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全球范围内,虽然由于储能消费增速的追赶,调整后碳酸锂过剩量收窄,但过剩格局未改。整体看,二季度供应过剩格局延续,但由于下游旺季产量增速恢复,过剩量明显收窄。
从利润来看,由于澳矿结算方式由Q-1变为M-1,矿价成本与国内锂盐价格联动性加强,国内冶炼厂不再过于被动,当前价格,国内外采锂辉石和锂云母,均有微利,产业运行相对健康。
从库存情况来看,一季度处于高库存状态,明细看,多数库存累积在锂盐厂,下游原料库存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当前市场依旧认为下游如有集中补库,价格弹性还是会比较大。
从市场结构来看,从12-1-2-3,4-5-6-7,8-9-10-11依据集中注销仓单分类合约来看,碳酸锂基本已经转为Contango结构。
综上,从当前供需以及利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二季度下游消费提振价格波动密集区间将上移至【100000,125000】,考虑到全年供需过剩的格局,且上波下跌过剩产能尚未有效去化,所以依旧以逢高沽空为主操作,上游生产者可等待价格高位介入套保操作锁定加工利润。
1.1 期价走势:供需矛盾不突出,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走势
今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运行相对平稳,1月开始到2月中旬结束,盘面价格一直在9-11万区间窄幅震荡,2月中旬(也就是春节过)后,受海外部分矿山减产、停产以及江西地区环保因素影响,市场对供应产生担忧,叠加3月下游排产环比大幅提升,供应过剩量收窄,市场乐观情绪起,盘面价格重心抬升,一度涨至125000元的高位,后随着江西地区环保影响的逐渐反应,价格回落,随后盘面价格在10-12万。
1.2 现货市场:现货报价方式处于过渡阶段,电工价差持续收窄
今年一季度,盘面持续底部运行。期现贸易商的介入使得现货报价略有变动,部分企业报价开始采用期货+升贴水的报价方式,仓单货多报升水,低至平水;可交割现货货源多报贴水1000至2000,这与我们直接跟送期现价差得到的数据略有偏差。前期由于电工价差较大,使用工碳加工电碳具有较好利润,所以工碳表现紧张,二者价差也因此收窄,当前电工价差跌至5000元/吨的水平,工碳加工电碳基本已无利润。
2.1 海外矿山:成本问题澳洲部分矿山减产
今年以来,国内锂盐价格持续低位震荡,海外尤其是澳洲高成本锂矿减产消息不断。1月初,澳洲锂矿商Core宣布暂停旗下Finniss锂项目。Finniss项目于2023年一季度产出首批锂精矿,全年产量6万吨,折合0.75万吨LCE。1月底,全球最大的锂矿山Greenbush下调2024财年的年产量10万吨至130-140万吨,此前财报预计产量140-150万吨。2月下旬,Mt Cattlin由于成本压力下调年内产量指引至13万吨,此前财报预计产量为22万吨。所以针对一季度传出减产或停产的消息,我们在此次季报中将澳洲矿山全年产量进行了调整,具体数据如下:
通过梳理澳洲各大矿山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年初我们预计澳矿总产量350万吨以上,经过一季度调整后,全年产量预计在326万吨,同比去年的312万吨增长4.49%。澳洲六大矿山部分减产和停产带来了一定缺口,但据了解,巴西Sigama项目已经在23年年底达产年产量27万吨,以及非洲等项目超预期增速可以完全弥补澳矿减产停产带来的缺口,这些项目我们还会持续追踪。
南美盐湖以及非洲硬岩石暂无更改,依旧维持年报中的产量预估数据。具体如下表所示:
2.2 中国锂资源:江西环保叠加利润因素,产量增速慢
国内主要的主要锂资源有四川的锂辉石矿、江西地区的锂云母矿以及青海的盐湖卤水。当前国内云母年度产能38万吨,锂辉石冶炼产能40万吨,盐湖15万吨。今年以来,江西地区环保以及利润因素影响其产量的释放,但考虑到江西大厂生产未受到影响,年内九岭、宁德以及永兴的项目增量还有望正常生产,我们对于云母的年内总产量未做调整。但是江西地区尾矿问题依旧是个长期难题,中小型生产企业受到原料以及利润影响较大,难以给到较多增量。国内碳酸锂其他各主产区(四川、青海等地)生产基本稳定,尤其是澳矿定价改变后,国内外采成本降低,冶炼积极性较高,一季度锂辉石冶炼给到的增量高出市场预期,综合考虑,对于国内产量预估我们暂且维持年报中的预估数据。
2.3 全球需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符合市场预期
2024年2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77.3万辆,销量同比下降7.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4.0%;1-2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82.8万辆,销量同比增长21.0%,新能源轻型车渗透率达15.6%。2023年全年全球新能车汽车销量1428万台,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22%。其中,中国全年销量887万台,继续大幅超越欧洲和北美洲的销量,中国新能源车总量优势明显。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63.5%。
2024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0.7万辆,同比增长29.4%,市场占有率达到30%。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2.5万辆,同比增长34.3%;新能源汽车出口18.2万辆,同比增长7.5%。
动力电池方面,全球资讯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51.5GWh,同比增长60.6%。2024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0.3GWh,累计同比增长32.0%。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9.5Wh,占总装车量38.9%,累计同比增长60.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30.7GWh,占总装车量61.1%,累计同比增长18.6%。
从今年前两个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增速来看,21%的实际增速基本符合年初20%上下增速的市场预期,同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正极材料都以去库为主同时维持低库,这与我们年初的预期一致,所以我们维持年初对新能源汽车对碳酸锂的消耗评估。
2.4 全球需求:储能相较去年前三季度增速加速,全年增速调整
根据EVTank最新数据,2023年全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224.2GWh,同比增长40.74%。受国内外新型储能需求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储能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占到96%的市场份额。由于储能系统尚不受美国IRA发暗中“敏感外国实体”相关政策的制约也就是说美国尚未限制从中国进口储能代持,所以中国储能电池制造商在没欧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市场前景较好。
