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评论  ·  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当把握好三对关系 ·  昨天  
浙江大学  ·  八大举措!2025年,浙大这么干 ·  3 天前  
Z Finance  ·  速来火山引擎白嫖满血版DeepSeek,邀请 ... ·  3 天前  
Z Finance  ·  速来火山引擎白嫖满血版DeepSeek,邀请 ... ·  3 天前  
最红安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3 天前  
最红安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珍惜同甘苦共患难的人,远离心术不正的人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8-08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命运中的贵人,毋庸置疑,指的就是那些充满关爱体谅之心、抱着纯粹的动机与我们交往,并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的人。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002字 | 预计阅读:10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人生决定于在命运中
与什么人相遇


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首先,我们必须识别其中谁是我们命运中的贵人。

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个人的算计才向我们提出建议的人,还是出于好意善意对我们出手相助的人,我们必须分辨清楚。



我提到的命运中的贵人,毋庸置疑,指的就是那些充满关爱体谅之心、抱着纯粹的动机与我们交往,并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的人。


这人是否具备优秀的品格,他所提建言是否出于与人为善的单纯动机,首先要对此辨别确认。

如果他是纯粹的话,那么要由衷感谢他并接受他的好意,毫不犹豫地朝着他提议的方向,竭尽全力,向前奋进。

对于人生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我相信,这甚至可以扭转严酷的“命运”,让它向好的方面转变。

*摘自 《心灵管理》曹岫云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珍惜同甘苦
共患难的人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企业还是中小规模时期起同甘共苦的主管们纷纷离去,最终连一个都没有留下;那些随着企业规模变大而加盟的精英,虽然才能出众、能言善辩,却随着位高权重而变得日益跋扈。

在这样的公司,由于作为企业精神支柱的老管理干部的离去,企业逐渐变质,不久走向没落。

这样的事例我们在现实中也曾耳闻目睹。


时常有经营者问我:“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本一起创业的老臣逐渐跟不上步伐,我想聘用更优秀的人才,这样做好吗?”


这时,我总是这么回答:“聘请优秀人才是必要的,但请务必珍惜那些与企业同甘共苦的伙伴。”当企业弱小时,我们只能找到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人。

即使想聘请毕业于一流大学的优秀人才,也不会有人前来应征,来的往往都是与企业当时水平相当的人。


也就是说,当时加入企业的往往都是能力不强的人。这是因为连经营者自己的水平都不高,企业自然只能招来这样的人。

但是,经营者往往因此感到不安:这样下去不行,企业发展需要优秀人才。


我常常劝告这些经营者:“你们公司中应该有不少曾经与你同甘共苦、现在依然追随你左右的老臣,请你珍惜他们。因为他们在企业又破又小时加入,水平自然与当时的公司相匹配,没有什么学问。然而,他们从公司还小时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持续艰苦奋斗二三十年,其人格必定得到了长足的成长,所以请务必珍惜他们。”

*摘自 《企业家精神》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把“为自己”放后面
优先“为他人”

如果我坚持以前的理念——公司的存在是为了将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京瓷恐怕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巨大的成长发展了。


京瓷后来的急速成长,就建立在“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这一坚实的利他基础之上。

公司首先就是为了在其中工作的员工而存在的。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实现全体员工的幸福。


这是企业经营中最为根本的利他精神之所在,用这样的理念去经营企业,就能与员工产生共鸣,获得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不惜一切努力予以协助。


讲到“利他之心”时,如果一下子上升到“为了国家”“为了社会”等宏伟高尚的理念,那么从公司一般员工的角度来看,那就成了与自己无关的“他人的事情”。

这样的话,就无法点燃他们的热情,他们就不会不遗余力、拼命工作。


“利他”这个词的意思本来就很简单。“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


比如,思考为了邻居可以做些什么,尽己所能做一些关爱对方的事情。利他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绝不是什么需要大张旗鼓的行为。

如果有家庭,首先就要做一些让家人幸福的事情。如果在工作,就要为职场同事、为客户做力所能及的事。

此外,还要尽可能为自己所在的街道和地区做有益的贡献。


只要有利于他人,不管事情多么细小,都是利他的行为,在利他的行为中萌生的利他心,像花朵一样绽放,由此,再向着人最高尚、最美好的行为进一步扩展。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说到最早的利他行为,我就想起小学时代,我作为孩子王,带着几个小伙伴到处玩耍的事情。


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到处玩耍。母亲总是为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准备好点心——满满一锅蒸好的红薯,这在当时算是奢侈的美食了。

一看到热气腾腾的美味红薯,忍不住就要伸手。但我硬是忍住这种冲动,先分给小伙伴们,再把剩下的留给自己。


现在想来,那就是作为孩子王的我,当时所能做的最大的利他行为了。

他人优先,将自己放在后面,这是做人的朴素而单纯的行为。而这种微小的行为,对于我而言,就是利他心的萌芽。


*摘自 《心》 曹岫云、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要认真磨练灵魂

使心灵清澈美好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不管是在商业方面,还是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以明言:凡是依据“让对方受益”这一基准所做的判断,都获得了成功。


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优先思考对方的利益当然很好,但如果对方心术不正,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呢? 只要踏入社会,就会遇到很多心怀恶意的人,你用‘利他之心’待他,他却变着法儿把你当作他的猎物。

有这种担忧的人恐怕很多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意见可能是对的。

但我还是认为,就连心怀恶意的人,也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吸引而来的。过去,曾有许多人前来诉苦,要求我帮他们出主意。


有人还哭诉说:“遇到了那么坏的人,倒了那么大的霉。”但仔细追问前因后果,就会发现,此人与他说的坏人半斤八两,他对别人也做过类似的坏事。


所以,我这样对他说:“你说什么呢?你自己不也做了同样的坏事吗?正因为你平时心里尽想坏事,所以才把坏人坏事招了过来。”

“心不唤物,物不至”这一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


身边出现了居心叵测、欺骗别人的人,是因为自己和这种人有同样的心灵。

如果认真磨炼灵魂,心灵变得清澈美好,那么,我们周围人的心灵也同样会变得美好。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必须承认,自己心灵的修行还远远不够。话虽然这么说,但心术不正的人真的出现了,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是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如果交往后对他心生疑虑,那就找个理由不再与他见面。

如果他想加害于我们,那就坚决断绝关系,一概不再与之交往。

*摘自 《心》 曹岫云、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松山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稻盛和夫:只有在摸爬滚打中才有真正的创造

稻盛和夫:人生精彩还是不幸,取决于这两种心态的博弈

稻盛和夫:给公司省钱,要学会讨价还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