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日央视出了一个很火的节目:《国家宝藏》,说是豆瓣评分超过9分,于是就赶紧播来看看,以免自己错过了什么。
请来博物馆馆长、娱乐明星来讲解山水画、器物等古代艺术,是不错的想法。节目上来就强调的是年轻,目的无非是希望给年轻人,还有年轻人的孩子,普及一些古代文化,这是没有错的。
但却一不小心把节目弄得太娱乐化了,无论是李晨还是王凯,即便是主持人,也都是来自娱乐界。看着这些没多少文化的人在这里聊艺术,完全在尬聊,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想从电视节目或是娱乐上学习掌握知识,是中国人目前面临的焦虑症。寓教于乐是我们最喜欢使用的教育手段,但这种手段是否破坏了娱乐的乐趣,又把知识弄得不伦不类,却较少受到思考。
当然,央视的目的是清楚的,教不在于教知识,而在于教化,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主义神话,与新闻联播的作用相同。正如教育从一开始就是满足于教化之功用,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为目的。
很多出国旅游的家长,特别是带着孩子的,除了玩还特别强调,此次旅行玩是其次,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在此过程中,学到知识。
把放松休闲,变成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活动。而对于孩子来说,出来玩就是玩,而不是学什么狗屎历史和文化,当父母的过多把这个寄托在寓教于乐上,往往会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
我们为何对于寓教于乐如此热衷?因为我们接受的传统文化里,从来就把玩物当成丧志。热衷于艺术,如宋徽宗、李煜等,只能亡国。我们要的是乾隆这样的,自己玩玩艺术,国家还能治理的挺好的,虽然有点文字狱,但总体上看是一个没让汉文化断裂的好皇帝。
于是,我们给孩子买来的玩具里,益智是父母看重的,给孩子买的书也把普及版的经典名著列入其中,看电视要看《国家宝藏》这样的……
即便是对于自己,哪怕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也成为了人人追捧的对象。你看,这节目有娱乐明星来引起你看节目的兴趣,但也有馆长级别的人,有专业人士来为你讲解和普及知识。有娱乐化的剧情,也有学术的内涵,娱乐学习两不误嘛!
但这些只不过是观众心理的自我安慰罢了。想要学习知识,必须是有系统化地,在阅读中不断思考,需要耗费脑力和专注力的事情。靠躺在沙发上,等着别人喂食的娱乐节目,是被动吸取的资讯,你不需要动脑,你只需要看着这些明星的脸,说些狗屁不通的话,就觉得自己涨了知识了。
所有认真对待知识的人,没几个人会认为能从电视节目里学习的。如果你是谢耳朵,那自当别论,但要是想通过《生活大爆炸》去学习物理,恐怕你找错了地方。
同样的,如果认为这一款央视精心制作的、有水准、有娱乐、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能让你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恐怕也是自欺欺人。
当然,你可以说,这个节目以趣味性引起孩子或年轻人的注意力,引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的兴趣,不也是功德无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