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代周报
继南沙、花都之后,黄埔成为广州第三个放开人才限购的行政区。
12月20日,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关于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受此影响,黄埔区楼市升温明显,各大楼盘到访量增加不少。
“放开首日截至中午12点,项目到访量已经超过100台客,当天预计会有300-500台客。”“现在案场一共有50多个销售在接待,昨晚团队加班到凌晨,到目前为止项目去化很不错。”12月22日,黄埔多个楼盘销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黄埔区住建局表示,完善人才住房政策是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和人才聚集,着力解决人才关心的购房问题。
黄埔成为广州近年人才流入大区。
图为科学城开创大道总部走廊 贾自豪/摄
➤
专家:
主要是引才,严格上不算松绑
在业内人士看来,黄埔区放开人才限购,一方面是为了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增强区域竞争力。
以地价为例,在政策调控和融资收紧双重作用下,黄埔近期多幅土地均以底价出让。
9月9日,合景泰富联合体以底价2.5亿元拿下黄埔科学城一宗商业兼容商务用地;9月27日,黄埔1宗商地以底价成交;11月29日,时代中国以底价19.52亿元竞得黄埔一宗居住用地;12月19日,广州地铁以底价87.69亿元竞得黄埔区两宗TOD地块。
在此背景下,上述人才住房政策的完善,无疑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
黄埔区新房去化周期在广州各区是最短的
,新的人才住房政策力度比花都和南沙都大。”
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表示,
黄埔区放开人才限购,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吸引人才落户
。
但
政策中最关键的新政适用人才标准还需执行细则确认。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黄埔发布完善人才住房政策,其出发点是聚焦在营商环境改善、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当前人才购房政策的深化。
所以,此次出台的黄埔人才住房政策,
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限购松绑,但确实可以拉升市场交易量,不过价格仍以稳为主,浮动范围不大。
➤
“一区一策”成趋势
南沙、黄埔等区完善人才住房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一区一策”正在成为大城市楼市调控新趋势。
11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
其中,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普通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金的年限,由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随后,广州南沙、花都、黄埔等区纷纷跟进,出台差异化人才政策。
12月13日,南沙发布通知,认定持有广州市人才绿卡、广州南沙人才卡A卡和B卡等的高端人才,可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在南沙区本科以上人才购买首套商品房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限制(在广州市内已购有首套商品房的除外)。
12月18日,花都推出《广州市花都区人才绿卡申领指南(修订版)》,全面放开申报对象在社保缴纳、学历学位等方面的制约,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保障措施。
“一城一策”就是承认市场是有分化,有多样性的,都叫二线城市,情况也可能有很大差异。”今年8月,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建议,接下来的楼市调控不仅要分线分城,还要分地块,分片区。
比如北京五环之内和通州、燕郊等等板块就不能相提并论,和大兴、延庆等楼盘也不能相提并论。
肖文晓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楼市调控要因城施策,地方调控也要因区施策,此前上海放宽临港自贸区购房门槛已有示例,南沙、黄埔等区新政也完全符合这一精神。
挨过最严调控,2020年楼市真回暖了?
By:吴晓波频道
中央层面坚持“房住不炒”,而各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悄悄给楼市松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2月18日召开的“住建部座谈会”上,韩正副总理说,“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透露了管理层对当前市场比较满意,不可能出台进一步调控措施。
他还说:“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这意味着,楼市保持一定活跃度是允许的。
因此,各地正在通过“吸引人才”“鼓励刚需”等名义微调楼市政策,其目标主要是为了稳增长。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城市加入。
中央多次重申,不会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但不等于“不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两者力度不同。
房地产作为关联度巨大的行业,每年“新房+二手房”成交额突破20万亿,超过中国总出口额,这样的龙头行业保持稳定是必须的。
2020年,需要继续“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使之“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