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盯着题目愣了很久,还是没忍住心头的酸楚,潸然泪下。
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无法抑制的疼痛,不甘、无奈,却又徒唤奈何,像蚂蚁啮噬,隐隐约约,却又无比清晰。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掉过眼泪。哪怕再穷再苦,哪怕过年去城里的亲戚家拜年,被羞辱性地无视,哪怕读中学时被县城里教育局子弟的同学肆意嘲笑我遮不全小腿的破裤子,我毫不犹豫揍了他一个鼻子开花,从乡下赶来的父亲一边卑屈地讨好学校老师和同学父母,一边用牛鞭在我身上抽出道道血印,我也没哭过。相反,父亲抽我的时候,我毫不躲闪,一直在笑。我一点也没觉得难受,也没觉得疼。
因为我内心是快乐的,我在用一个孩子卑微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梦想,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在,我就不会觉得苦和累。我玩命一样地读书,学习,并从每次考试遥遥领先的排名中获得快乐。我知道这个小地方关不住我,我的未来不在这里。
但在离开前,我不会丢下尊严与梦想,这是我永不会放弃的行囊:没有了它们,我根本不知道身躯瘦弱的我能走多远,我还能不能在那样严苛的环境中斗志昂扬,笑容洋溢。
我来自江苏靖江东北的季市,在如皋、泰兴、靖江三市交接处,属于苏北,离富庶的苏南一江之隔,但这一江很残酷地画出了贫穷和富裕的天然分隔,以至我每次去如皋城的水绘园,都在纳闷,这样贫瘠的土地,怎么会产生了冒辟疆和董小宛这样的才子佳人?
与苏北的贫穷伴随的,是那块土地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节”,但所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要学习,要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要走出去。高中毕业,我高分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的高校,那个当年嘲笑过我裤子,但高考落榜的同学给我送行,我清楚记得他送别时的那句话:你比我有节。别丢了它!
我当然不会丢了它。2010年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同学们都出国的出国,动用各种关系留京的留京,我则义无反顾地跑到了深圳这个充满生机的城市——我多年的困苦和努力学习,不是为了让自己换取一个舒适的小安乐窝。内心想做点什么而无愧此生的卑微梦想,一直在内心,从未远离。
幼时的贫穷令我坚韧,也令我比同龄人早熟很多——我做任何事,从来都不会信马由缰,而都是“计划”出来的。选择来深圳,是因为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充满活力和创业机会,是所有年轻人向往的城市。当时我跟自己说,我给自己五年的时间,也只给5年的世界,积累人脉,积累资金和社会资源。五年之后,我30岁,恰好风华正茂,我要开始自己的创业,要在这块沃土扎下属于我自己的根,这是我一直的梦。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过丝毫买房的念头,我不觉得房子与我有什么关系——好在,我从小就离家到学校住读,我对“家”这个抽象的字眼,并没有那种无法割舍的依恋。在南方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兴奋地工作,不求回报地加班,并乐于享受那种四处吃盒饭,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无家可归感,乐于享受工作5年,搬家5次的流浪感。
我一直坚信的是:现在的我,只是在为5年后的我做准备。居无定所,何妨?
深圳的房价,几乎是从我到深圳,就没有停过地上涨。期间身边的朋友、同事都陆续支付首付,沦为有房一族的房奴。但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享受这种身份的变化,享受这种变身房奴后的如释重负与从此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
那个时候也有朋友不断劝我有钱的话先买房吧,因为以后还会涨,而且生命苦短,先有个窝,整天把自己弄得个流浪汉似的,何必。但是我无动于衷,对朋友的建议一笑置之——我从没有对自己的坚持有过质疑。
2013年开始,深圳房价开始直线上升。不断上涨的房价,似乎看不到尽头。在一轮又一轮的购房热潮中,我依然没有动摇,不曾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是否值得。随后我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离开第一家大公司。
当时正是互联网的黄金时期,互联网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在2014年我毅然离开,选择了加入一家初创科技公司,当起小小的管理者。我清楚我来深圳的目的,我要把想法付诸行动,一步一步地向梦想靠近,就必须迈出这一步,去熟悉初创企业的创业模式,取长补短,未来能为自己所用。我的眼光还不错,如今我们公司也在手机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口碑,同时我的能力也得到上司的赏识。
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她。她比我小三岁,是我现在公司设计部的同事,因为一次部门合作相识,慢慢开始推翻了友谊的小船,双双堕入爱河,一年后,我们的女儿出生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房子问题第一次非常严肃地进入了我们的话题——因为,我不再是我,而是一个家。
家对中国人有着传统又厚重的意义。在农村,房子都是自己的,因为房子和自己劳作的土地是在一块的,房子不够住了,就重新建房子;在城里,中国人觉得要自己买下的房子才是自己的家。老婆从没有抱怨过和我一起租住城中村的尴尬,但女儿出生的时候,她犹豫了很久,说了句:老公,我们去买个房子吧?哪怕小点?不能让孩子一直没有自己的家啊。
我很惭愧,这种话对一个一直强调有尊严地活着的男人,类似一种鞭笞。我检视了存折,不到一百万,再看看一直在涨的房价,以及心中一直没有远离的创业梦——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我怎可功亏一篑?
