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探讨了数据产权及相关问题,通过横向分层和纵向分阶实现从原始数据到数据应用的解耦,创造性地提出“数据三三制确权法”,突出了数据产权领域法律和技术的相互交融。本书可为数据产权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探讨了数字社会中个人信息的客体属性、权利属性以及财产价值的外化路径,并对数据确权问题做了初步尝试性探索,引出了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保护和财产权益分配的平衡问题的关注。
本书通过对数据资源的合理界定,提出了信息集合的概念,并针对信息集合上财产利益保护的正当性和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数据要素上权益保护和数据要素合理流通间的平衡。
本书深入探讨了大数据引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领域,同时涉及个人自治、非歧视以及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作者提供了对欧盟隐私和数据保护法律框架的价值基础和规范结构的全面了解,并提出了应对大数据问题的综合性方法。
包括《十一长假阅读推荐书单》等,涵盖了不同领域和题材的书籍,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点击
蓝字
关注
十一长假结束,又回到了读书学习的日子。推荐五本书,它们把本来零散的知识体系化。
数据产权论
申卫星,陆志鹏 著
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9787100243216
内容介绍
本书深入探讨了数据产权及相关问题。通过横向分层和纵向分阶实现从原始数据到数据应用的解耦,创造性地提出“数据三三制确权法”。
·
横向分层
:从客体、主体、内容三方面对数据与信息、数据的来源者与处理者、来源者所有权与处理者用益权进行分离。
·
纵向分阶
:以企业数据用益权为基础权利,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利用、数据产品交易构建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阶段分层确权格局。
本书突出了数据产权领域法律和技术的相互交融,将数据产权的法律制度和技术实现进行有机结合,为数据产权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通过独特的框架和多维度的探讨,本书可为数据产权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数据确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立法、实践及理论现状:讨论基础与问题所在
一、政策与法律现状
二、实践现状
三、现有的理论讨论
第二节 数据确权的必要性探析:数据权利化的比较优势
一、定分止争:克服“公地悲剧”,走出“丛林法则”
二、矫正市场失灵:基于科斯定理建立数据流通利用的有效市场
三、有恒产有恒心:基于财产规则与激励理论的考察
四、突围数字矩阵:数据确权是重塑数字空间的根本保障
第三节 数据确权困境的破局之维
一、数据确权困境的缘起
二、数据确权思维转型:从平面化到层级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数据的内涵、特征及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 数据的内涵
第二节 数据的特征
一、非竞争性
二、非排他性
二、非消耗性
第三节 数据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一、数据与信息的区分
二、数据和知识的区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产权的权利架构:以“三分离”为中心
第一节 数据产权的不同设计路径
一、外部规制模式及其不足
二、内部赋权模式概述与评析
第二节 数据产权赋权路径的应然选择
一、数据产权作为一项新物权
二、数据产权与其他保护路径的关联
第三节 基于权利分割理论构建数据产权
一、数据产权一元结构的困境
二、产权的历史演进规律:权利分割模式
三、数据产权要素的三次分离:权利客体、主体及内容
四、难点分析:个人是否享有个人数据所有权
五、数据产权: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第四节 数据产权的具体权能
一、数据所有权的权能
二、数据用益权的权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确权之路:以“三阶段”为脉络
第一节 数据资源阶段:数据资源“所有权+持有权”的分置结构
一、数据资源所有权的确权路径
二、数据资源所有权的实现机制
三、数据资源持有权的取得方式
第二节 数据集合阶段:数据加工使用权
一、数据集合加工使用权的取得与实现机制
二、数据集合加工使用权的登记及效力
第三节 数据产品阶段:数据产品“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置结构
一、数据产品为独立的权利客体
二、数据产品所有权的生成路径
三、典型案例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产权登记
第一节 数据产权登记制度概述
一、数据产权登记是我国数字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数据产权登记在我国政策上的可行性和实践做法
三、数据产权登记的功能
第二节 数据产权登记的客体
一、数据分层登记机制
二、数据集与数据账户
第三节 数据产权登记的主体
一、数据产权登记的负责机构
二、数据产权登记申请主体
三、数据产权登记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
第四节 数据产权登记的类型和效力
一、数据产权初始登记
二、数据产权变更登记
三、数据产权注销登记
第五节 数据产权登记的技术保障措施
一、区块链
二、数字水印
三、智能合约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据流通利用
第一节 数据的许可使用
一、数据许可使用的具体方式
二、不同类型数据的许可使用
第二节 数据产权的转让
一、数据所有权的转让
二、数据用益权的转让
第三节 实践探索:数据信托
一、数据信托的模式构造
二、数据信托的法律规制
三、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数据产权的
第一节 数据产权的必要性
一、护航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充分释放数据价值的有效手段
三、防止数据权利滥用的重要保障
四、数据产权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数据合理使用制度
一、数据合理使用的含义
二、合理使用的具体情形
三、“合理”的判断标准
第三节 数据法定许可制度
一、数据产权法定许可概述
二、数据法定许可的具体情形
第四节 数据强制许可制度
一、数据产权中的强制许可制度
二、数据作为必要基础设施
三、FRAND原则与数据定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数据运营方案设计
第一节 数据要素三级市场总体架构
第二节 数据要素市场参与主体
