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
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如果被
250
年前的大英帝国人民看到,天朝人民紧张兮兮地在小本本上记录,
“
两个月内电动车发生超
10
起自燃,其中蔚来
2
起,特斯拉
5
起,比亚迪
1
起
……
”
。
那得是多么尴尬的一个画面。
英国人民会微微一笑,用自带鄙视效应的北京口音说,“这就吓着了?姆们英国人刚学会在车里装个锅炉,从马车挪上蒸汽汽车的时候,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姆们都经历过什么啊?一万多起锅炉爆炸,你们这些外地人根本不敢想”。
如果被250年前的大英帝国人民看到。天朝人民在论坛上吐槽,“新能源汽车充电好浪费时间”。
英国人民一定会投来鄙夷的目光,用广东口音讲出下面的话“你们有没有搞错啊,好几百公里才充电啊。当年我们英国人民刚换上蒸汽汽车,多久充电一次?每跑十五分钟,就要停下来加煤哦”。
如果被250年前的大英帝国人民刷到,天朝人民在朋友圈里抱怨,根本没达到续航里程的电动车抛锚在马路上,这样真的很危险。
英国人民会发出爽朗的东北笑声,“这就危险了?我们刚换上蒸汽机车的时候,下坡经常刹不住车,你看我们谁怂了吗?”。
250年前,每到深夜,英国街头的大小酒吧,就飘出这样的歌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蒸汽汽车的向往”。
为熟木叫“光荣革命”?重要的是,为熟木叫革命?创新是破坏性的,锅炉是会爆炸的,革命就是要有牺牲的。
按照英国人民对蒸汽汽车的这个热爱,这得是当年大英帝国地面儿上,最火热的创业项目吧。
得有人站在PPT前给你看牛顿的大头像吧,这是科技的光芒,他得一往情深地跟你说,“再也不让自己的孩子走在满是马粪的马路上”吧。
得有从圈地运动里实现了财务自由的贵族,竞相给这个讲PPT的买单吧。
得有做凉席的一线网红女企业家,一把拉住三线锅炉生产商,说“哎呀大兄弟,我可找到你了,未来就是我们的了”。在一年后,为了事业的发展,想把大兄弟推到监狱里吧。
得有人瞄了瞄曼彻斯特郡的政府补贴,站出来说,烧煤这事儿不经家,我掌握一种特殊的母液,能让水直接自燃。
得有巨头各自布局自己投身蒸汽机车的小巨头吧,然后在敲钟的现场一起哗哗鼓掌,“蒸汽机车,这是未来最重要的交互场景”。
然鹅,蒸汽机车并不是一个那么好命的娃,它没出生在一个有互联网精神、风险投资,和地方政府补贴的年代。他没有吃过那样的资本盛宴。
关于蒸汽机车的一切尝试,都是靠着那年的贾跃亭和马斯克自己出钱,在一声一声的锅炉爆炸声中完成的——
从时速4公里的三轮汽车,到二冲程发动机,再到1829年,詹姆斯发明了时速25公里的蒸汽机车。
“行业成熟了,即将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了”,在行业会议上,蒸汽机车圈的大佬们纷纷表示。
成熟的意思可能是成了,也可能是熟了。
该开饭了。
如果被
1829
年的英国人看到,天朝电动车行业的大佬们,正对着麦克风认真地说,
“
到
2025
年前后,电池的平均成本可能会下到
100
美元
/kwh
左右,那就是行业爆发的时期
”
,他们只想惨然一笑,用陕北口音说,
“
这些个娃啊,脑子固执的很
”
。
就在看到了时速25公里的蒸汽机车,整个行业都在等待风口的大爆发时,一个根本不在蒸汽圈混的法国程序猿鲁诺阿尔,整出来一种叫内燃机的存在,并试图把这玩意儿应用到汽车上。
这样跨时代的尝试,当然,失败了。
蒸汽车圈的大佬们一起摇头“不成熟技术,不成熟技术啊,看我们都发展了多少年”。
然鹅,在鲁诺阿尔的发明26年后,一个站在他肩头的德国工程师,完成了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这个德国工程师,叫戴姆勒。
一个叫蒸汽汽车的风口,在即将迎来“产业爆发期”的前夜,成了伪风口。
昨天还站在身边那些面目可憎的竞争对手,忽然发现大家成了一个殉葬坑里的兵马俑。
不要问为什么在一个坑里,因为本来就在一个坑里。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坑斗。
这个蒸汽机车殉葬坑的故事,在今天电动车行业的从业者听说,也许只是一个证明他们多么生逢其时的典故。
纵然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这条赛道,有纯电动、电混、氢燃料、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等等分支可能。但当无人驾驶这四个大字戳在前面的时候,结果似乎已经落定,电动车将替代燃油车,成为未来汽车的唯一可能性。
人类这种动物,特别善于在阅读历史中,寻找别人的死因,和自己幸运的依据。
就算真的是这样的吧,但如果被110年前的美国人民看到电动车创业们,脸上那自信的笑容,他们大概只想沧桑一笑,用河南口音问一句,“你弄啥嘞,进了一家门,你就能上桌吃饭啊?”。
1893年亨利·福特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1908年,仅售850美元的福特T型车开始大量进入美国家庭,1929年美国汽车销量达到500万辆(相当于现在中国5700万辆的汽车年销量),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足鼎立的阵型基本呈现。
而在这3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里,有90%的品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连个浪花都没有。
在这3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里,通用汽车的创始人杜兰特在与摩根交手的过程中,被从公司扫地出门。
在这3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里,福特差点儿死在,曾经托起整家公司的T型车上。
在这3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里,克莱斯勒因为并购,差点儿拖死自己。
死,充满了必然。活下来,纯属偶然。
而后来者能理解的所有偶然,都是伪装成偶然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