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地产
读懂地产圈的各种隐秘杠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成都市两会建议议程、日程安排来了 ·  18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双彩虹刷屏!绝美画面惊艳全岛 ·  昨天  
新加坡眼  ·  2025年F1新加坡大奖赛演出阵容曝光!权志 ...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四川发生地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地产

宁波、南京、合肥、苏州,谁是长三角下一匹黑马?

杠杆地产  · 公众号  ·  · 2024-06-24 19:08

正文

文|雪莉 文章来源|大胡子说房

长三角真的很强,这是公开的秘密。

而且长三角的强,强得非常均衡,随便扒拉一个城市,都能说出个产业 123 来。

上海作为绝对的老大,无非是好或者是更好,相反是老大之后的位次,争夺战才足够激烈。

在我看来,最有能力争一争的,莫过于: 合肥、南京、杭州、苏州以及宁波。

合肥为何上榜,后续可以听我狡辩(辩论)一下。

那么,到底是谁继上海之后的第二城?

好久没写过的城市系列篇了,坐好,发车。

城市强不强,要看命好不好。

因为天生好命远比后天努力更重要。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每一次的城市崛起,基本都靠区位,就和航运时期靠港口的城市崛起一样的道理。

所以城市实力的第一步,关键看区位。

五城,谁的区位更好?

只有两个城市可以角逐。

宁波和南京。

今年一季度,宁波以近百亿元的优势取代天津晋级全国第 11 位,离全国前十只有一步之遥。

直逼南京。

宁波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有实力的低调。

为何能如此牛逼?

很多人分析是工业底盘的强势支撑。

但再往深了挖一挖,说到底还是宁波的出身好。

宁波在长三角的重要性仅次于上海,底气就是宁波的港口优势。

宁波 - 舟山港,吞吐量已超过上海,是中国目前吞吐量最大的海港。

1900 年以前,宁波知名度一直大于杭州,如果穿越明朝,那宁波绝对就是北上广的存在。

海港城市的社会经济,大海就是生命, 拥有沿海区位优势的宁波,根本不可能被忽视。

整个长三角,不管是黄海海域的上海,还是江苏到山东南部都有大片大陆架延伸,海水浅,根本无法停靠大吨位的船舶,而且岸线平直,也缺少避风港。

相比之下宁波港港阔、水深、浪静、风平,而且还有天台山脉和舟山群岛,可以成为阻挡台风入侵的天然屏障。

这样天然的区位优势,注定宁波不可能被忽视。

所以宁波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直辖市, 但宁波却是一个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如此头衔给到宁波,足以可见城市地位,而背后是看好宁波的港口优势。

其次,是南京。

为什么是南京?

看一个隐形的指标: 交通规划。

因为 交通规划往往和经济排名无关,更多是城市区位决定的。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中,提及次数最多的除了上海,就是南京。

南京是整个长三角的门户,北京去上海,陆路必须经过南京,成都、重庆、武汉这一线去上海,也需要经过南京。

从这个角度来看,南京就像是坐拥了长三角的岔路口,你想到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多少都得经过南京。

并且通过京沪铁路,南京直接辐射到蚌埠等安徽北部,沪汉蓉通道,握住了合肥和六安等安徽中线,沿江通道,把马鞍山、芜湖、池州、安庆等安徽南部拉进来。

如果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放在一起来看,南京恰好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中心。

虽然南京在省内并不属于经济中心地位,但却起着连着其他省份的关键要塞作用。

所以南京这几年的交通路网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在建地铁这块,直接修到隔壁市了。

未来国家城市发展路径,必然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所以中心位置,辐射作用,至关重要。

也因此区位上,南京反而会更优于更靠近上海的苏州。

至于杭州、合肥、苏州的崛起,靠的就不是天生的好命了。

到底谁更牛, 长三角到底哪家强,不妨看看民众购买力强不强。

城市的第二条命,政策规划。

天生命好,那是吃了出身好的资本,但持不持续,要看老板给不给饭吃。

5 个城市来说,要真说政策倾斜。

我认为南京是政策给予最多的城市。

南京: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江北新区是建国以来直接给到南京国家层面的利好政策。

另外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加强省会城市功能,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也就是说,未来在政策倾斜上,南京的利好应该会比苏州要多。

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自然也会在强省会首位度的利好下,分得政策一杯羹。

但除此之外,杭州的崛起,更多还是靠自己。

杭州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城市,经济发展快速,离不开阿里巴巴 为代表的浙江民间资本。

杭州最发达的是电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这些成本低且来钱快的行业。

属于流量玩得转的那一挂,年轻有活力,既不差钱又会搞钱。

从经济发展上限来看,杭州成为第五座一线城市的潜力最高。

不过,杭州在政策上的倾斜不算多,但也比其他 3 座城市要好。

苏州属于自己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城市,以前靠环沪的优势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

后来凭借着和新加坡合作模式,走出了全国瞩目的工业园区,而且还拥有昆山这样全国百强县之首的加持。

苏州的工业产值一直很牛掰, 2022 年排在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和上海。

制造业一直是苏州的最强底气。

长三角城市中,苏州属于此前调控压制最狠,但这次放松得很有诚意,并且在过去楼市低迷期,苏州也依然能呈现出量价齐涨的状态。

这恰好能说明苏州这座城市的真实购买力,而且 苏州挨着上海,有不少来自上海溢出的卖家已经考虑出手了 ,所以打算进军长三角的,此时此刻,我会更建议盯紧苏州。

往期精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