一、交易活动主要参与主体
二、市场生态合作者
三、市场监管者
第三节 三级市场数据要素流通运行
一、数据资源市场运行
二、数据元件市场运行
三、数据产品市场运行
第四节 数据要素估值与定价
一、数据价值评估基本方法
二、数据元件价值评估和定价
三、数据要素三次定价
第九章 数据运营技术支撑
第一节 数据产权运行体系的技术实现机理
一、以“解耦”为核心的技术理念
二、以数据元件为核心的解耦技术路径
第二节 数据运营技术支撑体系的构想
一、数据资源阶段的技术运行体系
二、数据元件阶段的技术运行体系
三、数据产品阶段的技术运行体系
结语
后记
数据权益与数据交易
程啸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9787300329536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对我国及国外(主要是欧盟和美国)最近十年来(2013-2023年)在数据权属和数据交易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综述,以期梳理学术研究脉络,形成某些学术共识,继而在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增量的学术研究。本书共分为五编、十四章。第一编为“导论”,主要讨论了研究数据权益和数据交易时必须解决的基本概念问题,同时也对数据权益体系进行了介绍。第二编为“个人数据权益与个人数据交易”,包括三章,分别研究了个人数据权益、个人数据的授权机制以及个人数据的交易。第三编为“企业数据权益与企业数据交易”,包括四章。第四编为“公共数据权益与共享开放、授权运营”,包括三章。第五编为“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跨境流动”,包括两章,分别对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与数据跨境流动进行了研究。
目录
第一编 导 论
第一章 数据的概念与类型 3
第一节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 3
一、概述 3
二、法学中的数据和信息 5
三、非信息论意义上的数据和信息概念组 13
四、信息论意义上的数据和信息概念组 18
五、数据与信息的计数 33
第二节 数据的类型 35
一、概述 35
二、个人数据、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 36
三、原始数据与衍生数据以及数据资源与数据产品 45
第二章 数据权益体系 48
第一节 数据的特性与数据权益 48
一、概述 48
二、数据的特性 49
三、数据的两种分类 51
第二节 数据权益体系概览 53
一、自然人对个人数据享有的权益 53
二、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的权益 57
三、公共数据上的数据权益 63
四、数据上各种权益的关系 65
第二编 个人数据权益与个人数据交易
第三章 个人数据权益 73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73
一、个人信息和个人数据 73
二、个人信息处理者与个人数据控制者 74
三、个人信息权益的概念 75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模式与体系 77
一、公法保护模式 77
二、私法保护模式 80
三、私法与公法保护的协调 85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 91
一、个人信息权益是私法上的权益 91
二、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自然人的人格利益 97
三、我国人格权保护一元化模式涵盖了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 100
四、个人信息权益是不同于隐私权的独立人格权益 102
第四节 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方式 105
一、事前预防机制 105
二、事中风险评估 110
三、事后救济保护 114
第四章 个人数据的授权机制 122
第一节 个人授权与个人同意的区分及其意义 122
一、引言 122
二、个人授权与个人同意的区分 124
第二节 个人授权的含义与法律效果 133
一、个人授权是个人向处理者授予数据权利的民事法律行为 133
二、通过个人数据许可使用合同实现个人数据权利的授权 135
第三节 个人授权的基础、内容与方式 136
一、个人授权的基础与内容 136
二、个人授权的具体方式 139
第四节 个人数据的法定授权 142
一、个人数据法定授权的意义与性质 142
二、个人数据法定授权的适用范围 143
三、个人数据法定授权中的主体 144
第五章 个人数据的交易 146
第一节 作为交易标的的个人数据 146
一、个人数据具有财产利益 147
二、可交易的个人数据范围 149
第二节 个人数据交易的不同模式 153
一、个人数据交易的雏形:“数据换取服务”模式 153
二、个人数据交易的进阶:“隐私付费”模式 155
三、个人数据交易的完善:个人数据经济模式 157
四、个人数据处理活动与个人数据交易的区分必要性 160
第三节 个人数据许可使用合同 161
一、个人数据许可使用合同概述 162
二、个人数据许可使用合同的内容 162
三、个人数据许可使用合同的效力 166
第三编 企业数据权益与企业数据交易
第六章 企业数据的法律保护 171
第一节 概 述 171
一、企业数据的界定 171
二、企业数据的类型 173
三、企业数据涉及的主体 178
四、企业数据的保护路径 180
第二节 物权法对企业数据的保护 182
一、数据所有权说 182
二、数据占有说 189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对企业数据的保护 196
一、著作权—邻接权说 196
二、数据库特殊权利说 198
三、新型知识产权说 203
第四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企业数据的保护 206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保护说 206
二、商业秘密说 210
第五节 合同法对企业数据的保护 214
一、通过合同保护企业数据 214
二、笔者的观点 215
第七章 企业数据权益 216
第一节 企业数据确权的正当性 216
一、理论上的争议 216
二、企业对其数据享有民事权益的正当性基础 218
第二节 企业数据的确权路径 219
一、单一确权路径 219
二、区分确权路径 220
三、区分确权路径的弊端 229
四、数据确权的单一路径及其具体展开 234
第三节 企业数据权益的法律权能 245
一、概述 245
二、企业数据权益的积极权能 246
三、企业数据权益的消极权能 248
第八章 企业数据的交易 257
第一节 企业数据交易合同概述 257
一、数据交易合同的概念 257
二、企业数据可交易性的类型化讨论 261
三、企业数据交易合同的类型 267
第二节 企业数据交易合同的缔结 268
一、企业数据交易的问题与困境 269
二、破除数据锁定的欧盟路径 274
三、企业数据交易的强制缔约制度构建 278
第三节 典型的企业数据交易合同 289
一、数据转让合同 289
二、数据处理合同 297
三、数据访问合同 305
第九章 数据产权登记 319
第一节 数据产权登记的性质 319
一、登记的概念 319
二、登记的种类与数据产权登记的归类 325
