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信研究
关注国信研究,实时了解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信研究

晨会聚焦250213

国信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5-02-13 09: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晨会提要

【宏观与策略】

  • 固定收益专题研究:债市阿尔法系列-同业存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点击查看

【行业与公司】

  • 社会服务行业点评:国产AI大模型迎突破进展,社服板块应用落地场景多元可期

点击查看
  • 电力设备新能源2025年2月投资策略:数据中心电力设备需求持续升级,关注固态电池、机器人等产业投资机会

点击查看
  • 公用环保行业周报:公用环保202502第2期-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美国电力系统概况梳理

点击查看
  • 金属行业专题:锑金属行业专题-矿端紧俏,供需矛盾持续

点击查看
  • 医药生物行业重大事件点评:“AI+医疗保健”应用场景梳理

点击查看


宏观与策略

固定收益专题研究:债市阿尔法系列-同业存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点击查看

发展历程:我国同业存单的正式起步开始于2013年12月公布的《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2013-2016年:起步阶段,快速扩张;(2)2017年至今:监管收紧,稳步发展。

现状:同业存单在短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24年末同业存单在1年期以内存量短债中占比超过四成,在短债中的发行占比则超过七成。从存量角度分析,2024年末存续的同业存单中,超九成是由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发行的,因此九成存量主体评级为AAA。从剩余期限来看,多集中于1-9月的中间区间。

发行特征:2013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增加、期限拉长。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3-2016年快速增加;2017-2022年围绕着20万亿波动;2023-2024年重回快速上行走势,2024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超过30万亿。期限方面,2013年以来同业存单的平均发行期限从3个月逐渐拉长至8个月左右。

近几年,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主要受到银行资金缺口的影响,2023年以来银行资金缺口扩大,同业存单规模攀升。结构来看,总发行规模前十的银行平均存贷比为97%,明显高于已披露数据的193家银行的平均存贷比78%;另外,银行资金缺口往往季末较大,因此3月、6月、9月和12月往往是同业存单发行高峰。

从发行主体的维度审视,近年来国有大行发行占比大幅提升。2024年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发行规模占比已达到27.6%。与发行银行类型变化规律相符,高等级优质主体发行占比走高,2024年AAA评级主体发行的同业存单占比达到93%。

利率方面,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受MLF影响,也与期限和评级相关。2023-2024年,央行多次下调 MLF利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随之降低,期限越长的利率越高;另外,中债隐含评级越低的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会更高。

二级交易特征:同业存单的成交额和换手率较高,2024年同业存单成总交额约76万亿,年化换手率约4.4倍,年化成交额和换手率较其他债券品种较高。细分来看,优质大型银行的同业存单流动性较好,剩余期限较长的同业存单换手率较高。

投资者行为分析:非法人产品、存款类金融机构和央行批准的境外机构持有超八成的同业存单。2020年以来,主要投资者中,非法人类产品持有的同业存单占比整体先上后下,存款类金融机构持有的同业存单占比先下后上。

公募基金方面,2024年末公募基金持有的同业存单比例创新高。具体来看,货币基金是公募基金中配置同业存单的主力。截止2024年末,货币基金持有的同业存单在所有公募基金持仓中占比高达92.7%。

风险提示:同业存单政策发生调整,货币政策大幅变化。


证券分析师:赵婧(S0980513080004);

陈笑楠(S0980524080001);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联系人:王奕群


行业与公司

社会服务行业点评:国产AI大模型迎突破进展,社服板块应用落地场景多元可期

点击查看

1、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发布开源模型R1,模型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可比肩OpenAIo1正式版,但服务定价远低于OpenAI。2025年2月以来,企业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R1系统。

2、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提及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等。

国信社服观点:

1、国产大模型迎突破性进展,DeepSeek-R1具备高性能、低成本、开源三大属性。DeepSeek-R1问世,其开源属性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底座,如教育机构可基开源代码定制学科知识库、教学场景交互逻辑等,人力资源机构也可针对招聘培训等垂直场景构建垂直助手。且DeepSeek-R1大模型单次训练和推理对算力的需求低,因此基于DeepSeek-R1二次训练的成本也更低,更有利于企业低成本训练及本地部署。简而言之,DeepSeek-R1的突破性发展,直接降低了AI应用的研发落地成本,将加速AI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

