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毕业的季节。
学位服被风吹动的衣角,行李箱滑过宿舍楼地面时发出的哐哐声响,还有铺上红地毯的毕业晚会与无数个拥抱,都在提醒,我们已经走到别离的地方。
大山和姗姗在上万名山大毕业生中联系了一部分人,让他们来讲述大学几年的故事,分享感悟与经验。他们中,有保研北大的优秀学子,有上过央视的校辩论队队长,有在皇陵修秦俑的学霸女神......如果你感兴趣,请一定不要错过我们最近推送的文章。
或许你也是即日启程的一员。那么,愿你一帆风顺。岁月会记得,你所有的温柔与赤诚。
▲ 图为赵湘怡
“毕竟,没有什么是比做自己更酷的事情了!”
她曾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修文物;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为参会的希腊驻上海总领事担任翻译;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交流;用三个月时间,跨专业考至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她是赵湘怡,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历史学专业学生。
『 我在皇陵修秦俑 』
与游客参观的兵马俑只有一墙之隔,却闹中取静,生长出一片自得的天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从开着门的办公室可以看到新完成的字画挂在墙上随着风微微晃动。文物保护修复部,就位于这样一个安静的院子深处。
“我很小的时候去
参观
兵马俑,看到工作人员拿着牙刷对俑的表层进行清理,觉得考古就是刷兵马俑。”
这份浓厚的兴趣
在小小的她心中扎根,并在岁月的缓流中逐渐增强,进而变成激越的梦想。
在大学期间,她选择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部实习。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的。我实习的文物保护修复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出土后的兵马俑进行修复保护。”第一天去单位时,赵湘怡最大的感受就是“静”。
这里与游客游玩拍照的地儿相比,是极静和极闹的两个世界。
实习期间,赵湘怡上午在一号坑进行实地的测量和修复,下午回到研究室整理资料和进行更细致具体的修复。文物修复工作有一套专门的流程,除了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破损,由于兵马俑出土时都是有颜色的,对彩绘的保护也是一个重点。针对这些,赵湘怡所在的修复部设有专门的微生物实验室、彩绘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金属文物修复室。他们选择的每一种粘合剂、每一样工具,运用的每一项数据,都是前辈们经过上千次甚至上万次反复尝试得出的——这种尝试,到今天也没有结束,修复人员们一直在寻求着更好的技术和方法。
在节奏如此慢的院子内,她一步步慢慢做了下去。这次实习给赵湘怡带来的不同的生活,让她常忆常甜。
▲ 赵湘怡生活照
『 追逐的步伐从未停止 』
大三的时候,赵湘怡去英国交流了一学期。这一次交流让赵湘怡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旅行等各方面下了全新的定义。
“它教会我如何在改变中与自己相处。”
交流的这段时间,赵湘怡觉得最满足的一件事是得偿所愿学了社会学与哲学。
“喜欢哲学,是因为它一方面显得那么无解,一方面又往往能激起我们心底最隐秘难以触碰的价值判断,而很多时候又不止于揭示。”
赵湘怡认为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很多时候牵扯着每个人最内核的自我成长,和与这个世界之间边界的坍塌重塑。圣诞节假期的时候赵湘怡和一群学建筑的同学去了北欧,听他们一路聊城市的设计、建筑的风格,她好像开启了生活的另一个维度。
用三年时间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再用三个月时间去将兴趣变成未来脚下的路,对赵湘怡来说,没有什么事是比这更值得的。
大一大二时,赵湘怡并没有对未来有过多的担忧。她认为考研、出国、工作等等不同的选择,都是勇敢打开自己,充分感受精彩未知的过程。本科期间,她除了攻读历史学专业,还辅修了法学双学位。
靠着感知与积淀,慢慢走,一点一点来,赵湘怡惊喜地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被甩下,反而一直在大步向前。
在听从了一位法学院老师的建议后,她毅然选择挑战北大。
“我可能就是把拖延症演绎得淋漓尽致的那类选手吧。”回忆起考研复习的那段时光,赵湘怡笑着说。暑假定下来的复习计划,一直拖延到十一假期结束,她才猛然意识自己连参考资料都没买全。
赵湘怡认为,其实慢一点未必是坏事,走一点弯路也无妨,做些务虚的事情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必要的。
针对
自己的拖延症,赵湘怡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不妨先接纳这个拖延的自己,不要过分责备自己
。
因为拖延症并不意味着完成任务的效果会打折扣,也许仅仅是完成得比别人晚一些。
事实证明,她与自己和解,迎来了她期望中的璀璨星光。
▲赵湘怡参加学院毕业晚会
大学的四年倏忽即过,那些正在改变的,在以后生活里恒定支撑着我们的,有时也许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对所经历事情的认知。
每一个人对经历的认知亦有多种方式,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更好的方式,也许是赵湘怡正在努力做到的事情。
回忆起自己来时的路,赵湘怡心中充满着感激:童年的记忆也好,家人的支持也好,一路上师长朋友的陪伴也好,都在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她。
祝福这个勇敢感知生活的女孩,希望有一天,能够如她所说,成长为给予别人光热的人。
采访/郑若璇
文/郑若璇 张小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