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古典文献学微刊  ·  集刊 | ... ·  4 天前  
墨香中华  ·  《小白船》演唱:梦之旅合唱组合 ·  6 天前  
古典文献学微刊  ·  新书 | 《刘盼遂年谱》出版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更宜调息静心 常如冰雪在心——夏至的正善治养生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6-20 16:44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丙午月 戊寅日

 

 

早在几千年以前,人们在内文明的实证经验中,就已经对自然环境中火与水的平衡关系、降雨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水火,所以为阴阳之征兆,就是因为显态的水火源自于质象的水火;物相的水火,源自于质象的水火。质象的水火中含有阴阳的属性,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在显态观察阴阳属性的征兆。只有表现出了能量上水火阴阳的征兆,万物才开始进入到“三生万物”的状态,并且历代相传,治人事天,治物事天,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与秩序。祖先古圣这些修身实践者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既指导我们在体内进行修身和实践,也同时指导我们在身外治事的实践,构成一个内外结合的完整系统。


《夏至九九歌》有很多版本,告诉我们夏天气象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特点。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又称为初庚,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夏至九九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在我们体内,都是有所对应的。


 

立春、立夏、立冬皆以相生而代。至于立秋,则是以金代火。然而火克金,金自然畏惧火,所以每到庚日这一天金炁能量必然处于蛰伏状态而不活跃,这是因为义德金炁客观存在着庚阳与辛阴两种金炁能量。金炁能量取代火炁能量,是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古籍中有秦穆公于是日进辟恶饼的记载,是指在历史上的秦国,秦穆公就曾经让人在庚日这一天制作辟恶的饼子给他食用,这也就是顺应天时而控制饮食的一种方法。所以,在这些内涵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从而顺四时而动。要使身识、口识、意识都能够真正符合天地自然的度数信而动,才是学会了做一个真正的人。在做好一个真正人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去由庶人转贤人而实践“圣人之治”的修身方法。


 

唐代权德舆《夏至日作》:“璇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天道星辰无为而运,天德能量的五德五行在春夏秋冬四时之序的承载下交替而有规律地运行,此诗记述了早晨红色阳光普照的景象,并点明虽然太阳红如火烧,但是今天进入夏至,已经是物极必反而一阴又生于阳中。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是阳气至极之时,此后阳气逐渐衰降而消,阴气逐渐旺盛增长。


夏至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因为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开始死去(如夏枯草),阴阳交错,人易生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要神清气和,调适情志,怒气不生,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气机通泄没有障碍。如同仁木肝慈爱广施万物,礼火心光明坦荡,仁木与礼火相生而能量相济,这是夏天礼德火能量的同步相应。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为原则,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天气昼长夜短,中午适时午休,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嵇康所著《养生论》曰:“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心静自然凉”,就是很好的精神调养。


《内丹秘要》曰:“姤月为一阴始生之月也。阴气方生,喻身中阴符起缩之地。灵丹养成入口中,当驯致其道,遂归丹田,不可慌忙急速。”


《保生心鉴》曰:“五月属火,午火大旺,则金气受伤。古人于是时独宿,淡昧,兢兢业业,保养生臟,正嫌火之旺耳。”


 

夏至时节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夏为火、为长、属心、宜苦的五行生克关系,苦味食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至多汗,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臟搏动就会出现失常。《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时宜适量增食用酸味之品,以固表而降低损耗,适量增加进食咸味之品,以补充心血内的钠(盐)平衡。适量进食甘甜之品,以维持动力兴奋性。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夏季养生的关键,就在于调养好心肾这一对火与水的能量平衡中和。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夏季养生的关键,就在于调养好心肾这一对火与水——夏至口识养生

心中阴火邪风的清理导引方法——夏至身识养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夏至简述

身内阴阳二炁能量的运动,如果高度接近自然规律就会健康——夏至物候

芒种,以火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芒种简述

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芒种物候

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口识养生

芒种夏至天 走路要人牵——身识养生

芒种送花神 青梅煮酒香——芒种民俗

人类同样存在着种芒和芒种现象——芒种的寻根探源

如何学习中医才不会觉得太过复杂和庞大——芒种以后“霉湿之为病”的方法论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