从能量容量规模上看,2024年2月我国新增中标2.1GW/7GWh,能量容量中标呈现同环比激增,平均储能时长上涨至3.4小时。储能EPC中标项目:2024年2月新增储能EPC中标量1.5GW/3.3GWh,平均储能时长为2.1小时,同比增幅为72%/92%。储能系统中标项目:2024年2月,储能系统新增中标量540MW/3.7GWh,平均储能时长为6.9小时,同比增长109%/380%。
储能电池方面,由于受到抢装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四季度储能增速有加快,所以,我们将年报中的2023年全年出货量以及年度增速进行了调整,同时对于2024年的预估出货量以及增速进行了调整,具体数据如下: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储能需求有加快步伐的趋势,因此我们结合去年全年的运行速度以及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对今年全年的储能增速做出了调整,对于碳酸锂需求量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2.5 电池:国内电池产销增速放缓,出口明显受抑
2024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运行整体增长,但受到春节假期影响,2月动力电池产、销、装车量等市场情况不佳。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108.8GWh,累计同比增长29.5%。
2024年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94.5GWh,累计同比增长26.4%。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83.9GWh,占比88.8%,累计同比增长31.3%;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6GWh,占比11.2%,累计同比下降2.3%。
2024年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6.6GWh,占前2月累计销量17.6%,累计同比下降13.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6.3GWh,占比98.1%,累计同比下降1.9%;其他电池累计出口0.3GWh,占比1.9%,累计同比下降88.2%。
3.1 锂矿:结算方式改变,海外矿加速进入国内
今年一季度锂辉石矿底部运行一段时间后反弹,目前澳矿已经从900美元/吨的底部运行至当前的1050美元/吨的位置,由于当前部分矿的结算模式已经由Q-1变为M-1,所以矿价追随锂盐走势更加紧密。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月中国锂矿石进口数量为30.4万吨,环比减少60.3%,同比减少6.6%。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13.1万吨,环比减少64.1%,同比减少50.6%。从尼日利亚进口3.3万吨,环比减少16.1%,同比减少7.4%。从津巴布韦进口11.5万吨,环比减少20.9%。1-2月中国锂矿石进口数量为107万吨,同比增加42.9%。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49.6万吨,同比减少16.4%,从尼日利亚进口7.2万吨,同比增加18.5%。从津巴布韦进口26万吨,同比增加2091%。2023年全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401万吨,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等国,同比增长约41%。
3.2 碳酸锂:原料冶炼碳酸锂增速分化明显
根据SMM数据,2月国内碳酸锂产量约32,475吨,环比-21.8%,同比5.4%;1-2月国内碳酸锂累计产量73,998吨,累计同比10.9%。预计3月国内碳酸锂产量约42,403吨,环比30.6%,同比41.6%。今年一季度国内碳酸锂总产量11.64万吨,同比增长20.41%。其中,锂辉石产碳酸锂4.8万吨,同比增长48.6%;云母产碳酸锂3.16万吨,同比下滑6.5%;盐湖提锂2.22万吨,同比增长33.65%;回收产1.46万吨,同比增长4.55%。很明显云母产碳酸锂在一季度受到了当地环保影响,产量呈现了下降走势。当前价格,外采锂云母以及外采锂辉石均有利润,市场预期4月产量在3月高排产的基础上会有进一步恢复。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月中国碳酸锂进口数量为1.16万吨,环比增加11.4%,同比增加22.5%。其中从智利进口0.9万吨,环比增加49.1%,同比增加7.3%;从阿根廷进口0.25万吨,环比减少40%,同比增加149%。1-2月中国碳酸锂进口数量为2.2万吨,同比增加2.1%。其中从智利进口1.5万吨,同比减少20.4%,从阿根廷进口0.66万吨,同比增加179.3%。2023年全年净进口碳酸锂14.91万吨,同比增长约18.6%。
3.3 下游消费:正极材料以及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生产情况
国内下游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包括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锰酸锂正极材料以及电解液六氟磷酸锂。今年一季度三元正极材料总产量达16.99万吨,同比增长27.4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产量48.55万吨,同比增幅99.41%;钴酸锂总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53.30;锰酸锂正极材料总产量1.72万吨,同比增幅46.72%;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总产量3.09万吨,同比降幅9.3%。
4.1 库存分析:库存去化+低库依旧为主基调
2023年国内锂电池库存164.5GWh,其中动力电池130.4GWh,储能电池34.2GWh。今年1-2月份电芯库存呈现下降趋势,动力电芯去化至121GWh,储能电池去化至33.9GWh。但是,电池正极材料库存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这也是正极材料企业对碳酸锂维持低库存的从明细看,冶炼厂4.2万吨,下游1.9万吨。整个链条库存去化仍需时间。
4.2 供需平衡:全球储能增速上调,不改过剩格局
今年一季度,供应端虽然澳矿以及国内云母有减产停产现象,但由于其他项目有超预期发力,所以供应端未做调整;需求端由于储能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一季度有向好表现,所以对储能电池用碳酸锂量进行了上调,所以整体过剩量有所下调,但这并不影响全年的全球范围内依旧处于过剩格局,同时2024年过剩量依旧高于2023年。
4.3 供需平衡:国内过剩量收窄,二季度有望迎来年内高光时刻
今年一季度来看,国内碳酸锂维持供应过剩的格局,今年一季度整体过剩量在收窄,3月,下游正极材料厂的环比增速明显快于供应端增速。二季度,预计下游正极材料厂继续好转,供应过剩量持续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