三、数据产权登记的功能 327
四、登记行为的法律性质 330
第二节 数据产权登记的客体与类型 331
一、数据产权登记的客体 331
二、数据产权登记的类型 333
第三节 数据产权登记的法律效力 335
一、登记的法律效力 335
二、数据产权登记的法律效力模式选择 338
第四编 公共数据权益与共享开放、授权运营
第十章 公共数据权益 343
第一节 公共数据的概念与类型 343
一、公共数据的概念 343
二、公共数据的类型 357
第二节 公共数据权益的含义、现状与学说 362
一、公共数据权益的含义 362
二、公共数据权益的现状 363
三、关于公共数据权益的学说 367
四、笔者的观点 377
第十一章 公共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384
第一节 概 述 384
一、公共数据共享与开放的含义 384
二、公共数据共享与开放的关系 386
三、公共数据的开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 388
第二节 国外公共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390
一、引言 390
二、欧盟公共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391
三、英国公共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399
四、美国公共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403
五、日本公共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415
第三节 公共数据共享与开放的分类分级 428
一、概述 428
二、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的内涵及意义 429
三、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 432
第四节 公共数据共享与开放的具体规则 433
一、概述 433
二、公共数据共享与开放的条件 434
三、公共数据共享与开放的方式 436
第十二章 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 438
第一节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规范与实践 438
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规范 438
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实践 447
第二节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性质与定位 455
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性质 455
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定位(与公共数据开放的关系) 458
第三节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制度建构 461
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基本原则 461
二、公共数据的运营主体 462
三、公共数据的授权模式 463
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运营规则 465
五、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监管机制 469
第五编 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跨境流动
第十三章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473
第一节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类型与规范体系 473
一、引言 473
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产生途径 474
第二节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主体与适用范围 478
一、数据处理者是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主体 478
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适用于所有的数据 479
第三节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内容 481
一、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基本内容 481
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特别要求 486
第四节 违反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法律责任 489
一、违反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489
二、违反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民事责任 490
第十四章 数据跨境流动 495
第一节 数据跨境流动的立法模式 495
一、导言 495
二、比较法上的数据跨境流动模式 496
第二节 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规范 515
一、我国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国内法律体系 515
二、我国在数据跨境方面参加的公约与国际合作 521
第三节 数据跨境流动监管 523
一、域外监管经验:重视监管合作和数据出境前的规制 524
二、我国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 527
主要参考文献 532
关键词索引 539
后 记 553
数据确权的理论基础探索
彭诚信、史晓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9787208187856
内容简介
数字社会背景下,数据、算法和互联网络的结合使具有人格权利本质之个人信息天然内含的财产价值被充分挖掘。如何妥善地证成个人信息财产价值外化的路径,并确保该路径能够协调个人人格权益保护与财产权益分配之间的平衡,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底层法理问题。本书基于对个人信息财产价值外化路径的研究,探讨了数字社会中个人信息的客体属性、权利属性以及财产价值的外化路径,并对数据确权问题做了初步尝试性探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了社会巨变,也催生了数字法学研究的新视阈,但未来数字法学研究仍然需要遵守主体性价值至上的底线。
目录
序 言 3
引 论 5
