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人生“三赢”段永平 ·  昨天  
拾榴询财  ·  新一轮户型革命来了!还有这么炸裂的房子 ·  3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只赚不亏: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 ·  2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只赚不亏: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好运的原理:偶然+正反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穷人思维就是把钱看得太重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4-19 20:55

正文


作者:周昶帆

来源:北极光阅读(ID:kanbeijiguang)


随着成长,钱之外的资源相比起来会更稀缺,有钱的你得学会投资去买入其他稀缺资源,为自己买入一个持续的未来。


只有脱离单纯关注钱的“穷人思维”,建立起来钱—时间—知识技能和情感人脉的通路,用一种不断投资未来的思路做事情,才能在未来有更多的改变。


1


刚刚工作的时候,学习时间管理。


我看日本作者胜间和代写的《时间投资法》,其中有个说法是,“要不惜代价去创造时间,为了创造出时间你要舍得打车”。


第一眼看到这个说法时,不理解,当时想这不是笑话嘛!


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薪水没多少,让我打车?


作者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在北京打一次车一顿饭的钱就进去了,还为了节省时间,时间有那么金贵吗?


后来,工作了没几年,改变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像作者说的那样,我开始非常认可花钱买时间的理念了。


而发生这样改变的原因是,收入变了,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稀缺了。


思维模式随之改变了。



2


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打车上下班确实奢侈。


况且,刚入职场那会,一天工作完之后还能看看剧,刷刷微博,过得没那么紧迫。


相反,作者胜间和代,她是日本前麦肯锡和前JP摩根员工,标准意义上的金领阶层,辞职后还从了政。


打车对她来说很值,她在书中还提出骑自行车出行节省时间,买个导航仪配上,这样不堵车,去近的地方很快。


她在书里写到,如果要比较干一件事情、买一个东西值不值的话,一个方法是计算你的时薪来对比。


所谓小事用脑,大事从心。


找个对象,选工作看自己喜不喜欢,买个小东西考虑值不值的问题,要理性地想,就按市场价比就可以了。


而用时薪衡量,是因为时薪反映的就是市场对你的价值的认可度。


比如月薪1万元,一个月工作22天每天9小时算下来,时薪是50元左右。假设你想买个好本子,要50元,贵吧?


但这个本子有特别的模版格式设计,不用你每天拿尺子画线了,它未来至少能节省你一小时,这时候你就该把它买下来,而不是买个大路货的笔记本,自己天天画线。


打车的逻辑也是这样,这是一个算经济账的思维,买入时间这种更稀缺的资源。


通过购买别人的服务,节省自己的时间。



3


具有“富人思维”的人持有着相对稀缺资源更有价值的理念。


舍得花钱,买服务,买时间,买知识、买培训,买信息,舍得花钱培养深度关系,而不是泛泛的社交。


在富人的思维里,钱只是实现目标的资源之一。


在钱面前,时间、人情、知识技能和商业信息都是生产资源,钱可能都不是最值钱的。


做成了事情,钱自然地就随之而来。


与“富人思维”不同,时间之外,“穷人思维”还吝啬于花钱在教育培训上,吝啬于花钱买知识、信息,吝啬于买服务,时间不知道用来做什么,就大量挥霍。


凑热闹,看八卦,为别人操碎了心,让网上的广告商把他们的时间都收割了。


说起来,建立“富人思维”和脱离“穷人思维”并不容易,我们都有环境的局限性。


但即使是穷学生阶段,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思维,更别说职场人了。


比如,每个月能否拿出一二百元作为教育基金,用来买书或者上需要的网络付费课?


可不可以打工赚钱,不向父母伸手,也积累一些社会经验?


可不可以不在网上闲逛,把自己的时间以超低价送给广告商,而多去学点有用的东西?



4


思维都是根深蒂固的,而且自己难以觉察其中的问题。


我身边认识的很多老人,尽管儿女收入非常高,每月都给他们很多钱,但他们仍保留着上个世纪物质稀缺时代的习惯,要省钱,要囤积东西,怕将来用得上。


这都是他们那会儿穷的时候养成的应对稀缺的策略。


家里没用的东西舍不得扔,塑料袋、油桶、鞋盒子要囤起来留着放东西。


不再穿的衣服塞满了衣柜,每次换季整理都累得够呛,想着送给哪个亲戚,可是这年代了谁要啊?


“穷人思维”穷怕了,买东西图的是单纯的便宜,理论上是可以更少资源买更多数量。


看到打折促销和附赠小礼品就兴奋,就不理性了,有买一送一还便宜的就绝不考虑那个价格高的但更合身份、效用更大的东西,不占这便宜心里就难受。


结果呢,买回来一堆用不上的东西,还占地方,而下一回再去,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即使现在有钱了,不再穷了,但惯性思维很难改过来。


不单自己这样,可怕的是,这种思维也会言传身教影响下一代。



过年朋友聚会,有的人会想把孩子支出去,怕给朋友带来负担,因为自己没机会给对方红包,数年都如此,而有的人,不管什么场合,每次都带着孩子,而且还伸手主动要红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来占便宜了。


这就是没摆对感情的位置,一味占钱的便宜。


这些人也并不穷,他们是小富,攒了一些家底,但遗憾的是,“穷人思维”却在一代代地传递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