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魏则西事件后,细胞疗法在国内受到严格管控。直到2021年6月,复星凯特的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细胞基因疗法渐渐成为行业投资热点领域,相关产业才随之加速发展,多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将之视为继化药、抗体药物后的又一未来产业。
目前,国内已有6款CAR-T产品上市。与此同时,干细胞、NK细胞以及外泌体技术也在疾病防治和抗衰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谈干细胞色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开始越来越积极地看待细胞疗法。
今天的中国,细胞治疗监管政策正站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各地细胞基因治疗产业的巨大投资需要回报,技术的日益成熟亦在拉高普通人对于细胞保健的期待;但另一方面,细胞基因疗法局限于作为药物使用,作为健康保健技术使用没有合法地位。
于是,干细胞/NK细胞回输等生物医学新技术便成了灰色地带。
能不能让这些生物医学新技术从临床研究扩大到转化应用?各地都在期待政策的松动。
此前,业界认为最接近于政策“松动”的文件诞生于今年1月9日,即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
其中谈到:“准许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经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后可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利用境内人类遗传资源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之外的医学研究。”
请注意,仅仅是准许医学研究,而不是支持转化应用,自然也就谈不到价格备案,收费之门仍然没有打开。
但“收费”对于跻身其中的企业、医疗机构等都尤为重要——只有彻底打通产业链、形成商业闭环,细胞基因疗法的质量才能走出“灰色地带”,在阳光下被监管、规范,这对于患者、受试者的健康尤为重要。
先行先试的好消息终于来了!就在昨天
(12月5日)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生物医学新技术促进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
《规定》共二十八条,涵盖临床试验、转化应用、价格申请等三大关键环节,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了“收费”的法规依据。
尽管具体实施细则尚待公布,但可以预见,
从临床研究到转化应用,从禁止收费到准许收费,这一突破性《规定》的出台,必将加速海南乃至全国的细胞治疗等生物医学新技术领域的发展。
《规定》的出台背景如何?有哪些利好措施?哪些机构能够享受利好?临床试验和转化应用分别如何开展?写意君围绕相关要点,以问答形式对二十八条内容做了简要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