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
毛泽东曾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曾称赞朱德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今天是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今天让我们重读一篇旧文——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主讲的《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胜利》,共同纪念。
整理 | 陆诗怡、黄梦菲、李念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文汇讲堂”(ID:wenhuijiangtang),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毛泽东:唯一解决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何存在”的人
毛泽东
毛泽东是什么人?是共产国际指定的领导人?不是。是上一任领导人指定他接班的吗?也不是。
他长期处于中国共产党的边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经历了多少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苏俄革命的基本道路指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撞得鼻青脸肿,磕得头破血流。
1935年遵义会议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山头妥协的结果,不是利益集团平衡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对胜利的选择。
陈独秀的坚持:被捕释放后被迫接受了共产国际
陈独秀讲得非常对,但是一个大问题是,中共建党没有经费。当年在上海建党,要派包惠僧到广州通知陈独秀当选了书记,要到上海就任,5块钱的船费,却无力支付。最后还是陈独秀自己掏钱到上海就任。
陈独秀到了上海发现张国焘向马林提交了一份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报告,即每月约需一千余元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因为搞工人运动要发传单搞工人运动,需要资金。张国焘没有狮子大张口。他提出的经费预算十分小心,也十分谨慎。但陈独秀一回上海立即批评张国焘。
他说,这么做等于雇佣革命,中国革命一切要我们自己负责,所有党员都应该无报酬地为党服务,这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他带头号召大家捐献自己的工资。要不要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并接受其经费受其领导,这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也是中共中央出现的第一次争吵。
窘迫的陈独秀开始经常出入亚东图书馆。亚东图书馆的职员都是安徽人,与陈有同乡之谊。它出版的《独秀文存》有他一部分版费。于是他没钱了就来亚东,但又从不开口主动要钱。
好在老板汪孟邹心中有数,每当他坐的时间长了,便要问一句:“拿一点钱吧?”陈独秀便点点头,拿一点钱,再坐一会,就走了。共产党的总书记就这样维持共产党的运作。即便如此,陈独秀也不肯松口同意接受共产国际的援助。
出狱后才知道马林为了营救他们几人,请了法国律师,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多力,打通了会审公堂的各个关节,方才顺利结案。按照李达的说法:马林和中国共产党共了一次患难。
这次遭遇对陈独秀印象极深。他通过切身经历才真正感悟到:不光是开展活动、发展组织需要钱,就是从监狱里和敌人枪口下营救自己同志的性命,也离不开一定数量的经费。
这些现实问题,的确不是凭书生空口的豪言壮语能够解决的。陈独秀本人极重感情,一番波折,无形中增进了对马林的感情和理解。李达回忆说“他们和谐地会谈了两次,一切问题都得到适当的解决”,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见面就吵架。
拿了人家的钱,就要跟着人家走。大革命期间,陈独秀多次提出警告,国共合作不能再搞了,非常危险。但苏俄、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却非常坚持。
最后大革命失败,谁负责?斯大林负责?共产国际负责?不可能,陈独秀你负责!犯了严重的右倾化错误!陈独秀1928年离开了党,讲了一句话,“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找一条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道路”,这是非常深刻的教训。
李立三:试图号令莫斯科配合中国革命,自己下台革命受损
共产国际和联共指导中国革命,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来是以“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在中国寻找到能够与苏联结盟的力量以分散帝国主义压力,保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安全。
1920年4月维经斯基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政治局给他指示的第一条,即“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发生冲突,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其次才是支持中国革命。
