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蝉创意
蝉创意是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Just kidding...
51好读  ›  专栏  ›  蝉创意

这部小学生童话,吓我一身鸡皮疙瘩

蝉创意  · 公众号  · 时尚  · 2019-02-01 17:00

正文

↑↑↑


年假一来,把西游记还珠格格流星花园星 际恐龙刷了一遍之后,蝉主又陷入了剧荒。



于是蝉主又把 郑渊洁 读了一遍。

千年一遇的童话大王


提起郑渊洁或许很多人都感觉到陌生,但说到他的作品 《皮皮鲁和鲁西西》or《舒克和贝塔》 简直是无数人的童年回忆。其中, 《魔方大厦》 更是靠细思极恐的题材和诡异的画风给蝉主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每看一回《魔方大厦》,就少一个熟睡的夜晚


当然也有很多人,通过后来的安利才知道《魔方大厦》这部十集就被腰斩的禁片。蝉主只想说, 你能错过90年代,但你不能错过郑渊洁。



这个一口气买下十套房放读者来信的男人,写的尽是些 “儿童不宜” 的小故事,却成为了 中国文学富豪榜第一人 。生在90年代,郑渊洁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把深刻的政治寓意包装在童话故事里,用笔墨告诉一代人何为善恶。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童话大王,中国就会损失一代独立思考的年轻人。


最惊悚的童话被拍出来了


最近,郑渊洁笔下的 《驯兔记》 被拍成了电影。这部三十多年前的小说成功翻拍,除了供我们回味童年之外,其中深刻的意蕴放到今天依然受用。



片子也入选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国际短片竞赛单元,将会跟其他世界范围内的十四部优秀短片一起角逐最终的 金爵最佳短片奖 。据郑渊洁本人说,这部片是他翻拍作品中 还原度最高 的一部。



影片的开头还是正儿八经的童话风。主角皮皮鲁曾经是风靡多少小学生的励志偶像。 90年代的复古校园风 以及可爱的小学生让蝉主一秒回到二年级谈恋爱的小日子。



然而上课铃一响,气氛就变了。 谁也没想到这人畜无害的画风描述的是黑暗专横的极权教育。


权威就是不容置疑,

就是“合理”的师生关系


开学第一课皮皮鲁就和班主任杠上了,当老师问 一个皮球掉进深坑该怎么做时 ,皮皮鲁冒出一句 “叫 我爸再买一个” ,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但学生偶像这么说可不止是想皮一下, “坑太深了我觉得不 安全。”



皮皮鲁说得确实在理,人身安全比捡球重要得多。可老师却觉得是胡搅蛮缠。抬杠混战中老师甩了一句 “老师会不对吗?!”



显然,这已经不是孰对孰错的问题了,而是专制教育的权威不容质疑的现象。《乌合之众》说: “在他看来,一切相反的意见都是谬论或迷信。” 在老师看来也是如此, 答案没有对与错,永远只有强与弱



话说这真的不是鹿晗吗


这时,故事一个很有趣的设定来了。战况最激烈的时候班(tian)长(gou)从吃瓜群众中脱颖而出,歌颂学生都就该听老师话的大道理。



话音刚落,班长就变成了一只 兔子



开学第一天就发现同班同学居然是外星人,大家都吓得东躲西蹿,只有老师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原来,学校的新制度就是听话的好孩子就能变成兔兔。 只有把学生都驯化成服服帖帖的小兔子,班主任才能成为师中霸王。


一开始我以为是驯龙高手外传,后来才知道讲的是把人变成兔子的故事。


听话乖巧不捣蛋,就算放到现在也还是“三好学生”的标配。


家长只从老师意, 教啥根本不在意


学校教育够离谱,家庭教育更盲目。 皮皮鲁回家把学校要把人变兔子的阴谋告诉爸妈后,爸妈却说别想太多,她让你们变乖乖的兔子就变兔子,老师觉得好家长当然全力支持。


“我希望你俩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家长总是关心你在学校有没有学好,但从来不关心你学的到底是什么。 听话才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个性反而成为耻辱。 人工智能的时代了大家还在生产人工智障。 作者郑渊洁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期末检测一完就不让儿子呆学校了。郑亚旗小学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好好做人。