我答复她:不急,我们以后会住上大房子的。
不知不觉,两年时间又过去了,来到最初毕业时我给自己设的时间节点。我要作出一个重要的抉择——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创业,还是向现实屈服去买房。而这个期间,深圳的房价几乎日新月异,远超我收入的增长速度。看着前几年已经买房的朋友,虽然收入不算很高,但是基本都已经结婚生孩了,远在老家的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三代同堂,相处融洽,生活美满。而我,一次一次坚守自己的理想,一次一次地错过买房的机会,如今则拿着不错的薪水,银行有着凑合的存款,跟心爱的对象租用在繁华闹区的一间小户型房子,甚至爸妈过来看看他们的儿子都住不下,只能给一把年纪的父母安排住酒店。
然后我一遍一遍向父母解释,他们看到的儿子的生活状况,并不是真实状况,他儿子没那么苦。一遍遍解释,我是为了要创业。尽管父母并没有问我什么,但我还是忍不住一遍遍解释。
我自己知道,我其实是在焦虑,在挣扎。
创业就是拿钱、拿时间去赌。赌赢了,或许就能在深圳湾一号买上一套豪宅;赌输了,首付没了,也必然会影响家庭,毕竟愿意再陪你等下一个五年的人不多,你也没有权利要求另一半如此“深明大义”。
而我最大的忧虑其实是:就算我创业,但也许赚的钱,还是没有房价涨得快。
父母在深圳坚持住了一周,临走前,母亲把握拉到一边,给我一个存折,说,拿去吧,不多,父母也没什么钱,就这些了。凑上你的钱,去买个房子吧,别让老婆孩子跟着你受苦了。
我坚决不要。父母苦了一辈子,我没养家不说,那还忍心再拿他们的钱。母亲硬塞给了我,说,儿子,心不要太大。人一辈一辈的,不都是这么过过来的吗?有个小窝,一家人过日子,就好了。
看着父母走进火车站的佝偻背影,我泪眼模糊。
中秋节前一天,我实现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人生目标: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加入了房奴一族,把从毕业以来五年时间积攒下来的一百万,交了首付。可是我没有一丝喜悦,更多的是无奈和无法抑制的悲凉。中秋节我因为要加班,没有跟老婆回老家,晚上孤身一人在深圳湾栈道上看海。前几日预报台风“莫兰蒂”将临,海上曾掀起巨浪,但之后消失无踪,中秋晚上的大海一片宁静。
让我想起曾经在心中那股澎拜的海浪,最终也是归于平静。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刚来深圳,心怀宏大目标,誓要闯出一番事业的那个年轻的我了。
泪水悄无声息就下来了。
我还会奋斗,只是我已并不确信,这个梦想,是不是还那么深地扎根在我的内心,能让我面对皮鞭的抽打,依然笑容洋溢。
所幸的是,我还拥有一处房产,有个小蜗,可以回去。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段话:如果可以重新开始,我一定和你过另一种生活。不要那么多奋斗,不要那么多钱,只是有一个房子,和你每天去菜市场讨价还价,为了论文和职称与同事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女儿成绩下降忧心忡忡……
只是,有一天老了,我会怎么给自己做交待呢?
人都会老,我老去的时候,是否会依然记得我曾经的奋斗,以及靠奋斗支撑的尊严?
来源:港股那点事
作者:苏北
附:人民日报评论: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这段时间以来,房价问题备受关注。在杭州,一条限购令,五千追随者,限购实施前一天签约5105套房产;在上海,为了获得更低的首付和契税,不少市民排队假离婚;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出售两套学区房来续命保壳……全国大中城市这一轮房价风云,制造出新一轮楼市热潮,也在众人心中卷起波澜。
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房价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快速城镇化的推动,上涨预期的助力,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经济学的专业分析,从各个角度展现出房地产市场的复杂。高企的房价,对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已经显现。
早在深圳房价上涨时,网上就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商人10年前卖房创业,经过10年的艰辛奋斗,又用赚来的钱把当年卖掉的房子买了回来。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用一种近乎寓言的方式戳到了现实的痛点:在快速上涨的房价面前,奋斗者最终又回到了起点。于是,有企业主关厂炒房,直言“开工厂不如买几套房”;而有房一族则从房价涨幅与工资收入的对比中发现,“房子升值秒杀努力工作”。这些社会现象潜藏着这样一个逻辑,即快速上涨的房价,会令奋斗的价值贬值,解构奋斗的意义。这或许是高房价对社会心态的最大影响。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这句话应该是一个社会最为牢固的共识。只有人们相信奋斗与劳动,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一个社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相反,如果一套房子的升值就能覆盖奋斗的努力,甚至成为一个人无论怎样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那么按照理性选择的原理,房产投机自会大行其道,而踏踏实实的奋斗、勤勤恳恳的努力,则会遭到冷落。
而当努力奋斗还不如投机房产,就可能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近9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企业新增信贷为负增长。有人感叹:美的、海尔、苏宁、国美做地产,娃哈哈、喜之郎、五粮液做地产,连长城床垫都在做地产,房地产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如果公众把更多精力放在房地产投机的短期收益上,就会挤占为长期目标努力奋斗的空间;而如果企业偏离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则有可能丢失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最终威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房价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有自身路径。但无论怎样,都不应该让房价消解奋斗的价值。否则,没房的人为房子日夜奔波,成为物质上的房奴;炒房的人则梦想着躺着把钱挣了,成为精神上的房奴。其结果,则可能是房价在高歌猛进中,消解了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当每个人都相信依靠奋斗能够改变命运,当每个企业都相信坚持主业才是人间正道,我们这个社会才能释放更强发展动力、开拓更好发展前景。
纵览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史,房地产可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房价高企而失去对奋斗的信仰,相比于房子,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双手;相比于炒房,我们更应该激发努力奋斗的士气。否则,失去奋斗,拥有再多的房产,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本文来源:国际电子商情,感谢作者付出,如转载不当,请联系后台删除!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半导体行业观察icbank”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关于投稿】:欢迎半导体精英投稿,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红包重谢!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MooreRen001或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