即使是给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提供巨大帮助,推动了北伐革命的有力发展,同样也是出自苏联国家利益的需求。现在突然间跳出个李立三,要求苏联置自身安全于不顾全力配合中国革命,真是令共产国际和联共惊讶得目瞪口呆了。
国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根本的手段进行了干预:停发中共中央的活动经费。这是中共自建党以来所受到的最严厉制裁。李立三黯然下台,做了三年检讨,错误背了30多年。
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凭历史自觉走出独立自主之路
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凭历史自觉走出独立自主之路
前面陈独秀想走、李立三想走,都没有走成,唯一成功的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政治上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理论,军事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武器,经济上也完全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
前两条党史上讲了很多,却很少讲第三条。但是我认为,第三条尤其重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个人一样,没有经济独立,其他都是无米之炊。毛泽东从来不花共产国际的钱。
毛泽东的路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不但成为了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经济独立的基础。只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才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才能独立地选择自己的领袖,独立地制定自己的路线。为什么毛泽东一辈子最深的印象是中国一定要独立自主?因为之前有惨痛的经验教训。
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中国找到了一条完全独立的道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由此,毛泽东也为中国革命做了最大的贡献。
但只有神是不犯错误的,人是要犯错误的。毛泽东不是神,是人。1956 年9 月10 日,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所举四次败仗,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之间。
红军《长征组歌》中豪迈地唱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毛泽东自己坦率承认,我是犯过错误的。他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具有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这种实践性。
毛泽东当年把队伍拉到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党表彰他了吗?党处分他!秋收起义让你打井冈山了吗?让你打长沙,你却带兵逃跑,这是严重的右倾主义错误,就把他开除了。但是被开除了,毛泽东还是继续干,不像我们今天,开除了就不干了。毛泽东被三次开除中委,八次受到严重警告,但是还是继续在干。因为他身上有最珍贵一点,就是有深刻的历史自觉。
什么叫历史自觉?第一,是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第二,是对历史发展前景的主动营造。毛泽东终其一生都是这样,从来不相信命运的摆布,从来不甘愿受到规律的左右,从来主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从来不安于现状要改变现状。
就是这种强烈的历史自觉,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湖南农家子弟,变成了新中国,暨建党建军于一身的历史巨人,否则毛泽东充其量只是湖南乡村的一个教书匠而已。这种历史自觉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本人的命运,也极大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共没有好运。但倘若真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拥有这样一批抱有极大的历史自觉的领导者,毛泽东是这样,朱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
朱德:靠南昌起义败后800将士力挽狂澜保存火种
朱德入党以前已是国民革命军准将旅长,在众人都以为他可以衣锦还乡之时,他却毅然决然千里迢迢自四川赴上海找到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提出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其乃旧军阀,借故婉拒劝走,朱德终于明白在国内入党已无可能。
尔后,朱德打听到有个旅欧支部在法国,他意念强烈,立刻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入党,从巴黎到马赛,寻至法国支部,却被告知支部的负责人周恩来、张申府去了柏林,朱德再次追赶党的脚步,乘车赶至柏林,终于在柏林千里圆梦入党。
