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台工厂
中广联合会广播文艺工作委员会官方指定唯一信息发布平台,一站式广播活动运营及节目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发小视频,我们给你点赞,@来去之间 ... ·  2 天前  
财宝宝  ·  我的心头好 -20250210220614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台工厂

分享 | 广播小说演播的必杀技——转场

电台工厂  · 公众号  ·  · 2017-06-28 00:01

正文


来源: 《中国广播》

引子

“转场”一词源于电影,一般是指“段落与段落、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或转换”。在广播节目中,小说连播同样存在着场景转换的问题。而在广播剧中,如何转场更是编导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为了使情节推进流畅、情绪衔接自然,往往会采用多种转场手段,如“淡入淡出”“暗场”等。


小说连播这种广播文艺形式,可使用的艺术手段比较有限。首先,它不像视频那样可以使用画面切换。再者,和其他广播节目相比,它通常使用的手法也相对简单。



早期的时候,小说连播节目中只有一个主讲人从头到尾演播一本书,片花配乐都很少,更没有加入大量音效。近些年,小说连播的制作日益精良,加片花、加音乐、加音响、加音效,有的堪比广播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黎春、张东播讲长篇小说《输赢》


一、小说连播中的转场方式


由于受节目体量、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等因素的制约,小说连播的转场手段还是不会太过复杂。目前,大体上可以有三种方式:


1. 片花转场。即插入片花,在故事大段落处打隔断。如《京城捕王》中,……八人到京一起被抓。既然,文丽已经供出了他们的窝点,那么侦查员们立刻出发直取窝点。


【片花】(音乐)机关算尽、不择手段,嫌疑犯猖狂作案;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看老警察如何破案。作家萨苏亲自播讲《京城捕王》 正在播出。


到达窝点进行搜查,果然起获了大量的赃款和赃 物……这个片花,就实现了从审讯室到案犯窝点的转场。


2. 音响转场。包括音乐、音效等。即用音乐做情绪的延续,用音效做环境的提示。比如讲述回忆性内容,先渐起一段悠扬的音乐;主人公来到课堂,先加入一个铃声等,凡此种种。


3. 演播转场。也就是通过演播者有声语言技巧,实现段落和场景的变换。小说中如果场景变化较多,不可能每次都运用技术手段,那么演播转场就成了最普遍、最主要的转场方式。比如,纪实作品《追问》:


(在车里)“她还有一个称号,全市第一贤妻,这个称号才是最牛的。”(到达医院)带着这份印象,当我们来到市中医医院,看到眼前的她,简直无法对应。


这段中,前一句是在车里,是背后谈论别人的场景,声音外放,松弛有弹性,当进到医院后,声音就该收敛,气徐声平。这样的对比就完成了一个转场。

三种转场方式比较而言,第三种最为简单、经济,但也是最考验演播者功力的。演播者表现到位,其他手段可有可无,不必画蛇添足。 其他声音元素加多了反倒干扰收听,喧宾夺主。演播者转场处理不好,只能靠辅助手段来帮忙,把前期能解决的问题拖到后期,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因此,如何更好地依靠演播技巧实现转场,是演播者和制作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著名小说演播艺术家 关山


二、小说连播中的“场”与转场


(一)首先,演播者应该树立 “场”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演播者拿到稿件时,按惯例会把内 容分成两种语言来备稿,即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而“场景”的概念却容易被忽视。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具有独特性,它是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等三要素构成。显然,环境即场景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小说创作者着力营造的艺术氛围,也是把小说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起点。


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或广播剧的过程中,“场”也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拍几场戏的问题。


这是编剧导演创作构思的基础性问题。比如:影视剧本都会在本子最上面标明“夜内”“日 外”等字样,意思是“夜晚 室内戏”或“白天 室外戏”,这是对灯光摄像等工作人员的提示,也是对演员表演的提示。


那么,将小说形之于声、讲给受众的演播人,也应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其准备稿件和处理稿件之初,也应将场景作为重要的创作依据。

著名小说演播艺术家 李野墨


树立“场”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场”是划分层次的重要依据

“划分层次,是准备稿件的第一步,是指对自然段的进一步整理,进行归并和划分”。在其他文体的播音中划分层次可以有诸多依据,比如论证关系、篇章结构等。


在小说演播中,划分层次的参考也有很多,如情节的发展、矛盾的展开等,其中场景变换的因素也应该认真考量,因为场景的更替直接关系到故事的起承转合、情绪变化,随着场景的改变,整个语言面貌都要变。


例如,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开篇李雪莲分别找到三个人,同他们有三段对话。第一段是半夜去找法官王公道,第二段是去找弟弟李英勇,第三段是找卖猪肉的老胡。三段对话,都是以李雪莲为主导,都是围绕一件事情一个人(她老公秦玉河),但是第一段是在深夜王公道家。第二、三段对话都发生在白天户外,所以此处处理,除了从情节上把握层次感,也应从场景上考量,将后两段放在一起去理解和把握,归入同一层次。


2.“场”是设计表达的重要依据

对于作品中具体到一个段落,乃至一句对白或者叙述,需要选择怎样的声音技巧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这需要有合理的依据。


场景,显然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叙述语言的节奏、人物语言的语气,乃至用声用气,也都要以场景的变化为转移。


两个人在室内的对话与在室外对话的感觉不同,在不加入室外音效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语气的调整,就可以把听者带入外的情景。


比如:同样是一句“现在几点了?”,两个人临睡前在夜晚屋里问,和白天在马路上问,语气语调应该有很大不同。如果没有变化,区分不出来了,就是演播者没有把握好场景,就只能靠加室外音响来提示场景了。

青年演播艺术家 周文凯


(二)演播中转场的基本要求


影视剧中的转场有画面的切换,比较具体。可既使这样,也要讲究镜头衔接上的自然流畅。而对于小说演播,全凭一张嘴,带领听众转换时空,实现起来难度就更大一些。


因此,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转换鲜明

能让听众明确感到在此一场景的故事,有了暂时的收束。从下一句话起,就要进入到了另外的情景。


例如,小说《爱玛》中:(爱玛在屋子里)在整个感情起伏的谈话中,爱玛一直注视着他,她相信没什么可以阻挠她自己做的好心的安排。第二天, 他们在通向登维尔的大路上遛达……


这里面在“第二天”处,要有一个明显的语言面貌的变化,比如:音高提高或音色明亮,表征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2. 自然流畅

就是要求转场的实现既明确到位又顺理成章,在听众的接受习惯和逻辑上毫无跳跃与突兀之感。场景变换,情节不断。这在处理连续场景变换十分重要。


比如:小说《大丈夫》中,欧阳剑第一次到顾晓珺家,就被老丈人从屋里打到外面,再追到车里。场景不断变化,矛盾逐步升级。这需要在有声语言上做处理,既让听者体会到人物对话场地的转移,同时,也要保持情绪和情节的连贯。这里面就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了。


3. 技巧丰富

鲜明与流畅是基本要求,还应在此基础上,有更丰富、更富于变化、更具表现力的手法,这就需要综合运用有声语言的技巧来实现。比如:抑与扬是常用的手法,前抑后扬或前扬后抑。此外,还有语势的变化对比,节奏的缓与急变化等。


例如:小说《小浮世》中,主人公郭卫东跟车销售蔷薇回家,从户外到地下车库再到她房间,一路走来,主人公的心理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与地点的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在技巧上也可以综合运用语势高低不同、节奏的缓与疾、气息逐步短促等多种技巧,以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变化。

著名小说演播艺术家 刘 青


(三)有声语言转场技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