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家硕_JiashuoMedia。
佳能EOS C80的发布,想必你也有些许的诧异,毕竟这已经是佳能两个多月以来发布的第四款机型。
前有C400扛起Cinema EOS的大旗重新与索尼Cinema Line分庭抗礼,后有R1、R5 Mark II让1系和5系机型在EOS R时代续写传奇。此时此刻再看这C80,它,又承载了怎样的使命?
佳能C80搭载了和C400一致的CMOS元件,同样也支持6K Cinema RAW Light内录和4K视频拍摄,并且拥有三基础ISO。这些我们在C400的内容中都讲过了,但是从录制规格上你可以看到,C80这次没有为我们提供6K 30P以上的RAW 录制,并且全画幅RAW仅有LT质量。
说实话,是HQ ST还是LT,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要,因为全画幅下最高30P的录制,实际上让RAW内录这个功能有些遗憾了。不过佳能依然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C80是支持HDMI输出RAW信号的。这个信号最高支持到了6K 60P,我们可以使用Atomos Ninja来进行6K 60P ProRes RAW的外录,这个功能未来Atomos会进行适配。此时机内录制是直接被屏蔽的,只要你可以接受ProRes RAW的工作流,那实际上C80+Atomos Ninja的总体售价依然比C400更低,也算是录机在新时代存在的意义吧。
当C70刚刚发布之时,这也是一台仅能支持4K 120P帧间编码视频录制的摄影机,直到22年佳能通过固件升级为C70赋予了4K 60P的Cinema RAW Light内录,我们可以说此时此刻C70才真正拥有了自身核心的竞争力。那反观C80,我们已经知道它实际上可以实现6K 60P的录制,这在CMOS层面是没问题的,或许也可以期待以固件更新的方式加入。
既然C80与C400拥有高度的性能重合度,所以性能表现上,动态范围成绩的表现二者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表现。在RAW录制时我们需要在后期进行更多的噪声控制,在选择更常用的非RAW编码时,依托于6K超采得到的4K画面,以及机内对噪声的控制,我们的动态范围指标是可以达到Slopebase 16.5,SNR=1 14.8,SNR=2 13.6。
同时,在高光拉回和暗部噪声性能上,C80的表现也依然和C400保持了高度统一。
+5~+6档的高光拉回性能属于现阶段日系厂家的正常水平表现,并且和R5 MarkII很像。
C80在和C70对比时你能发现色彩科学上的改进,红色更加克制,整体的色彩风格依然更向中性偏移。
而从欠曝拉回性能看,就像我们使用C300Mark III和C400比较时的表现几乎一致,C80在欠曝拉回时的色彩保持相比C70更加优秀。但从噪声表现上看,确实C70依托于DGO传感器,颗粒更加细腻。单从这个使用环境看,解决噪声肯定是要比解决色偏更加容易的。
那么和C400一样,在低照度性能上,在BASE ISO 800下你会发现使用DGO双增益传感器的C70相比C80更加纯净,这是DGO的核心优势,这个优势会一直延续到C80的BASE ISO 3200的位置,直到ISO 12800下,相比C80的BASE ISO 12800,C70才开始出现非常明显的劣势。
不过我们从C80自身的对比上,确实能明显的感受到BASE 3200和BASE 12800下对噪声水平的控制,三原生的功能确实是更实用的。那如果你真的很在意画面的暗部噪声水平,实际上也有解决方案,在曝光正确的前提下,你可以使用BASE 3200下的ISO 800,或者BASE 12800下的ISO 3200,此时噪声水平会被更好的抑制,因为这本质是一种类似于EI模式的,处于向右曝光的策略表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00-3200,3200-12800都是相差两档,以如此方式进行拍摄时,我们的高光档位也会降低两档,而具体去判断降低的档位是否会明显损失高光细节,我们可以通过C80的波形图功能进行确认,只要波形顶部不裁切,就可以放心使用,但切记需要配合还原709后的监看画面共同决策曝光。
所以,无论是动态范围的表现还是实用宽容度和低照度能力的表现,你都会发现C80并不能完全算是C70的更新迭代产品,更像是c系列小型摄影机产品通过扩大幅面尺寸进行的产品线扩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你非常在意50-60P的RAW录制,钟情于DGO传感器的性能表现,S35幅面也不会对你造成困扰,实际上C70的性能优势依然是存在的,只要你对自己的需求足够的明确,C80和C70这两台摄影机实际上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而至于画质,C80的4K画面是从6K超采而来的,所以画面锐利程度是有目共睹的,确实要比点对点的4K更加清晰的。
但在这里你一定要知道的是,超采的4K是基于60P及以下的帧率才能实现的,4K 100P和120P下实际上就会回归到我们常见的合并模式下,这一点从读出速度上也能发现,全像素的读出速度实际上无法满足120P的需求,从画面表现上看,100P的画面固然没有超采的4K画面一般锐利,但实际上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模糊和锯齿表现,完全可以被当作一个类似于点对点的表现看,不必纠结放心使用即可。
