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五言
只欢迎有格调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马航370航班客机搜寻,马官方最新表态 ·  18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微信紧急公告! ·  昨天  
人民日报  ·  【夜读】3个习惯,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  2 天前  
南方周末  ·  叶兆言:不温不火地写下去,会是徒劳吗? ·  3 天前  
新华社  ·  今天起,睡姿务必调整一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五言

每个人都应该是信息的过滤器

十五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7 11:25

正文

作者:Unfun

来源:身体使用指南


上周,我发了一个关于“BBC脂糖大战”纪录片推送,推送中转发了两篇针对这个纪录片的文章,一个是转自营销号,一个转自营养学自媒体人,我在推送头条中提到了希望大家通过给文章点赞的方式来表示更喜欢哪个,然而营销号的文章点赞数更高,甚至有人说看不出来哪个是营销号,哪个是科普文。所以,我有了写这篇的想法。


我想从这三个问题引出我想表达的内容:

我看到哪哪哪说,练这个动作就可以矫正腿型是真的吗?


我看你的文章自我评估我是骨盆后倾,可是我的教练说我是骨盆前倾,我不知道该信谁了。


我想减肥,每天晚上只喝粥可以吗?


在分答,在后台,都会有类似的提问,我没认真的回答过这类问题,因为我知道我给出的答案不是他们想要的,我给出的答案还是太复杂。


我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回答是或不是,哪个对哪个错,行或不行呢?

因为我不想说出丧失严谨性的话,而直截了当的给一个所谓的“答案”,也往往不能准确的解决问题。


现在信息过载,我们接收、传播信息的途径和成本都太低了,而这些信息中也掺杂了太多不严谨,不准确,不负责的内容。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去接收更多的信息,但同时也应该从接收到的信息中把严谨,准确,负责任的内容过滤出来为我所用,避免被垃圾信息干扰。


我们都需要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逻辑,通过这种逻辑来判断信息是否严谨科学,即便不能立刻判断出信息的严谨性科学性,至少也可以辨别出这个信息的提供者是不是在认真的提供信息。


那我们开始吧。






连接


我随便从一些健康类营销号找了几篇最近(2017-6-8 至 2017-6-10)发布的文章……

 

 

 


标题看着有吸引力吗?懒人专用,不节食不运动,轻松减肥,一遍瘦腿,吃这个、喝这个,想胖都难。


你可能会跃跃欲试的想要读一下文章的内容,但是别急,为什么营销号喜欢这种标题、结构的文章?


我想先举几个例子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包括我们自己的家长都会跟我们说:绿色可以保护眼睛,所以课间休息的时候要多看看窗外的树。


信息关联性:看绿色=保护眼睛


那个时候我们学校要求家长统一购买的小桌套都是绿色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因为这个桌套有一定厚度且比较柔软,所以写卷子的时候,笔尖常常会扎破卷子。


还有家长会跟孩子说:多蹦一蹦,拽一拽,可以长高,所以没事多和同学打打球,或者在单杠上吊一吊。


信息关联性:蹦跳、拉拽=可以长高


小学即将毕业还只是一米五的我,经常去单杠上吊着,而且晚上洗完澡,会对着镜子用双手托住下颌往上拔脖子。


以上的例子还算是比较温和的,还有些更有意思的,比如玩火会尿床啊,吃耳屎会变哑巴啊之类的。


信息关联性:玩火=尿床,吃耳屎=变哑巴


考虑到小朋友的思维还不够成熟,这样的信息关联也有一定合理性,让我们对玩火、吃耳屎这种“不健康、不安全”的行为有些敬畏心理。但是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还会相信这些吗?有谁靠看绿色保护了眼睛,还是靠打球长成了姚明?


在少儿阶段,我们没有足够多的已知条件,无法去把每个信息连接起来,出于对长辈的信任,我们会直接相信他们给我们建立的信息关联性,但是随着知识的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已知条件,它们帮我们认清了,原本被关联在一起的信息,其实还有更多遗漏环节


绿色有哪些特殊的光学性质?


这类特殊的光学性质会对视神经造成什么影响?


这种影响以什么方式作用到器官组织上使器官获得积极变化?


