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13 小时前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13 小时前  
drpei  ·  春节效应?南方省份流感再现高峰 ·  昨天  
肿瘤资讯  ·  【4192】JTO | ... ·  3 天前  
解螺旋  ·  速看!用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决定寿命长短的行为,不是运动,不是早睡,而是这4个字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1-16 07:58

正文

作者 | 十点肖肖

来源 | 十点读书

3622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01


人到中年,最怕体检

这两天,朋友拿到了体检报告。

刚翻开,就感觉天塌了:

从上往下看,指标一片都是红的。

心肌缺血、脂肪肝、脾胃虚弱痰湿、胃上溃疡和息肉、肾炎、肾结石、肺结节、胰岛素抵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

“全身78个器官,没几个是好的。”

朋友把体检报告发在某书上,感慨着:

“当代打工人最大的炫富,唯有一句——本次体检项目未见任何异常。”

网友们“触景生情”,也纷纷聊起了自己的体检经历:

有人试图以自己更“惨烈”的体检报告,安慰朋友“其实你的身体还可以”;


有人则说尽管自己的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但总是小腹疼却又查不出原因的感觉更难熬;


还有人有严重的健康焦虑,动不动就去体检。

但凡身体有点不舒服,就会反复在网上搜索,然后越查越害怕。

只得不断地去医院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症状就消失了。

倘若不正常,就会非常恐慌,吃不下饭又睡不着觉。


而另一些人,则压根不敢去体检。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生病。

一旦去体检,万一有病:

治吧,没钱;

不治,又心里膈应。

索性不体检了,一切顺其自然。”

“很多人都不是病死的,是怕生病被吓死的。”

“只要没有不舒服,就无需体检,省的没病找病。”

你们发现了吗?

几乎所有人都有“体检焦虑”。

查也难受,不查也难受。

生怕体检像X光,把我们平常偷偷熬的夜、应酬喝的酒、解压吃进去的夜宵,都照的一清二楚。

不过,不良生活习惯只是表象。

在此之下,造成我们身体处处亮红灯的核心元凶,其实是:

默默咽下去的“坏”情绪。

02


你的情绪
最终都成了你的病

这两天听到了一个故事。

网友小唐,作为一个身高1米73的大男人,目前体重即将跌破100斤。

距离他的正常体重,已经掉了30多斤。

这都是源于:

他已经有8个月吃不下饭了。

一开始问题并不严重,只是肚子容易胀气。

可能午饭只吃了一半,饱腹感就会一直持续到晚上。

但渐渐地,半碗米饭和一小盘菜,就成了小唐一整天唯一吃得下的食物。

为此,他特意去看了“消化科”,以为是胃出了毛病。

但检查结果显示:

“身体一切正常,可能是压力太大导致的,建议去看精神科。”

小唐不认为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对劲,所以并未遵循医嘱。


只是吃了些缓解胃肠症状的药,缓解了一点进食困难。

但没过多久,就又复发了。

且比之前更加严重。

为此,他跑了不同的医院,做了全身的检查,但还是没查出任何问题。

迫于无奈,他终于决定走进精神科。

最终确诊了“焦虑症”。

吃了几天抗焦虑的药后,他在某天晚上久违地感受到了饥饿。

“那是正常人的饥饿。

和之前吃胃药后想吃东西的感觉完全不同。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

原来,真是我的情绪出问题了。

小唐的故事并非个例。

事实上,肠胃是我们身体的情绪器官。

它和大脑之间,有一个名为“脑-肠轴”的“情绪专线”,二者互相影响。

因此心理上的些微波动,都能被肠胃敏锐感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压力太大时,往往吃不下饭;生气时容易胃痛; 过于紧张时,会突然腹泻......


不只是肠胃。

身体器官都会遭受到情绪不同程度的“攻击”,例如:

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或出现脓肿;

思虑过度、性格急躁的人,容易引发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工作压力大、情绪起伏大时,可能引发偏头痛;

长期感到心理矛盾和压抑,容易免疫力低下,动不动就感冒发烧;

当生活频繁失控时,可能出现突然的头晕。

等等。

并且,因情绪导致的身体疾病,去医院几乎都查不出问题。

但我们往往不会相信“自己没病”,而是觉得医生没查到,被漏掉了。

因此,反复去医院看病,越查不到越焦虑,越焦虑身体越不舒服,就更想去医院。

然后,恶性循环。

03


头脑会自欺欺人
但身体从不说谎

话已至此,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

“自己的生活没发生什么大事,为什么突然就病了呢?”

那是因为:

大部分时候,情绪都是一点点累积的。

像十点君的朋友小李,就一直是个特别能忍的人:

小时候因为家人情绪波动剧烈,她必须一直精神紧绷,保持情绪稳定。

渐渐就养成了“遇到天大的糟心事,都不和别人倾诉,全靠忍”的习惯。

等工作后,不论身体状态多差,她从未放慢工作的脚步。

总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

结果呢?

她从最初的长期便秘、在盛夏全身发冷、睡觉时会听见自己的心跳等小毛病,逐渐发展成非结石性胆囊炎和厌食症。

吃两口东西就想吐。

而这些症状,都源自她长期的精神焦虑。

“我从来都没意识到自己情绪有问题,直到身体生病了。”

北京友谊医院精神心理科的主治医生林子乔曾说:

“大部分因情绪导致身体生病的患者,平常都对自己的情绪不敏感。

因此,他们被压抑的情绪,只能通过身体爆发出来。”

在如今快节奏的高压时代里,我们往往认为“情绪不重要”。

要么觉得“小事,过了就忘了”;

要么生活太匆忙,压根察觉不到自己有情绪。

毕竟,情绪波动的成本太高了:

怕影响工作、怕照顾不好孩子、怕没精力处理一地的鸡零狗碎。

我们必须做个“情绪稳定”的顶梁柱,才能支撑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

但别忘了。

头脑会自欺欺人,可身体从不说谎。

对情绪长期的压抑和忽视,就是造成我们生病的核心原因。


除此之外,身边的舆论环境似乎也不允许我们有情绪。

网友小李北漂20年,吃了很多苦。

近两年,又先后遇到了2次裁员。

现在每天上班都在担心,会不会下一秒就要打包走人。

在某个普通的一天,没发生任何事,小李突然崩溃了。

甚至感觉“死亡是唯一的解脱”。

“不是因为某一件事,而是我在这20年里积攒的情绪,在那个瞬间爆发了。”

但面对情绪崩溃的小李,她身边人的反应不是安慰,而是指责:

父母觉得是“小事”,可能就是最近压力太大了,过几天就好了;

朋友则觉得小李太闲、太矫情了,连情绪都控制不了,真不成熟。

你们有没有发现?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身边人默认的观念,都习惯性地淡化伤痛、躲避悲苦。

以为只有解决问题是要紧的,情绪无关紧要。

又或者只要不想不说,情绪久了就会被忘记。

这也导致了,即便有人意识到了自己精神状态不好,也不敢说出口。

因为任何流露脆弱、情绪波动的行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都被视为“软弱”。


但很少有人看见真相:

一味地强调坚强,有时也是对人的“迫害”。

因为逃避情绪不会换来解脱,只会换来麻木,再换来生病的身体。

如果我们真想感受好点,就必须直面情绪。

想起《头脑特工队》中所说的:

唯有拥抱每一种情绪,学会应对它们的方式,我们才会成为完整的自己。

因为,所有情绪都是来爱我们的。

04


祝你不必情绪稳定
而能情绪自由

那么,又该如何和自己的不同情绪相处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