旅长朱赤和264旅旅长高致嵩 ,率领部队镇守雨花台,先后17次击退了日军的大规模冲锋,不仅如此,多次直接发起冲锋冲入敌阵。

12月10日,日军第6师团进行大规模增援,更残酷的战争到来,大炮和飞机将防卫工事几乎全部摧毁,我守军坚守血战,朱赤亲率敢死队杀入敌阵,再次击退日军。

在日军再次组织进攻前,多名深受重伤,失去行动能力的中国勇士坚决要求战友将手雷捆绑在身上,抬到日军的必经之地,当日军再次攻击时,滚入坦克履带下与日军同归于尽。
12月12日,守卫雨花台的我军弹尽援绝,最后的守军将所有的炸药与手榴弹收集起来,在日军冲锋至前沿时,引燃炸药,两名英勇的旅长和全旅官兵全部壮烈殉国,无一生还!


13日,日军终于用重火力炸开中华门,至此,南京开始失守, 但是大量勇敢的战士们明知道已无守住的希望,城市陷落仅仅是时间问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依然死战不退 ,每一个巷道均成为战场,在汉西门大街的城瓮处,现在还可以看到上面遍布的弹孔,侵华日军少将井手石男即被守军在此巷战中击毙。

南京,是英雄之城, 15万守军在高层瞎指挥的情况下,在装备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面对20万日军,死战不退,最终击毙1.2万名日军,这个结果,是不寒碜的,但是,因为守卫指挥的无耻,终于酿成惨剧,让更多的战士枉死,让英雄的浴血奋战最后变成了部队的大溃逃。


12月12日,蒋介石给唐生智来了电话,指示说如果守不住,就指挥撤退吧。

对蒋介石来说,该打也打了,也杀了一部分日军了,可以国民交代了,差不多了,反正守是守不住的,可以撤了。

讲道理,这个决议在当时没有错。
因为根本没必要让战士们都死在前线。


对唐生智来说,等了这么多天等的就是这个指令,可是他不知道是抽风了还是脑瘫了,根本没有下发这个指示,更别说指挥撤退。

这个时候他知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这整整一天,唐生智啥都没干,继续在自己的院子里面躺平了喝茶。

是的,死的都是军人,还有很多都是拉来的壮丁,和他唐生智没关系,反正死也死不到他身上。

流的都是士兵的血,又不是他的血。

而且多死一些士兵,不是多一些自己的政治资本吗?


直到过了 1天后,战火已经快烧到指挥部了,唐生智一看喔霍,现在要溜了,否则自己就跑不出去了。才开始召集卫戍司令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

唐生智首先简要地说明当前战况,问大家:还守得住不 ?

会场一片沉默。唐生智马上出示蒋介石命守军撤退的电令,即由参谋长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印好的撤退命令。

发完命令直接散会!


唐生智一分钟都没耽误,赶紧撒丫子跑路,跑到江边坐上给自己预留的小火轮开始渡江。

我走先!赶紧跑,否则撤退的人多了,就不好跑了。


好个唐生智。

吹牛唱高调也罢了。

贪生怕死也罢了。

指挥无方也罢了。

但说撤就直接开溜 ......完全不管前线将士的死活。


怎么撤?要知道,撤退和溃败从来不是一个概念。

怎么保证纪律,怎么有序撤离?

你他娘的把船都给烧了,怎么撤?
谁先走,谁殿后,怎么对付日军的追击,城市内的老百姓怎么办?

城市内大把的老百姓想要撤退,他唐生智可是早就关闭城门,收缴轮船不让大家走,号称与大家一起共赴国难,与南京城共存亡的啊!

这些统统不关他的事,他一分钟都不耽搁,赶紧跑,剩下的还有至少 11万坚守的军人死活和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或者说他有意不通知,留一天时间好先溜,否则多一个人知道,多一个人和他抢轮船。

唐生智跑了,剩下的师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

跑路,赶紧的!现在就跑,我走先,再慢就来不及了。

大溃败开始了 ......