绿色=??=??=??=保护眼睛


我们得把这三个问题补完,等式的最左边和最右边才能划等号。


绿色有哪些特殊的光学性质?绿色的波长是500-560纳米,是可见光中波长范围中的一段,不具备特殊光学性质,第一条就被否定了。


这类特殊的光学性质会对视神经造成什么影响?视锥细胞最敏感的波长是555纳米(绿色偏黄一点),视杆细胞最敏感的波长是507纳米(几乎是纯绿色),说明视神经对绿色的感受最灵敏。


这种影响以什么方式作用到器官组织上使器官获得积极变化?和其他波长的可见光一样,绿色不会对视神经或视觉器官造成积极影响。换言之,绿色相对于红、橙、黄、蓝、紫,对视觉的影响没有什么区别,可能喜欢绿色的人看见绿色会比看见其他颜色更开心一点吧。(盯着身体使用指南的头像看,不会改善视觉系统)


所以

绿色≠保护眼睛


通过连接 “因”、“果”之间的遗漏环节,补齐这个证据逻辑链条,我们就能知道这两个信息的关联性是不成立的。


回过头来我们再想想为什么营销号喜欢那种标题、结构的文章,或者说,为什么这样标题、结构的文章可以吸收到更多关注呢?


因为简单。我们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建立的信息关联性”,大脑喜欢把一个“因”捆绑到一个“果”上。当我们没有充足的已知条件(知识储备)时,我们希望尽快的获得一个关联,让我知道做什么可以达到什么目标,产生什么效果。


追求简单的读者往往对自己很宽容,他也许只是想看看,不会真的去做,所以也不会验证这个说法的真伪。


对自己宽容的同时,对内容提供者也很宽容,即便做了没效果,也不会去声讨拉黑这类内容的提供者。试试呗,万一是真的呢?万一呢!就算是假的也没事啊,反正文章里提供的 方法/材料 的成本也不是很高。


但是,简单不等于有效,并且,简单往往还意味着效果不好。


打个比方

我来教大家用一张纸折一个萌萌的小天使。


首先,请大家准备一张纸。

 

然后,沿对角线对折。


完成!

 

如果我做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演示,你们一定会骂我,逗老娘玩呢啊!


但是实际上,营销号干的事和我刚才教折纸的套路是类似的,它们不会建立详细的信息关联性,只把“因”、“果”摆在你面前:


吃这个=瘦腿又细腰

练这个=瘦腿

这么做=轻松瘦20斤


如果尝试补齐证据逻辑链:


吃这个=瘦腿又细腰


这个东西里有什么成分?


这个成分会产生什么生物化学反应?


生物化学反应以什么形式代谢腰和腿的组织体积?


吃这个=??=??=??=瘦腿又细腰


尝试通过搜寻信息补完这个信息链条,你会发现,因果无关联。


为什么营销号要发这种不准确的内容呢?因为目的不一样。

 

不管别人的目的如何,我们应该知道,因果之间存在多个信息关联性,两个相连的信息关联性往往简单明了,跨越的信息就没那么简明了,所以如果你需要弄清楚一个内容是不是准确的,要去看它能不能把每一个相邻的关联信息都呈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逻辑链条


如果我真的想教会你怎么折一个小天使,我应该这样教:


 

也许这个流程对于没基础的人来说太复杂了,但至少,当你静下心来想折一个这样的小天使的时候,我的内容你是可以参考的。


我们都是成年人,不应该让营销号像当年的长辈那样糊弄我们,长辈糊弄我们起码还有爱和关怀在,营销号显然没有。有多少人还心甘情愿的让这些毫无因果关系的“说法”哄骗或吓唬我们?有多少人一看见一个“神奇”的“说法”就盲信的?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我看到哪哪哪说,练这个动作就可以矫正腿型是真的吗?


大家回去检验一下我在讲腿型的时候,是不是会说:腿的哪个关节出现了什么变化,那种变化要用什么动作拉伸什么动作加强,那个动作以什么力学原理作用在关节上。


为什么要用这种结构来说明问题?因为这样的逻辑链条连接基本没有遗漏。

如果你再看到不知真假的内容,是不是可不可以试着补齐本应该连接在之间的信息。如果你的已知条件不够充足,是不是可以先对这种简单的信息关联性存疑?




定义


排毒、宿便、酸性体质、酵素、假胯宽、假翘臀、上X下O腿,营销号一直以来所掌握的一个技能就是自造新名词。

比如一款产品的功效说“排宿便”,宿便都是已经被证伪的概念,你这产品到底能干什么呀?


科学文化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你能接触到的东西97.5%以上都被更专业的人发现并定义过了,你需要的只是已经被验证过的定义应用到上面提到的“连接”方法中。


还记得一开始提到的三个问题之一吗?

