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The Jam发行著名首专In the City
和其他朋克乐队不同,他们同时是
Mod Revival
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着装风格是精致时髦的。
78年专辑All Mod Cons
更是热卖,后面更加主流,就不再赘述。后面风格已经不局限在朋克了,大家自己听吧,还算挺好听的。这个转变我也挺好奇不过没去仔细了解下,有熟悉他们的帮忙讲下,为啥首专和二专以后差距那么大。
其实听他们首专的歌,我有点想起 Britpop,尤其是 Pulp,还有地下婴儿......
首专的朋克味道还很足,The Clash、Ramones都能听得到。
到这张时候,他们更加成熟了吧,风格上也开始不那么朋了,旋律超级棒,每首都值得听听。风格上,有几首小歌谣都很不错,剩下的归入 Power Pop 比较合适的。
当年是 UK #6。他们还有几首没收入专辑的单曲也销量不错。乐评方面也是一水儿的高分五星评价。Q 杂志百佳英国专辑#50,NME 年度推荐#2,NME 500专辑#219。
当年的成绩一般吧,UK#22,US #127,不过也是乐评高分作品。其中最火的单曲I Love the Sound of Breaking Glass是 UK #7。另一首知名单曲So It Goes ,虽然没上榜,但因为签约于Stiff Records独立小厂,所以也被认为是 DIY 潮流的开端者之一。
Nick Lowe也是英国的美式新浪潮中重要的大佬级人物,主业是制作人,自己的作品也有10几张。
[英] The Police 发行著名首专Outlandos d'Amour
写朋克时候写过这张,融合雷鬼的这张专辑,带着朋克和新浪潮的气质,也是当年重要的作品之一。
当年成绩 UK #6,US #23,销量过百万。当时乐评不高,认为个人技术不错,但是雷鬼+朋克的融合模式并不被乐评届接受,幸好后世乐评也算不错,滚石500专辑也列为#428(#434老版本),和最佳首专#38。
其实不同于大家(可能只是我吧)的想象,他们一共才5张作品,都属于新浪潮时代,83年最后一张作品,包括人人都听过的Every Breath You Take,86年就已经解散了。
[苏格兰] The Rezillos发行首专Can't Stand the Rezillos
这张流行朋克风格的作品,在当时的脏乱差左翼倾向朋克大潮中很独树一帜,后世也当做新浪潮的开篇作品之一来膜拜。当时 UK #16,热门单曲Top of the Pops。
这个乐队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初创来自艺术生、时装设计生等各种学生,签约在美国的新浪潮大厂 Sire 唱片,录音也在纽约完成,音乐上受到Talking Heads 、 the Ramones的影响。一些 Bass 总让我想起英国朋克们比如 Gang of Four。
很可惜,乐队发完首专就分裂了,主创、吉他手Callis,和贝斯手,鼓手先组了乐队,然后吉他手后来加入了The Human League,而其他人(包括之前离队的队友)另外组了the Revillos继续。
看到没,我就烦布衣那样两边撕逼的,有骨气就都别用。
79年专辑是78年解散专场的现场录音。
The Revillos则在80年发了首专Rev Up,影响力不大,不过乐评也还不错。
Talking Heads发行二专More Songs About Buildings and Food
事情的起因,是他们的录音demo辗转来到David Bowie和 Iggy Pop那里(话说我咋老觉得他俩不仅仅是基友,而是真是一对呢?),Bowie 本来想自己制作,但是正忙拍电影,然后推荐给了 Brian Eno...... 而 Brian Eno 则自掏腰包承担了乐队来德国录音、制作的机票和费用(当然了,日后拿专辑分成),David Bowie 也在周末抽空帮忙制作了2首歌。
而这张其实更后朋的专辑,和新浪潮挂钩的部分,几段合成器都来自 Brian Eno......Eno给每首歌都弹了合成器,但是乐队当时不喜欢(尽管后来的访谈认为这些声音很酷),最后只用了两首而已。
这张专辑,在英国卖到#12,在老家美国则只有#78。日后,这张专辑的评价也颇高,进入多个历史榜单。
79年二专Duty Now for the Future
,继续使用了合成器元素,也被广泛铭记,而这张专辑的吉他,他们自称,把吉他当做合成器的一部分来用,你甚至听不出它是吉他(其实个人觉得不然,一听就还是吉他)。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则是 David Bowie 的 ziggy 等几张经典作品的合作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