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声乐那些事儿
声乐那些事儿,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声乐那些事儿

戴玉强:台前幕后都有诗和远方

声乐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 2019-01-24 11: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声乐那些事儿

|以音乐的名义 讲述有 温度 的故事 |

本文转载自:戴你歌唱


2018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正迎来一出百年大戏。由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创作的校园歌剧《北大1918》在第三届北大歌剧论坛期间首演,将时间倒回北大脱胎换骨的那年,以当下大学生的视角凝视100年前初现峥嵘的新北大。前军旅歌唱家戴玉强在采访结束后即前往百讲,为演出做最后的准备。这一次,他的身份是北大歌剧研究院教授、《北大1918》的制作人。在学院琴房见到戴玉强时,不过是随意地披了一件黑色防风外套,皮鞋锃亮如新,但鞋底的磨损程度却诉说着实际的朴素,如今半隐退的他早已卸去以往在台前的倜傥卓然,但依然风度翩翩。





坎坷学艺,不忘远方


初次担纲制作人,戴玉强的感想只有一个字,累。要统筹剧本,要组织团队,远比过去几十年作为歌唱家的舞台工作要繁琐耗神,虽然辛苦,却是“累并快乐着”。这种累不同于许多年前他在山西太原煤炭部第七工程部当建筑队技术员时的经历,彼时刚从北京煤矿学校毕业的戴玉强被分配到太原郊区,工作地点偏僻,条件艰苦,最要紧的是,原先上学时还能省吃俭用攒钱买门票看演出、听音乐会,到建筑队后有了挣钱的能力,却距离他热爱的音乐更远了。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戴玉强终于看到一线曙光——听说山西省歌舞剧院招学员开班,他立马报了名,凭着天生的一把好嗓子和从小到大靠听收音机学来的歌唱技巧,他很顺利地考上了。集训3个月后,22岁的戴玉强被送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进行委培,系统地学习音乐,也是在这段时期,他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歌剧。


委培3年,培养了戴玉强的声乐技巧,也培养了他对歌剧表演的信心,但这份自信在他学成归来后便化为失落。因为歌剧不景气,山西省歌舞剧院无戏可排,戴玉强又回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和每一个囊中羞涩的“北漂”一样,度过了生命中最苦的一段日子。“最困难的时候,身上只剩10块钱不到,好在考进了总政歌剧团,之后又考进了军艺,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如今的戴玉强对“北漂”的苦举重若轻,一夜成名的经历也被他说得像是不关己的故事,但从旁人的角度来看,这段过往仍然激动人心:1995年,《图兰朵》有了初代中国剧组,戴玉强在剧中饰演卡拉夫王子,一曲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响彻北京世纪剧院,唱进了现场观众和国内老中青几代歌剧演员的心里;戴玉强这个名字也随着后来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光芒日盛。

真正声名大噪,是2001年帕瓦罗蒂来京举办“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戴玉强在选拔中脱颖而出,作为中国青年男高音代表与心仪已久的大师共演。帕瓦罗蒂及其经纪人的关注和认可,更是使中国的普罗大众,即使是对声乐、歌剧知之甚少,也多少知道他“帕瓦罗蒂弟子”“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盛名。对大众来说,这一名誉成为了中国人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徽章。对戴玉强来说,名声远远比不上跟随一直崇拜的大师学习的机会来得重要。拜师之后,戴玉强每年都争取去意大利学习,师徒关系相处十分愉快。帕瓦罗蒂离世那一年,在病床上还为正在米兰排歌剧的戴玉强指导。


淡出舞台,心系远方



从业以来,戴玉强几乎登遍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舞台。走访诸国期间,他看到了这些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加拿大人的生活比较安逸,热爱音乐和运动,他们对孩子的美育教育是百分之百,每一个孩子都有这些方面的教育。”去年冬天他在多伦多演出,一下飞机就扎进剧场,还没来得及以观光者的视角好好欣赏雪国风景,就先不自觉代入了教育者的身份。


这是戴玉强淡出舞台,正式到北大歌剧研究院任职的第四年,但他从事教育工作已经超过20年。“目前活跃在歌剧舞台上的80后的男高音一多半我都带过,有的带了十年,带徒弟一样带;少的也得两三年,他才有资格叫我师父。”如今,业内的、外行的,无不尊称戴玉强一声“戴老师”,但“师父”二字的重量非同一般。面对学习年限不够的,或是先前已学习多年、只由他指点几节课的,他都不肯接受这声“师父”。毕竟,要是跟他学过唱歌就算徒弟,那戴玉强的门生何止千万——讲座、大师班,加上他亲自策划并主持的全球首个声乐普及慕课平台“戴你唱歌”,恐怕连戴玉强本人都不知道他有多少“学生”。



如今我们已经能在在线教育平台找到钢琴陪练,但在4年前,“互联网+声乐”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回顾自己学习声乐的一路坎坷,当“互联网+”的风潮来袭,他找到了一条打破中国音乐教育体制固有藩篱的新路。“戴你唱歌”正式上线于2015年元旦,最初是采用“1首经典+1次迷你音乐会”的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在网上“海选”,公众上传自己的歌唱视频,筛选出有潜力的学员来面对面授课并录制成视频节目与网友分享,打造“没有围墙的音乐课堂”“没有门槛的音乐茶座”。在“戴你唱歌”中,戴玉强脱下舞台华服,使出浑身解数,不仅将声乐技巧倾囊相授,更不时变身“段子手”调动学员、观众情绪。4年来,单是录制这类视频就录了700多期,制作成系统课程400多套。到现在,除了录播课程,后台还可以支持直播,可以是对单个教室的直播,也可以是对多个教室的直播,甚至还能在线完成一对一的约课。