我看你的文章自我评估我是骨盆后倾,可是我的教练说我是骨盆前倾,我不知道该信谁了。


大家可以回去复习一下我说的骨盆前后倾的定义,用这个定义在自己身上建立信息关联,符合哪个就是哪个,定义确保准确了,观察结果确保准确了,还能不知道自己的骨盆到底前倾还是后倾吗?


举个例子

问:我听说按摩肌肉可以瘦腿,是真的吗?


答:先弄清楚是肌肉还是脂肪还是水肿,按摩可以促进水代谢,可以帮助消除一部分水肿,但水肿还和腿部近端也就是髋关节骨盆腰椎相关,如果这部分循环差还需要针对这部分做一些伸展和训练以改善下肢整体水代谢,但这都是只针对水,不会直接改变脂肪和肌肉的体积。


问:所以按摩不能瘦腿是吗?


答:你在看一遍我说的是什么。


回答过程我先定义了腿部的体积由什么提供,然后说明了按摩可以改变的部分,以及不能改变的部分,问题要分情况,严谨的情况下,是没法给你一个简单的回答的




量化


信息的连接、定义都做到位后,就是量化了,有的时候别人没说谎,只是因为没精确量化,就会让你有一种“哇!这么神奇!”的感觉。


举几个例子

隔夜开水不能乱喝!


科学研究表明隔夜水中含有零醇、氧酚、羟基氢、氢羟酸、苛性氢、二零醚、正氧烷、氧乙烯、氢氧化氢、脱碳甲醛、一氧化二氢、氢化超氧酰、脱氰零醛肟、二聚氢氧酸酐、氢化脱磺硫酸、氧化脱羧乙酸、氢化脱苄苯甲醇等等化学物质,当你喝下隔夜水以后,这些化学物质会迅速地被你的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你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你几乎每一个生理反应。如果一次摄入过多,会导致你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关于这个例子我什么都不想说……


再比如

非油炸,更健康!


更健康?

很多食品用这个宣传语,凭感觉理解就是不用油炸而已,但是更健康?还需要量化。我的加工过程是没油炸,但是食品原料里本身包含了很多油,还健康吗?


再比如

硬拉是非常好的训练,经过半小时高强度的硬拉动作训练后,可以使人体代谢消耗提升300%!


不算训练的消耗,练完了还能有这么大幅度的代谢提升,很神奇对不对!你脑子想的是不是练完硬拉躺床上等着身体自己继续消耗热量?


硬拉可以很全面的刺激后链肌群,由于核心参与很多,并且是几乎全身负重,提升代谢300%(相比静息状态)是小意思,但是这300%能持续多久呢?十来分钟而已,假设一个全日总消耗2000千卡的人,平均一分钟消耗1.38千卡(2000/1440=1.38),十分钟也就13.8千卡。

然而,一个苹果的热量是80千卡,你还觉得硬拉训练有多神奇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我想减肥,每天晚上只喝粥可以吗?


喝多少?加不加糖?加多少糖?


精准量化这个问题才有意义




写在最后


这就是我想说明的思考方式:


连接

定义

量化


虽然只有三个步骤,但是每一个步骤都涉及到你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你可能会觉得,要学那么多东西,一般人哪有时间啊,我们已经每天忙的要死了,还要学这学那的我们得活的多累啊。


我觉得有品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无法细数的认知和自律之上的,你之所以觉得累,是因为你还没享受到这些付出可能带来的收益,又或者是你的精力确实支撑不起你付出这么多成本,决定我们生活品质的不是已经积累在我们身上的知识或物质条件,而是我们的选择,如果你想活的更有品质,你就应该这么做。


关于我的方法你可能会说,一定有什么是你也没想到的,你也做不到连接所有遗漏信息,准确定义、量化所有名词。


是的,我同意,我一定没有把证据逻辑链衔接的很完美很紧密,名词定义到绝对的客观准确,但在获得更多的已知条件之前,我的信息链条内逻辑可以自洽,我想不出更多的一直条件去“挑战”我的证据逻辑链,我就暂且先这样理解,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新的被错失的已知条件具体是什么了,我再去优化我的证据链。


最后重申一下,用这个逻辑即便不能立刻判断出信息的严谨性科学性,至少也可以辨别出这个信息的提供者是不是在认真的提供信息


现在内容提供者这么多,如果你真的没有能力自己去过滤信息,就重点观察内容提供者有没有在积极的提供信息之间的关联性。


最后,如果你对本文一开始的截图有兴趣,可以用微信搜索文章标题。




反正我看完是立刻想折一个小天使了

你呢?


如果你也想被十五言公众号推荐,请戳阅读原文

开启写作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