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浙江大学(ID:zdnews99)
如涉版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微信 iwish89
鸣谢
相关阅读
史上最强文科生:
学历史成为物理学家却
获得了最牛的数学大奖
出了350部书,外号火星人!
众所周知,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
“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大发现或者发明的人”。
不仅评选标准严苛,而且是宁缺毋滥。
不过,安东尼·莱格特爵士却与众不同。
明明是“文科”出身,却斩获物理学诺奖,
他又有怎样开挂的精彩人生呢?
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牌正面
“我听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时,
是距离那一天结束还差7分钟的时候,
以至于我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
一直是一个拖延症患者。”
这是莱格特在诺贝尔奖官网上自传的第一句话。
而这样的句子,对他来说信手拈来。
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 J. Leggett)爵士
英国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主要从事超导超流领域的研究,
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量子物理学领袖。
超流体是一种神奇的物质状态,
此时微观世界的量子特性会在宏观世界显现出来。
如果将超流体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
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
打个比方说,如果石油能处于超流体状态,
从新疆到浙江的输油导管就几乎不会需要任何动力。
现实中,在极低的温度下,
人们已经观察到了超流体现象:
惰性气体氦的两种同位素氦-4和氦-3
在超低温下都会发生超流体相变。
莱格特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
氦-3超流体的特性和一些独特现象,
这一理论还被证明能够系统解释多种超流体的特性,
并适用于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等其他领域。
正由于这一卓越贡献,莱格特
与另两位在超导体研究中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
一起分享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年轻时的莱格特却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文科生”。
他从小就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在牛津拿的第一个学士学位是古典学,
学习内容包括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和哲学。
“在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大众普遍不重视科学。
我父亲是物理老师,但他也反对我学物理。
在当时,古典学才是崇高的专业,
只有表现出学术才能的学生才能有资格去学习。”
但是,莱格特的内心却无比向往物理学,
他在“闲着没事做”时主动学习了高等数学,
之后在牛津攻读了物理学学士学位,
从此一路学物理到博士毕业。
再后来,他因从事理论物理研究贡献突出获得诺奖。
这位了不起的“跨界”学者,
在不久前,也来到了浙大做学术报告。
79岁的他,一头稀疏白发,却精神矍铄。
在谈及量子计算机时他表示,
这将在宏观尺度上实现量子理论的应用,
这对量子理论来说非常重要。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莱格特的科研工作就致力于
在宏观尺度上实现量子理论的应用,
把粒子世界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奇妙规律
带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而量子计算机正是在宏观世界中
展现量子力学伟力的超凡构想。
现场,莱格特教授也鼓励同学们: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是试图找到一个困扰你的、
你真心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研究的过程可能不顺利,
但只要是你觉得有趣的问题,不要放弃它,
不管别人觉得它无聊或者早几年就有人研究过了,
只要你专注于这个问题,
借助你已经阅读的那些资料,
尽你所能以你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
也许后来会发现你自以为得到的理论
已经被别人阐述过了,
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总会学到东西。
这已不是莱格特第一次与浙大亲密“牵手”。
2010年2月27日,莱格特曾到访浙大,
并以“我们的日常世界真的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吗?”为主题,
向浙大师生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与浙大师生亲密互动。
(点击图片就可以观看演讲视频啦)
在浙大,这样与大师亲密接触的机会绝不在少数!
自2014年启动“海外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以来,
浙大共邀请了70余位海外知名人士
(含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奖基金会主席、
普利策奖得主、图灵奖得主和知名大学校长等),
开设了60余场公众讲座,
为师生们带来了智慧与思想的精彩盛宴。
小伙伴们可要把握机会哦!
整合自:《什么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文 | 朱原之 周炜,摄影 | 卢绍庆)、《由文科生变身物理诺奖得主 他在浙大被追问量子计算机》(作者 | 曾福泉,通讯员 | 周炜 朱原之,摄影 | 卢绍庆)、《诺奖获得者Anthony来浙大开讲量子流体 他的人生简直开挂》(记者 | 章咪佳)
今日编辑:姜舒扬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