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0日)下午2点多,一个大消息在市场中传开:
据彭博报道,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已于日前获准阶段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以应对春节期间暂时性的流动性紧张问题;此次下调将于春节后,由央行相机恢复正常。
随后,财新记者确认:因近期流动性缺口过大,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近日已获央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各家分批分次,期限为28天,并非择机恢复正常。
下午4点10分左右,央行通过其官方微博说:
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对于什么是“临时流动性便利”,央行没有解释;此次释放的资金总量,央行也未提及。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的“临时降准”的说法,央行也没有否认。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财新网的说法并不算错。那么这意味着本周央行“惊天大放水”规模再次扩大:一周之内通过逆回购、临时性降准等方法,给市场注入了大约1.8万亿的资金。这大概相当于央行2.6次标准的“降准”。
为什么央行突然“惊天大放水”?因为市场太缺钱了,如果不放水可能出现“钱荒”,那样股市、债市、期货市场都可能受到连锁反应,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而本周有两件大事,决定了不能有较大的市场波动:
第一,最高领导出席达沃斯论坛,中国同时宣布“高含金量”开放政策,在全球化见顶的时刻,中国扛起了“全球化大旗”;
第二,特朗普将在1月20日宣誓就职,这时候中国不能自乱阵脚。
另外,中国股市正常化在本周基本上成为“明牌”,这也需要资金支撑。
其实今天A股的反弹,可能就跟这个消息有关。只不过我们这些普通人,得到消息比较晚罢了。
为什么最近特别缺钱?原因有四:
1、央行一直在踩刹车,广义货币M2增速逐月递减,上个月是11.3%。这是为了保汇率,所以减少了货币供应。
2、最近外汇占款下降比较快,造成基础货币量减少。中国过去10多年的发钞机制是“外汇占款”,外汇涌进来需要换人民币,央行就发行人民币购买美元,形成外汇储备。现在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大家找央行兑换美元,把人民币还给了央行。如果要维持市场流动性,央行必须找个渠道把人民币再投放出去。
3、年初的时候,一般是企业缴税高峰期。钱从企业划给税务部门,进入财政账户。而财政支出高峰在下半年,所以造成流通中的钱变少。
4、春节前,中国人有大量提现金发红包的习俗。这相当于增加了存款准备金,会减少M2的派生。
上周末,市场中就显示出资金紧张的态势。央行从本周开始,就不断大笔净投放。到周四(1月19日)就超过了1万亿,创下历史记录。到今天,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投放了1.13万亿的资金。
按照财新网“临时降准”的说法推测,则央行还将释放大约6000亿到7000亿的资金。“五大行”是指工、农、中、建、交,它们拥有的存款大约占全国总存款的45%,总存款大概是150万亿。1个百分点,就是6750亿元。
央行如果降准,标准动作是一次0.5个百分点。全面降准一次,大约可以释放7000亿元的资金。本周央行释放了1.8万亿以上的资金,相当于“降准”了2.6次。
2016年以来,央行为了避免给市场造成“货币政策放松”的感觉,暂时搁置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而是通过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和补充抵押贷款(PSL)等方式释放流动性。这样做有两个好处,资金释放的时间可控,方向可控,但同时等于提高了市场资金成本。副作用还有:大银行更占便宜,央行的权力变得更大。
根据央行官网上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推算出来,2016年央行通过逆回购、MLF和PSL等方式释放的基础货币大概是5.81万亿元,相当于“降准”了8.3次。
原创不易,请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