面对荒谬的观念,集体无意识更可怕



家校两花开,兔兔滚滚来。 无知的祖国花朵,硬是在大人的“帮助”下变成了机器。 人一到人群中总是难保智商,大家都宁愿抛弃是非对错来换取群体中的归属感。 本来大家都觉得怪异的兔头人,却变成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兔兔那么可爱你怎么可以不变成兔兔,坚持自我的皮皮鲁和梁果在班上反而被视为 怪物


看着满屏的兔子,我竟感到有点惊悚


无论做人还是做兔,排异现象一直都存在。 当大家都认为抹杀个性换来的秩序才是主流,独立思考便成了大家都容不下的异类。 天真烂漫的校园,活生生变成了《1984》中暗无天日的炼狱场。 郑渊洁的童话有意思就在于拆开其低龄门槛的包装,就会看到其中细思极恐的肮脏龌龊。


皮皮鲁誓死不从


“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不愧是我们的小学生偶像,做起事来比五月天还倔强。即使 “努力听话,争当兔子” 的歪风盛行,皮皮鲁也丝毫不为所动。 皮皮鲁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年轻人的缩影 ,在面对“弟子规”式的糟粕思想,他懂得独立思考: 好的观念就是教育,坏的观念则是“洗脑” 。“谁正确谁对”、“坚决不变兔子”,曾几何时这些也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底线,而后来又是因为什么而让步呢?



为了对付“拖后腿”的学生,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羞辱皮皮鲁的家长。



丢了“面子”的爸妈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硬是给皮皮鲁来了波“素人改造”: 把房间刷成红色让眼睛变红,天天只能吃胡萝卜,坚持灌输“变成兔中兔,方为人上人”的思想,甚至喂他变成兔子的药。



讨人喜欢的人就会变成兔子,但影片里面就没有成为兔子的大人。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谁也不想成为有脑不用的机器,但却因为自己的控制欲,选择让孩子成为兔子。 比起家庭暴力,思想上的剥夺更让人不寒而栗。


《1984》描述的是极权统治下的世界,没有人能独立思考,就连写日记也会触犯“思想罪”


皮皮鲁一边坚持做人,一边又为父母“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感到心累。父母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更是因为皮皮鲁而日渐发酵。 我们总是自我强调要“keep it real”,但当看到不理解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为你懊恼不已的时候,你还会是你吗?



皮皮鲁最后在操场偶遇了一个 坐轮椅的女孩 ,原来她是班主任的闺女。和很多小孩一样,小女孩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只讨人喜爱的兔子。



女孩说妈妈经常为了皮皮鲁的事心力交瘁,平时根本顾不上她。 传统观念不再局限于班级里,而是延伸到社会的共识中。魔鬼的背后有一只更大的魔鬼,除了学生,老师家长也是受糟粕观念毒害的一代。



看着不能行走也没有朋友的小女孩, 皮皮鲁终于向自己的善良做出了妥协 。皮皮鲁和她说: ”我答应你,以后天天都让你妈妈陪你。“。



随后,镜头切换到皮皮鲁回家必经的树林。天空的颜色变得幽暗,一个骑着独轮车的熊猫人伴着诡异的bgm在浓雾中缓缓出现。光怪陆离的cult味让蝉主想起了小时候看完就做噩梦的《魔方大厦》。


可以,这很郑渊洁


就算小时候不变成兔子,长大以后也会变成熊猫,社会上似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 伪装自己,戴上头套,才是众望所归的生存之道。



皮皮鲁最终没有变成兔子,却戴上了头套伪装自己。“坏”孩子被消灭了,“全兔班”终于出现了。 纪念照上大家都笑开了花,只有皮皮鲁把心酸藏在了头套下。



原著小说中的结尾是:

“皮皮鲁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就是有朝一日能脱掉这模拟兔衣。

他从骨髓里害怕穿一辈子。”


33只兔子中,只有皮皮鲁的耳朵是耷拉的。


现实没有童话,童话却有现实


心灰意冷的皮皮鲁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坐在长凳上的熊猫,摘下头套的他正是郑渊洁本尊。这位双眉发白的老人云淡风轻地说: “孩子,没关系。这只是个童话。” 皮皮鲁知道 再也不用再压抑自己的个性了,摘下头套的他高兴地跑了回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