第一章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外化的研究前提 13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存在前提:数字社会 13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独有特征:算法识别 16
第二章 个人信息的客体属性 38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自然属性 38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人格属性 45
第三节 个人信息的财产性基因 61
第三章 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 70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利本质 70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天然内含财产价值 85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与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 92
第四章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的外化路径 100
第一节 人格标识商品化的两种传统理论发展脉络 100
第二节 两种传统理论的主要缺陷 117
第三节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外化路径的探索 128
第五章 个人信息财产权益的归属 141
第一节 财产权益归属的理论证成 141
第二节 财产权益归属的场景化设计 155
第三节 数据利用的人格权益保护底线 169
第四节 数据红利的全民共享 175
第六章 数字法学价值的未来展望 178
第一节 客观诚信的实现可能 179
第二节 主体性价值的坚守 182
第三节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综合规制 190
结 语 194
后 记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7
数据要素中的财产利益保护研究
苏今 著
人民法院出版社2024年版
9787510942037
内容简介
数据要素是数据资源发展至今的生产要素化确认,是对其使用价值的承认,但由于其本身的法律界定模糊,以及资源上财产利益的保护争议,相关纠纷频发。我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实施,围绕大数据资源的法律体系逐渐形成。随着地方性规范和试点的尝试,全国范围对数据资源的要素化确认和利用也进入新时期。因此,数据要素中的财产性权益研究和确定,将会是数据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数据法学的基础性研究。本书通过对数据资源的合理界定,提出信息集合的概念,并针对信息集合上财产利益保护的正当性和现实困境作出分析,提出合理的规范方式,旨在促进数据要素上权益保护和数据要素合理流通间的平衡。
数据的边界
——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
[荷]玛农·奥斯特芬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9787208165892
内容简介
大数据引发的问题集中在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领域,但大数据应用和算法决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同样涉及个人自治、非歧视以及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作者从实践例证出发,建立了大数据的三阶段流程(获取阶段—分析阶段—应用阶段),检讨了《欧洲人权公约》和《欧盟基本权利宪章》中有关隐私和数据保护基本权利在大数据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同时引介了欧洲人权法院和欧盟法院在判例法中对相关概念的进一步阐释与拓展,对《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全面分析则呈现了欧盟数据保护法的蕞新进展以及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缺陷与规范困境,在比较了修改数据保护法、借鉴其他部门法以及专门立法等不同解决方案各自的利弊之后,*终提出应对大数据问题必须采用整合不同解决方案的建议。作者力图打破部门法的门户之见,提倡在对抗大数据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不应固守隐私和数据保护法的既有范式,只有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采纳综合性方法,才能为个人权利和自由提供大数据时代所需的保护。本书对于深入理解大数据带来的现实问题、全面了解欧盟隐私和数据保护法律框架的价值基础和规范结构、客观评价其潜力与局限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为对抗大数据的法律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
目录
致 谢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三节 导读
第二章 大数据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大数据的实质
第三节 实践中的大数据:例证
第四节 大数据的流程观
第五节 大数据对个人权利与自由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数据与隐私和数据保护的基本权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欧洲委员会(《欧洲人权公约》)
第三节 欧盟(《欧盟基本权利宪章》)
第四节 比较
第五节 隐私权和数据保护权的规范性概念化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数据与欧盟数据保护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保护法及其与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联系
第三节 数据保护法的实质范围
第四节 实质性数据保护规范
第五节 数据保护法的执行
第六节 保护缺陷VS规范要求的保护水平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潜在的解决方案与综合性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可能的法律解决方案概览
第三节 针对大数据的整合方案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大数据
第三节 隐私和数据保护的基本权利
第四节 数据保护法
第五节 结论
第六节 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网页及其他
案例
法律法规
意见、报告及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