2、教育、人力资源服务、消费互联网平台是代表性落地场景。1)教育行业:低成本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答疑模型(最常见)、虚拟教师、AI录播课等是主流AI+教育产品落地形式,该产品以极低的边际成本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极大程度降低人工依赖,使得“规模化因材施教”逐渐成为现实,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与品质升级。考虑到AI存在数据飞轮效应,有先发优势的教育公司率先实现用户数据触达,这对后续进一步训练模型、挖掘新消费场景有重要意义。2)人力资源行业:AI赋能下的招聘效率提升是核心看点。据科锐国际披露的业务进展,AI招聘模型能深刻理解岗位需求和候选人简历中复杂语义关系,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岗位,招聘模型有望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如针对偏初级岗位的招聘,AI技术强调自动化,而在中高端岗位招聘领域,AI技术则更强调辅助,帮助猎头顾问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候选人。最终达成招聘效率的进一步提升。3)消费互联网龙头:得益于垂直领域数据积累,在线消费平台也是AI应用落地的重要场景,且近两年龙头布局有所加速。一方面,AI技术有利于提升产业链的服务或者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在平台流量趋于常态化增长的现在,AI模型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交互内容,将带来平台付费转化效率提升。

3、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大模型商业落地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曾光(S0980511040003);

钟潇(S0980513100003);

张鲁(S0980521120002);

杨玉莹(S0980524070006)

电力设备新能源2025年2月投资策略:数据中心电力设备需求持续升级,关注固态电池、机器人等产业投资机会

点击查看

数据中心电力设备需求持续升级。近期,美国方面,OpenAI宣布星际之门计划,将与软银、甲骨文组建合资公司,未来4年内总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建立多个AI数据中心。国内方面,DeepSeek发布并开源DeepSeek-V3模型,其在多项评测中表现出色,目前国内证券、汽车等多个行业逐步接入DeepSeek大模型。欧洲方面,法国将规划1090亿欧元AI产业投资。全球AI浪潮下,AI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持续高增,作为关键环节的数据中心电源环节需求有望呈井喷之势。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金钟罩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达到400Wh/kg,满电状态续航超1500km。长安计划2025年底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海外方面,特斯拉于近期更新人形机器人量产指引:2025年目标生产1万台机器人,产能扩至1000台/月,到2026年达到1万台/月,2027年达到10万台/月,同时二代Optimus将于2025进行小批量的生产,在2026年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交付给特斯拉以外的客户。国内方面,华为、比亚迪、小米等多家大厂陆续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电力市场化推动电网设备智能化升级。国内方面,近期国家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政策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化也将推动电网设备智能化升级。整体而言,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随着主网侧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负荷侧市场化改革,我国配网投资有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海外方面,全球能源转型、电网改造升级、用电增长驱动电网投资景气增长,我们认为随着全球AI数据中心规划增加,电网投资将得到持续增长。

风电迎接景气周期。国内方面,2025年海陆装机有望迎来双重景气。大兆瓦零部件25年预计出现供给偏紧,关键零部件盈利有望得到修复,同时国内海上风电开工蓄势待发,2025年有望进入密集开工期。海外方面,2025-2026年欧洲海风招标有望进入窗口期,国内海缆、管桩头部企业有望受益。目前,国内陆风机组报价企稳复苏,出口订单增长,后续有望迎来业绩增长。叶片、铸件等环节加工费有望上涨。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电动车产销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李恒源(S0980520080009);

王晓声(S0980523050002);

徐文辉(S0980524030001);

李全(S0980524070002);

袁阳(S0980524030002)

公用环保行业周报:公用环保202502第2期-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美国电力系统概况梳理

点击查看

市场回顾: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98%,公用事业指数上涨0.17%,环保指数上涨2.32%,周相对收益率分别为-1.81%和0.34%。申万31个一级行业分类板块中,公用事业及环保涨幅处于第26和第15名。分板块看,电力板块子板块中,火电上涨1.52%;水电下跌0.83%,新能源发电上涨5.05%;水务板块上涨1.48%;燃气板块下跌0.22%。

重要事件: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知提出,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的总体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同步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通知明确,创新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存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电价等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对增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由各地按国家要求合理确定,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既妥善衔接新老政策,又稳定行业发展预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专题研究:美国电力系统概况梳理。2024年1-11月美国公用事业规模净发电量约3.94万亿kWh,同比增长2.79%。近年来,由于美国传统制造业外迁,能源结构转型,电量增速较低。发电装机方面,截至2024年11月,美国累计发电装机(夏季)容量12.22亿kW,天然气发电替代煤电成为主力电源,风光持续增长,水核相对稳定。美国电力系统具有东密西疏、多运营主体等特点。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不及预期;用电量增速下滑;电价下调;竞争加剧


证券分析师:黄秀杰(S0980521060002);

郑汉林(S0980522090003);

刘汉轩(S0980524120001);

联系人:崔佳诚

金属行业专题:锑金属行业专题-矿端紧俏,供需矛盾持续

点击查看

资源高度稀缺,供应中枢下移。锑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0.0001%,USG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锑资源储量约为200万吨,按照当年产量8.3万吨折算,全球静态储采比24.1,而中国静态储采比仅为16.0,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锑的稀缺。中国、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均将锑列为关键矿产资源。国内锑矿供应受到政策因素、环保要求提升以及开采难度增加等原因呈现下降趋势,海外产量虽有抬升但波动较大,目前全球锑矿供应量自峰值已下降过半。

