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OWER4EDU
感谢关注POWER教育,POWER是映魅咨询旗下的教育科技第三方服务品牌,为您提供最快、最酷、最有前瞻性的国内外教育科技新闻和行业研究报告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微信又上线新功能!你用了吗? ·  昨天  
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25年度山西科技创新券开始兑现 ·  昨天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今晚24时!四川油价将调整!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在成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有哪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OWER4EDU

好未来张邦鑫: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人工智能将会融合教育

POWER4EDU  · 公众号  ·  · 2018-07-20 18:33

正文

欢迎关注映魅咨询(IMC)旗下教育科技媒体“POWER4EDU”官方微信:power4edu,做不一样的教育科技媒体,看不一样的教育科技


在7月18日举行的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上,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发表了“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人工智能将会融合教育”主题演讲。张邦鑫表示,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前沿科技正在重构教育模型,帮助老师从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创造力的事情和真正创造价值的事情上来。而好未来的目标,就是研究学习的科学,让学生科学地学习。


图. 张邦鑫在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

主题演讲现场


以下为演讲全文:


教学过程一直被认为是个黑盒子或者灰盒子,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数千年来对于教育的过程一直无法分工,基本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解构。


现在,很多行业因为分工而变得细致,行业的效率会带来巨大的提升。比如汽车生产的流水线;再比如到医院看病,原来在中医时代,一个医生几乎可以看所有的病,现在首先要分诊、分科室,然后做验血、拍片等各种检查,之后才是医生诊断、治疗、护理......分得非常细致。实际上,教育分学科早就实现了,但受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教育相当于还处在一个医生望闻问切、治疗、护理都解决的阶段。


好未来的使命是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低价格、高品质的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够真正推进教育公平和普惠,真正惠及更广泛的家庭和贫困地区学生。


图.张邦鑫在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好未来探索到目前为止,有一些粗浅的思考,也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


一、数据化是教育分工的基础


没有数据的教学很难有针对性。近期与一些学者交流,谈到“未来学校”的建设,首先要构建学生的数据画像。如果我们没有学生的学习数据,在教学中就无法大规模地实现因材施教,也无法实现教学的分工。因为老师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无法记住那么多学生的信息,也无法解决每个人的具体问题。


近年来,好未来在这个方向做出了一些投入和研究,比如通过ITS(智能教学系统)、云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完成课前预习、复习,例如好未来的“魔镜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让老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


“学习”和“教育”不太一样,“教育”是一个社会对人自上而下的要求,学生是被教育的;而“学习”是一个人自下而上的要求,是“主动想学习”。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双师模式我们正在重构“学习”模型,正在解决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几年前,好未来推出了双师模式,让一个“主讲老师”可以给一百个班乃至更多的班级上课,每几十个学生可以在线上或者线下配一个“辅导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学生课堂的“学”,“辅导老师”负责学生课前与课后的“习”:课前带学生预习,课上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讨论,课后帮助学生复习、判作业、给学生进行答疑。


“学习”两个字,在今天因为互联网实现了分工。从前的学习,由一个老师负责,而今天分成两个或多个老师负责。这是人类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首次在学习上产生正式分工并且开始被大规模使用。目前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和家长对双师满意度与原有模式不相上下,甚至在一些地区满意度数据更好。


三、人工智能将会融合教育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谈“教”和“育”,“教”更多指的是教知识,“育”更多指的是育人,培养人的多元能力、品格、综合素养等。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止拍照搜题、手写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更是可以一定程度地实现直接的知识传授。


好未来已经尝试了一些人工智能的课程,通过AI老师和学生实现人机交互,学生也比较欢迎。在双师的基础上,我们判断在传授知识这件事情上,AI具备相当强的胜任力。我们这样的课程被用于边远地区支教的时候,较大幅度地解决了当地优秀师资稀缺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教知识”将是“AI+”的模式,而“育人”则完全以老师为主体,属于“+AI”模式,AI为老师赋能。


未来是人机协同、人机融合,而不是机器取代人。人工智能也许翻译为“机器智能”更准确,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差距非常大。人类智能的维度高出人工智能很多倍,也许某一个特定命题领域人类比不过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但人类的全面性,人类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人工智能无可取代的。所以,科技和人工智能正在将老师从繁重、低效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做有创造力的事情和真正创造价值的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成都发布  ·  微信又上线新功能!你用了吗?
昨天
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25年度山西科技创新券开始兑现
昨天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今晚24时!四川油价将调整!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在成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有哪些?
5 天前
采采  ·  这就是爹和妈的区别!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