这个时候,前沿阵地的战士们还在浴血奋战,还在拼命呢,但是没人管他们了。

这样一搞,军心就彻底散了。
良心好的师长,给他们打个电话,能接通电话就告诉他们,赶紧跑,怎么跑你自己想办法,我反正通知到了。

而大部分的师长跟着唐生智学,根本不考虑这个事情,我自己跑出南京再说!一分钟都不耽误。

.....


终于,有部分接到命令的部队开始撤退,其他部队都看到了,更多的部队开始一窝蜂的跑了,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狙击殿后,防守战直接成了大溃逃。

国军在前面跑,日军在后面追杀 .....

至少想出城的 10多万部队,还有先前就想出城的20多万百姓,疯狂的拥塞在南京狭窄的街道上,逃向下关江口方向。

更悲惨的一幕发生了,守护城门的军队直接开枪扫射准备撤退的士兵!

那是督战队,唐生智给他们下命令,但凡逃窜的士兵,不问官阶,一律射杀!


但是他却没有向督战队传达撤退的命令!在后续老兵的记录中,光在挹江门就有 2000多士兵被督战队给打死了!

终于,撤退的士兵越来越多,督战队一看顶不住了,也跑了,挹江门可以通过了。

但是接下来更惨,没有组织,没有纪律,人群疯狂的踩踏,在必经之路的挹江门,各部争先恐后,互不相让,整个门被彻底堵死,要知道,那是几十万人啊!任何人一旦不慎跌倒,等待他的就是踩踏带来的死亡。


教导总队第 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他没有死在抗日的阵地上,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

过了挹江门,到了江边,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胡乱抢渡。

但是船呢?船都被唐生智给烧了或者收缴了 .....就只有零星的小船......怎么渡江根本没人管。


大部官兵找不到船,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无数人因水势汹涌、不会驾驭而丧生。

更可耻的是,为了抢夺船只, 36师的长官在撤退后又居然下令关城门,过江后又下令烧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的死活。

他们是想直接将自己的战友留在南京给日本人杀,好给自己争取时间跑路 .......


在这个时候,英勇的南京市市长、警备司令、渡江总指挥萧山令在南京守卫战中奋勇杀敌,在接到撤退指令后看着混乱的人群,无力回天,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能救一批是一批。

萧山令是最有机会渡过长江的,哪怕一个人都过不去。

但萧山令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决心,他沉静的说: 今日与南京共存亡,我意早决!

这才是真正的共存亡!


在江边,轮船全部离开后,萧山令和部下开始拆屋扎竹筏,数次奋力将一个个竹筏推离江岸,他救了无数人,但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上船。

在组织营救的过程中,已有最前沿的日军赶到了下江,萧山令指挥还没有渡河的士兵,奋勇冲杀入地阵,开始了英雄最后的血战。


今日,战死疆场,誓与南京共存亡!

来吧小鬼子,让我再多杀一个,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1937年12月12日下午,在弹尽援绝之,萧山令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殉国,时年45岁。

萧山令将军,组织了南京城陷落前的最后一次抵抗。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坦然赴死。


不久,日海军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日军第 16师团一部亦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被日海军机枪射杀在江面上,

接着,日军大部队赶到,三面合围,从下关江边开始,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 ......

后面的,我不想讲了 .........

而此时此刻,唐生智早已平安逃离南京。

事后,蒋介石未给唐生智任何处罚。

惩罚是不可能给的,唐生智给蒋介石背了锅,没人愿意守卫南京的时候他站了出来,蒋介石感谢他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处罚他。


我要多提一件事情,就是在守城过程中,德国人曾经找过唐生智,去找日本人斡旋,停战 3天,让部队撤离。

但是唐生智断然拒绝:我今日与南京共存亡 .....

对此,我不予评价。搞到这一步,我也没办法评价。


以上,就是南京守卫战的整个过程。

我们再复盘一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