这里要额外补充的是,C80的对焦水平和C400是一致的,跟焦性能和工作区域都非常优秀。并且C80在4K 120P下,也开放了自动对焦功能,这一点确实是理所应当的,但在C400的内容中我们说过,C400是无法在120P下进行自动对焦的,不过我们在C80发布之时也从佳能得知,C400的固件更新很快就会来到,如果你不是第一批的用户,很有可能你拿到机器之时它就已经准备好在120P下实现自动对焦和人眼识别功能了,这算是解决了曾经C400最令人遗憾的问题。
在我们刚刚完成的,R5 Mark II的节目中也提到过,佳能的伪色无法在R5 Mark II上与监看辅助共存,这一点在Cinema EOS产品上是不存在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任何时候触发C80的伪色功能,这种专业功能的使用是Cinema EOS和EOS两个不同产品线的明显区分。
就像我们一直感受到的一样,佳能和索尼的不同之处在于,佳能更愿意以机身录制性能作为区分高低位产品的手段,而索尼选择的方式则更多的是通过外置功能上、接口上的设置来区分。对于C400和C80来说,则尽量的保留了核心功能性,内置ND、SDI、电池以及在这个价位机型中很少用到的网口都一并存留,缺失的则是6K 60帧或者RAW的压缩质量这种录制规格,在很多情况下也同样会对用户对这两台机型的选择时产生区别,实际上和索尼的区分方式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存储介质方面,C80和C70是一致的,依然还是SD卡,从经济性上看是个好事,但不完全是个好事。
全新佳能C80,与C70保持了几乎一致的外观设计方案,在你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最明显的差异来自于机身左侧增加的SDI接口,这是一个可以输出4K画面的12G SDI,相对靠上的位置在我们装载小监的时候就不会过多干扰我们使用机身左侧的功能按键。
不要小看这个SDI,如果你和前置的,使用BNC接口的时间码接口放在一起看,C80的接口设置其实已经足够全面了,这也是C80专业性提升的表现。
除此之外,在C系光轴保持一致的情况下,C80抬升了军舰头的高度,之前C70的冷靴变为C80的多功能数字热靴。增加了前置带有横向固定槽的1/4螺孔,这个螺孔现在主要是用来搭载原厂上手提,热靴则主要加入了数字音频功能。
机身背面,如果你观察的比较仔细就会发现,佳能在C80上改动了一下大拇指所控的7和8按键以及遥杆位置和形态,遥杆变得更加粗壮,手感更好,处于更加合适的位置。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在9号FUNC快捷键之上是C80的后拨盘。C80的后拨盘位置便于操作,但过于敏感,缺乏C70拨盘的段落反馈和声音,易误操作。固件更新后,拨盘可用于快门分配,原本是菜单功能拨盘。尽管我们手上的C80可能不代表最终产品,建议佳能增强拨盘的阻尼和段落感。
C80在屏幕的收合状态下加入了定位器,关闭和翻转状态下屏幕会更加牢靠,这是你明显能够感受到的区别。
电池位置除了加入网口以外其他都和C70大差不差,这次C80标配的电池也是和C400一样的BP-A30N,但是其实对于C80来说用老的A30 A60电池也并不影响功能。
机身底部,佳能终于把这个C70上吐槽许久的螺丝孔位给改了,在中心3/8螺丝前面加了一个1/4孔位,不可不称为史诗级升级。
重量上,很有意思,如果你只看裸机参数其实会感觉C80并没有比C400轻很多,但是对C400来说裸机下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可用性,装上提手,屏幕和手柄,其实还是要重一些的,不过C80确实也是比较压手的,机身重心在裸机时比较靠后,装上镜头后则会平均一些。
系统使用中,实际上这本质是个习惯问题,但是我们感受到,如果我们唤出菜单进行调整,完成后必须要再次点击MENU按键才能回到拍摄界面,没有类似于消费级机身例如R5 II,R6那种半按快门退出的设计。所以我们把快门按键旁的10号自定义按键设置为了MENU键,无论需要如何调节,我们的手是可以牢牢握住机身的。C80的高度可自定的13个按键中,10、11号按键是C80唯二没有原始功能分配的自定义按键,不过7号按键其实功能意义不大,以我们的习惯是将它更改为了伪色功能触发,拍摄时也会更加方便。
ok,那这一期其实我们要聊的并没有很多,毕竟其实哪怕没有这期节目你也足够了解这台摄影机了。对我来说,C80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去体验到C400上核心的,三基础ISO功能,以及把我们最常用的,4K的画面全面推向超采样的基准。
从定位上考量,C80更像是是一台介于索尼FX3和fx6之间的产品,Cinema EOS凭借C70 C80和C400,也建立起了类似于索尼Ciname Line从FX30到FX3再到FX6的产品线。从需求上看,如果你本身就是Cinema EOS摄影机的用户,无论是选择从S35幅面的C70升级到全画幅的C80,还是从EF卡口的C300或者C500更新到最新的RF卡口,C80都是站在C400面前的,更实惠的选择。
以当下佳能产品的性能表现,你想回佳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