阻燃、催化稳健发展,光伏需求快速攀升。根据我们测算,需求格局将迎来显著调整,预计到2027年全球锑金属的下游消费结构为:阻燃剂占43%(24年47%),合金应用(铅酸电池等)占13%;聚酯催化占9%;玻璃陶瓷占30%(24年23%),其他领域占5%。

阻燃剂:需求领域基石,短期难以替代。随着全球塑料消费稳步增长,以及各国阻燃法规、标准不断完善,阻燃剂需求持续提升。虽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无卤化成为阻燃领域的趋势,但新型无害卤系阻燃剂正在不断开发,并且溴系阻燃剂所具备的优秀特质无法被完全取代,使得卤系阻燃剂和三氧化二锑至今仍在阻燃剂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澄清剂:光伏玻璃高速发展,用锑需求快速攀升。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带动中游光伏玻璃产能快速扩张,大尺寸、薄片化、双玻组件成为发展趋势。近期光伏玻璃降库速度加快,价格上涨。焦锑酸钠中的锑以五价锑形式存在,能直接分解放出氧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澄清剂,用量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快速抬升,打造锑需求新的增长点。

其他领域应用不断丰富。锑具有独特的热缩冷胀和具同素异形现象,用途广泛且难以替代。在铅酸蓄电池中可用于制造板栅材料;通过合金化可加强材料耐腐蚀性,应用领域广泛;在化工领域用作聚酯催化剂,具有反应活性高、副反应少、价格便宜等优点;在军事领域,硫化锑在弹药底漆、雷管、烟幕发生器等领域均有应用。此外锑熔盐储能电池在不断发展,如果未来实现大规模商用,有望成为锑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如何看待当前时点锑价?短期来看,国内外供需结构失衡,价差走阔,出口恢复有望带动国内锑价上行。把握节奏核心关注①氧化锑出口恢复;②光伏玻璃日熔量触底回升。中长期来看,锑供需矛盾持续。一是锑资源供给紧张,原有矿山经过长期开发,资源大幅消耗,产量持续下降。二是需求有望增加,光伏玻璃产业的高速发展有望带动澄清剂领域的锑消费快速增长,光伏已然成为锑需求新的增长点,此外军工需求、锑储能电池给锑需求带来广阔前景。三是生产成本抬升,随着开采难度的上升以及环保要求的提升导致成本增加。四是战略地位提升,锑在军工、航天航空、阻燃等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锑被多国定义为关键矿产资源。四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锑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保持高位。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锑矿供给增加超预期;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S0980520040001);

杨耀洪(S0980520040005);

谷瑜(S0980524110001)

医药生物行业重大事件点评:“AI+医疗保健”应用场景梳理

点击查看

事件: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变革期。2025年年初以来,多家海外AI医疗公司关注度大幅提升,ARK Invest近期所发布的《Big Ideas 2025》提到利用人工智能来“操作”数据将颠覆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迎来自身的“Deepseek时刻”。

国信医药观点:在制药端,AI在临床前药物发现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在临床试验中的患者筛选与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一定应用。在医疗端,国内数据规范化进程正在推进(如电子病历评级),同时在诊断服务、医疗设备、医院管理及精准诊断等领域也显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总体而言,AI医疗与AI制药市场潜力巨大,是AI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考虑到海外部分AI制药/医疗对标企业极高的估值,国内AI制药/医疗领域具备广阔前景及想象空间。


证券分析师:陈曦炳(S0980521120001);

彭思宇(S0980521060003);

马千里(S0980521070001);

张超(S0980522080001);

联系人:凌珑、贾瑞祥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海南橡胶(601118.SH) 深度报告:全球天然橡胶产业龙头,有望受益行业景气上行
华康股份(605077.SH) 深度报告:功能糖醇行业领先企业,舟山新项目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吉利汽车(00175.HK) 海外公司深度报告:三大改革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海底捞(06862.HK) 海外公司深度报告:火锅主业依旧“热辣滚烫”,烤肉品牌大有可为
陕西能源(001286.SZ) 深度报告:煤电一体化发展成本优势较强,产能增长空间大
亚朵(ATAT.O) 海外公司深度报告:本土中高端酒店NO.1,打造“住宿+零售”高成长新范式
汇成真空(301392.SZ) 深度报告:真空镀膜设备领先供应商,充分受益高端设备国产化契机
翱捷科技-U(688220.SH) 深度报告:蜂窝基带平台厚积薄发,智能手机主控厉兵秣马
应流股份(603308.SH) 深度报告:燃机核心铸件订单饱满,受益燃机行业景气上行周期
盛达资源(000603.SZ) 深度报告:银矿为基,金矿为翼C
驰宏锌锗(600497.SH) 深度报告:中铝旗下铅锌龙头,优质资源静待注入
国光股份(002749.SZ) 深度报告: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龙头,作物全程方案发展空间广阔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