入党后朱德在德国学习,不久被从柏林驱逐出境,他转至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奠基人,大家总以为朱德是南昌起义重要负责人,但是实际上南昌起义的领导班子里根本没有朱德。
关键的原因是朱德带领参加南昌起义的队伍人数太少。与叶挺十一军8个团,贺龙二十军6个团相比,朱德只带领了相当于南昌市公安局不到500人的队伍,雪上加霜的是这不到500人的队伍都上了年纪成家立业有了牵挂,且不是专业受训的野战部队,以至于在南昌起义南下之时,这支队伍一哄而散,全部逃离,朱德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因此无法在南昌起义中谋得重要位置。周恩来当时评价朱德说“朱德是一位很好的参谋和向导。”陈毅也说:“朱老总在南昌起义中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三天里,朱德率部完成了任务,损失六七百人,还剩两千多人,正收拢部队与主力会和时,一位连长匆匆跑回,朱德没想到主力已全军覆没,当时的领导人全部分散突围,自己手上的两千多人成了最后的火种。
闻讯,犹如晴天霹雳,部队大乱,军心涣散。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是朱德,他高喊:“不要散,我们有人有枪,我们一定有办法。”根据当时的老同志后来回忆,当时朱德也是“勉强”稳住军心,“大家想看看他究竟有何办法,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再解散。”消息太过突然,士兵都茫然无措,只有跟着朱德寻一条出路。
8月的南昌犹如火炉之地,士兵们都着短衣短裤,一直走到10月底依然只能着短衣短裤,因为没有补给,部队越走,人越少。从2000多人走到江西安远天心圩只余了800多人。此时,中央接到报告“师长团长均皆逃跑,各营连长亦多离开,师级以上干部只剩朱德一人,政工干部一个不剩。
团级军事干部只剩王尔琢,政工[5] 干部只剩陈毅,队伍成一哄而散之势。”当时的干部离散不算叛逃。由今回首,真是中国革命千钧一发之际,若是这800人散了,南昌起义的队伍便是片甲不留。武装斗争绝不可能胜利。
正是这危难之间,朱德站了出来,就在稻田的一个土坎子上,高声说:“大革命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了,1907他们成功了,我们今天就是俄国人的1905,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属于我们的1907。”据台下官兵回忆,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所谓的1905与1907究竟是什么。
但是,就是在朱德的激情与信心中火焰一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那一个时刻,没有人相信革命还能成功,就是这一位曾经被陈独秀认为是军阀的旧军人仍然坚持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这800人是丢了魂的队伍,正是朱德给了他们一个魂。陈毅回忆道:“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在群众情绪降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光明前途。这是总司令伟大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力挽狂澜,这支800人的队伍没有人能想到22年之后百万雄师过大江,但每一个留下来的人都从朱德身上感受到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我们从不反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在关键时刻,领导人的信念当是中流砥柱。群众可以如树叶随风摇曳,但是领导人必须如树干般岿然不动。
如同朱德这样坚如磐石,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才是合格的领导人。南昌起义虽然遗憾告败,党遭受灭顶之灾,但是使得原来那个“打杂”的朱德的价值全然展现,也就是“危机毁灭权威,危机诞生权威”的真实写照。
古语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800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核心战斗力的发源。解放后谭震林同志有段非常珍贵的回忆,“假如朱老总不把南昌起义队伍拉上井冈山,光凭我们秋收暴动的力量很难坚持下去。
秋收起义的队伍多由工人、学生组成,战斗力弱,很难去打赢战斗;而南昌起义的队伍不同,士兵均由黄埔军校毕业,士兵清一色北伐铁军的队伍,井冈山自此战力大增。朱德在其中居功至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这样评价朱德: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存下来,朱德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3
周恩来:关键时刻数次决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朱毛会师后产生了很大矛盾,简单来讲,关键就在于军队指挥是应该集权还是分权。毛泽东主张集权——由一人指挥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带来的队伍,朱德主张分权——分别指挥各自的队伍,相互配合。陈毅从中调和,但陈毅本身更赞同朱德分权配合的方式,陈毅借红四军大会通过批评朱、毛两人,以达成新的团结,他批评毛泽东有七点错误,朱德有三点错误,结果红四军选举,朱、毛两位主帅双双落选,陈毅反而当选了红四军前委书记。
