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与其吸毒,不如锻炼。)
对中国人来说,最臭名昭著的毒品是鸦片(即阿片),用罂粟果汁制取的。这种美丽花卉结的果实,最初是用来作为镇痛、止泻、止咳的药物的。当然古人也很快就发现,吃了、吸了鸦片会让人感到愉快,因此上瘾。鸦片具有这些作用,是因为里面含有某些阿片类生物碱。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在19世纪初被提取了出来,是人类提取的第一种生物碱,也就是吗啡。人们一直想找到一种具有鸦片的镇痛作用又不让人上瘾的物质,吗啡最早就是想作为不能让人上瘾的鸦片替代品的,但实际上它比鸦片还容易让人上瘾,这大大限制了吗啡作为镇痛药的用途。
于是有人想,能不能对吗啡做一些化学改造,制造出不上瘾的替代品呢?到19世纪快结束的时候,拜耳公司的研究人员给吗啡加了两个乙酰基团,研发出了二乙酰吗啡,取名叫海洛因。拜耳公司把海洛因作为不会上瘾的吗啡替代物和止咳药推销。但很快地,就发现海洛因进入体内后迅速被代谢成了吗啡,实际上是吗啡的强效形态,比吗啡更容易让人上瘾。但是放出来的魔鬼是收不回去了,海洛因从此成了使用最广泛、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为什么吗啡、海洛因这些阿片制剂会让人上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些研究发现,摄入阿片物质后,它们会在大脑积聚,意味着在大脑神经细胞中存在着能和它们相结合的受体。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这种受体被分离了出来,就命名为阿片受体。阿片并不是人的生存必需品,人体当然不可能会专门为阿片预备了受体。但是为什么体内会有阿片受体?合理的推断是,体内含有某种能与阿片受体结合的未知物质,它具有类似吗啡的作用,又具有生理功能。几年后,这种物质被分离了出来。它是一种肽,是体内原有的,具有类似吗啡的作用,所以就被叫做内啡肽。后来又陆续在体内发现了类似的脑啡肽、强啡肽。
内啡肽的主要功能是镇痛。疼痛虽然很讨厌,却是生存所必需的警戒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哪个地方受伤、有病。但是如果疼痛过于剧烈、持续时间过长,却又会影响到生存。例如,如果斑马被狮子咬了一口就疼得跑不动的话,那是必死无疑的。所以大脑中枢一旦收到了疼痛的信号,又会释放内啡肽等物质去镇痛。镇痛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切断疼痛信号的传递。疼痛的信号是通过脊髓神经传递的,脊髓神经上面有阿片受体,内啡肽与其结合,就能阻遏神经信号的传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信号都能被切断的,特别是伤害比较严重的时候,大部分疼痛信号还是会传递到大脑中枢。这时还有第二种镇痛途径,那就是改变对疼痛的感知,虽然知道疼痛还在,但是不把它当回事了,不会感到痛苦,甚至还感到愉快。内啡肽通过与大脑某些区域的阿片受体结合,刺激释放出令人感到愉快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让人觉得痛并快乐着。
吗啡是一种生物碱,其结构和内啡肽很不一样,但是由于能跟阿片受体结合,也能起到镇痛、产生快感的作用。海洛因如果口服的话,在消化道和血液里被代谢成吗啡,作用和吗啡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海洛因是注射的,由于它是脂溶性的,比吗啡更容易穿透脑血屏障,进入大脑后再被代谢成吗啡,与大脑的阿片受体结合,就能产生比注射吗啡更强烈的快感,所以海洛因比吗啡更高效、更容易上瘾。但是身体很快会对吗啡的使用做出适应,变得不那么敏感,吸毒者就必须不断地加大吗啡、海洛因的剂量才会产生快感。如果几个小时不使用海洛因,身体就会出现种种不适,也就是所谓戒断反应。所以海洛因很容易让人上瘾、产生依赖,让人从此对生活失去乐趣,吸毒成了人生的目的。海洛因用量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因为过量使用而导致死亡。
如果合成内啡肽,注射到实验动物,也会让动物为之上瘾,不使用也会出现戒断反应。所以内啡肽也可以说是一种毒品。不过我们体内自然分泌的内啡肽浓度很低,达不到吸毒的程度。如果从事激烈的运动,例如长跑、游泳、登山,最初觉得很疲劳,但达到一定限度后,人体也会分泌内啡肽,让人不觉得那么疲倦,而且有一种飘飘然的快感。所以有的人会对锻炼上瘾,而这是有益身心的上瘾。与其吸毒,不如锻炼。
2014.7.9
(识别下面二维码购买方舟子著作签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