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前几年大火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当时看那个节目的时候,从来不曾想过在现实生活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爸爸的缺位,父爱的缺失其实是很普遍的存在。但我们却从来没在生活中真正的问一句:“爸爸去哪儿了?”相反,不管多大的孩子,回家看不到妈,问爸爸,妈妈去哪儿的情况却是神一般的统一现象。
现实中的爸爸们大多奋战在家庭建设的第一线,无可厚非,这是最好的理由,也可以是最好的借口。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孩子爸最近和我反应,和儿子好象没有什么可聊的。我说没有了解理解哪来共同话题。前几年和孩子爸一说孩子教育问题,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到具体需要配合的事情,能敷衍配合己算是最大的尽力。儿子再大一些,能开车接送上补习班是最大尺度的配合。孩子小升初后,平时住校,趁着空间再次和孩子爸讨论教育这方面的问题。虽然说不出更好的建设性想法,但至少开始能听得进去理念,和需要他配合完成的一些建议,己算最大的进步。
今天看到12月13日,江苏省高三的儿子将陪读母亲杀害的新闻,一阵心悸的凛然。不禁就想到前几天患癌妈妈在生命弥留之际通过发视频寻找孩子爸爸的新闻。在两件事件的背后,爸爸的缺位,父爱的缺失,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硬伤。
妈妈不可否认的重要,但很多女性却是一路孤独将生与育这条路的走到了最后。“你是怎么当妈的”象是句魔咒,让多数女性在牺牲与自我价值的纠结中深度迷茫。而事实上生或者育一直都是两个人的事,如果杀害母亲高三生的爸爸,在妈妈陪读的时候多些关注,了解儿子学业的压力,缓解一下妈妈的焦虑,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癌症妈妈能看到孩子爸爸陪在身边,也许病情也会好转,而不会在弥留之际还在担心孩子无依。
孩子爸总说我没时间陪孩子,但陪伴更讲究的是质量。
孩子爸总说我照顾不了那么多方方面面,但其实父亲更多给予的是勇气和力量。
孩子爸总说我觉得我自己都不是那么完美,但其实尽力而为就好。
不管的借口很多,责任却不容推卸。 如果有一天,让你的孩子写下父亲在他心目中的样子,每个爸爸是不是该反省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是否扮演好了父亲的角色。如果有一天,让你的孩子回忆起你,是否该认真想想除去物质,是不是该给孩子留下些精神世界的种子。这种子关乎力量,勇气,理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