陈毅只得向在上海的中央汇报新四军矛盾并提议:中央如派人,朱、毛都可离开;中央如不能派人,毛可先走,朱可暂留工作。而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就是周恩来,周恩来闻讯不仅没有支持交情深厚且一同赴法勤工俭学的陈毅,以及亲自介绍入党,在南昌起义中的下级——朱德,反而支持了曾反对过自己起草的“二月来信”的毛泽东,并指出毛泽东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并专门批评了朱德与陈毅曾因极端民主化,放任群众讨论作战计划,导致湘南失败,认定只有集中指挥军队才能步调一致,行动敏捷。并判定陈毅前委书记职务不是中央委任的,是非法的,恢复毛泽东前委书记一职。陈毅按中央指示起草“九月来信”,成为了古田会议的基础,古田会议也是毛泽东地位稳固的关键。
没有周恩来,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准备转移,当时,打算到湖南去小走一圈,没有人想到会走万里长征。转移之际,毛泽东写信给中央表示想留在瑞金,当时的书记不到30岁的博古看了信后不知如何处理,找周恩来拿主意。
周恩来连夜驰马飞奔寻到毛泽东,关起门来彻夜长谈,当时的谈话没有任何记录,周、毛两人终生也未透露只言片语。据当时的三位警卫员回忆,当天下着滂沱大雨,周恩来全身湿透劝毛泽东跟长征队伍走,虽然想快去快回但是两人一谈就是一夜,中间警卫员进去倒水,两人见有人来又闭口不谈,直到警卫员出去关上门才又继续。
周恩来究竟如何将毛泽东说动呢?自此成了千古之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回瑞金,博古忙问怎么样?周恩来只留一句七个字:“他同意跟着走了。”就是这一夜的谈话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若不走恐怕就会和留下的一大批党的领导人瞿秋白等一样牺牲了。
周恩来还有一个贡献,遵义会议鉴于博古同志的错误,要让张闻天同志代替他的领导职位,但博古不想交权称:“交权可不是交三颗印章和文件箱,还要向共产国际报告,共产国际不承认,这个权就交不出去。”。
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定位是共产国际的支部,在程序上博古是有理的。于是,周恩来与博古彻夜长谈,劝博古交权,后来,博古和自己的好朋友潘汉年谈到了交谈内容。
周恩来跟博古说:“你我都是留过洋的,我们对于中国国情不是那么了解,自从我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我就知道中国革命靠我们不行,我们要找一个真正懂中国的人,老毛懂中国,他能搞成。
我们共同辅佐老毛。把事情搞成”。“现在我们的最高原则是作战胜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致,我们要将问题提到最高原则上解决。”共产党人在最高原则之前没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第二天,博古交权。张闻天顺利接班。后博古坚决地站在了毛泽东这一边,对于周恩来一席话深信不疑。
周恩来以非凡的组织能力实现党内的力量聚焦。而周恩来即使面对有些非议与误会终生不传不记不说不讲,任污水泼来全然担当不做任何辩解。
在1974年与1975年左右周总理病重时,叶剑英元帅指示周总理医疗小组的护士、秘书、警卫称:“每个人都要准备好纸和笔,周总理一辈子受的委屈很多,他肚子里的想说的话也很多,不管他说什么都记下来。”
叶帅临出门还不放心,忙补上一句“昏迷中说的也要记下来。”直到周恩来去世,护士、秘书、警卫上交的都是一张白纸,即使在昏迷中也不说不辩,将这一生想说的不想说的话全部带走,留给后世许多谜团。今天想来至为遗憾,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周恩来,是把一个党人做到了极致。
4
党最大的幸运:三人达成近乎完美的历史和谐
毛、周、朱三人对于红军的建设思路、革命应该走的道路等等有许不同看法不同意见,争论比比皆是,比如,1929年红四军七大、八大“前委”、“军委”之争,朱德取代毛泽东领导;1932年10月苏区宁都会议“反倾向斗争”,周恩来取代毛泽东领导。
但在核心目标上,中国共产党怎么样获得胜利?怎么样完成民族救亡?三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三人不是同一年出生,却是1976年同一年去世。有一些矛盾与误会甚至直到他们同一年去世后也没能化解,没能超越生命。并不是如今想当然的亲如兄弟,不分你我。共产党的力量来自真实,无需矫饰。
那又如何?中国乃至西方评论中共党史都称:毛、周、朱是最佳的中共领袖搭配。他们三人凭借强烈的历史自觉达成了近乎完美的历史和谐。
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眼前的和谐,毫不隐讳共产党内的互相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人相互补充:毛泽东对党路线方针的制定;朱德的坚决斗争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周恩来大量高超的组织协调工作,他们使中共臻于完善。
先有伟人后有伟业,先有真人后有真理。如今我们可以算计薪资、职位,但是我们算计不出伟大,因为梦想是不可估量的,我曾写过:怀抱理想主义做事业多数时候会头破血流。如果能够成功必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正如这三个人所达成的一样。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
她读 · 短靴和长靴,怎么选怎么搭最漂亮? 8 年前 |
|
爱卡汽车 · 【SUV】依旧是主流 这些国产小型SUV款款精品! 8 年前 |
|
葛甲 · 美团点评: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8 年前 |
|
艾邦高分子 · 湖北最大3D玻璃和蓝宝石手机盖板企业投产:宝塔光电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