凡创业者,无不艰难。戴玉强坦言,过去20年的演出收入,几乎都砸在了“戴你唱歌”上,见投资人见了几百个,戴玉强笑称“比马云也差不了哪儿去”,探索商业模式的时间不长,现在才基本能维持收支平衡。“狼群里做头狼的,得费多大劲,后面的狼再踩着它的脚印走就容易多了。”戴玉强作为中国互联网音乐教育的“头狼”,深感责任重大,“后面一堆‘狼崽子’嗷嗷待哺,别的事都做不了了。”戴玉强说,当兵25年,他兼顾着国内外演艺事业,尚能偶尔抽出时间打打高尔夫;转业后,却反而忙到连运动也顾不上。


戴玉强做在线音乐教育,商业化的一步走得较晚,更多的还是公益性授课。他时常将学生带来家里开“大师班”,但从来不收学费。“你是这块料,有培养价值,那我就培养培养。朋友介绍来的,我也会听听看,告诉你是适合当歌剧演员、当老师,或者做点别的,免得耽误自己不是?”有学生坚持要留下学费,他就撂下狠话:要是还想来听课,就别留;如果再也不想来了,那就留下。戴玉强从不以公益的旗号招摇,作为歌唱家,戴玉强认为,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学生,就是他做公益最好的方式,“我只想踏踏实实做点儿事,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更多人。”



从“戴你唱歌”中,戴玉强发掘了一批有潜质的年轻人,创办了“青年歌剧演员演修班”,请来国内外最顶级的专家来给他们授课。 有歌剧要排了,就面向演修班的学员招募角色,为他们争取上舞台演出的机会。“付出心血培养了这么多年轻人,我得给他们腾地儿。说实话,只要有我在,就没他们什么事,这点自信还是有的。”戴玉强深知,男高音50岁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他不“恨台”,走下舞台,还能做更有意义的事。 20年来,戴玉强培养了无数好苗子,但最满意的作品还是自己的女儿 戴梓伊 尽管他也曾被妻子抱怨,时间都给了学生们,自家女儿得到的关注反而最少。 戴玉强很少操心女儿,女儿走上音乐这条路,也并非是他授意,他只是在女儿表达了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表现出在声乐方面的天赋后推波助澜, 在女儿申请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时帮忙录了一盘样带。 “上大学是她自己去的,在美国待了5年,一件奢侈品没买,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直到毕业音乐会才不得不买了一件。”说起女儿,戴玉强语气中满满的都是骄傲。


教育可以兼具“诗和远方”



2016年,本科在读的戴梓伊在戴玉强携“戴你唱歌”走进美国时出现在音乐会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乔丹厅和费城基梅尔表演艺术中心都留下了父女俩美妙的歌声。这是戴玉强丰富的境外演出经历中特殊的一段,但90年代初期的维也纳之行在他心中始终是无可取代弥足珍贵的记忆。彼时几乎不曾踏出国门的他,第一次来到艺术之都,被实实在在地震撼了。“这也新鲜,那也新鲜,每天都在‘这是什么情况’中度过,到处都是艺术的气息。”


“三高”联合经纪人总裁鲁道斯曾经许诺,愿在有生之年把戴玉强推向世界,成名之初,戴玉强每年都有三、四个月在国外演歌剧,背谱、记词、学外语,舞台的压力催促着他迅速成长,也是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更多的人,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去不同的国家,和当地的人共演,会发现各个地方的人有不一样的特点。“德国人眼神犀利,奥地利人就像猫咪一样,眼神都是散的,手里经常拿张报纸,要背谱就找个花房,靠在小桌子上,一待就是一下午。”这种闲适令戴玉强心生向往,也一度模仿似地体验过。“我们在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酒店,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远处的山丘、树林、草地,牛、马都不系缰绳,悠闲地吃着草、散着步。”回忆起那段难得的悠闲时光,戴玉强的眼中浮现怀念之色。军人和歌唱家的两重身份让他很少有时间能停下来享受生活,他登上过的国际舞台不计其数,用歌声在美国、日本、比利时等旅游热门国家打了卡,却难有机会深度探索。戴玉强对这种忙碌甘之如饴,对他来说,最想环游的世界就是歌剧的舞台。


戴玉强在国外的游历中见识了不少音乐节、夏令营,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音乐和旅游结合起来。他提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雪镇阿斯本从1949年起每年举办夏季音乐节,这是世界十大音乐节之一,期间有众多大师班、交响音乐会和歌剧,同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课程和专业演出经历相结合的独特夏季音乐课程。“参加这样一个音乐节写进简历里都可以成为加分项。美国大都会林肯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在简历里就写过,他曾经在学生时代参加过阿斯本音乐节,奠定了他作为指挥的方向。”戴玉强曾经嘱咐参加阿斯本音乐节的学生将所有资料带回来参考借鉴。去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戴玉强十分乐见其成,“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想想看,家长带着孩子去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待上十天半个月,既能学习,又听了音乐会,又见了自己的大师父,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岂不美哉?”

在国内,张家界黄龙洞音乐节等活动已在进行类似的探索,戴玉强也没闲着。“这两年我也要做一个,从起步开始慢慢来,用三五年时间打造效应,用十年的时间做成一个品牌。”在遍阅资料、亲身体验后,他总结道,要做成音乐夏令营有3个先决条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交通相对方便。照此标准,他选择了蓬莱文成城堡和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先行试水,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家协商,邀请业界颇负盛名的艺术家前来参与。“大家共同来做这么一件事,我觉得就挺好的,回归到文化和旅游,做出实质性内容。”


(作者:杨力尉  环球旅游周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