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陪孩子折腾的父母有多厉害?
他们能够让孩子一直处于快乐的生活氛围中, 哪怕生活有再多的不如意,那些折腾的时光也会填满不如意的空隙。
——鹿妈
文 |
巢小庞
原来,是他们家的鸡蛋孵出小鸡了。
不久前,孙俪从朋友的农场里拿回了几颗鸡蛋,孩子们提出想看看会不会孵出小鸡,孙俪也想试试。
没想到,隔天就接二连三地出生了四只,还被孙俪按照“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排了顺序。
网友评论调侃说:
“恭喜你们一家八口啦!
”
孙俪和邓超可以算是一对“不着调”的父母,要么在每年生日把儿子等等亲到脸部变形,要么就给孩子们手工制作“纸片滑雪板”,让人啼笑皆非。
就像这一次,奔四的老母亲能像个天真的孩童一样,趴在那守着一窝小鸡破壳而出,也是童心未泯。
这样贪玩的父母,其实是孩子们十分羡慕和喜爱的。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这样写道:
“为人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
“爱玩”的父母,是孩子热爱生活的源泉
昨晚下班回家,猛然发觉黑漆漆的客厅里惊现一顶帐篷。
走近一看,娃和他爸玩得不亦乐乎。
帐篷里被布置得像模像样——顶端挂着一盏户外灯,周边垒着几个大靠枕,爷俩儿在中间铺着一块野餐布,一人捧着一份三明治津津有味地吃着。
那场景,可把老母亲羡慕坏了,当即甩掉高跟鞋,急忙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户外party”。
那一夜的欢声笑语,想必将会写入孩子的生命,让他每每回忆起儿时的这份疯狂和刺激,都能升腾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记得小时候最爱的动画片,就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这部动画片可谓是开启了贪玩父母的先河。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集,小头爸爸把两个大纸箱改造成了两间“房子”。
夜里,他和大头儿子一起把“房子”搬到外面去,准备在露营一宿。
大头儿子起初有点害怕,但是想到有爸爸陪着,就安心地睡着了。
梦里,他用胡椒粉打败了怪兽,像极了小英雄。
小头爸爸曾是我们儿时最向往的那种父亲。
他可以随时随地加入我们幼稚的游戏,全情投入,专心致志地陪伴儿子玩耍。
玩,是每一个生命最初对自身以及外界事物的不懈探索。
当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时,就是ta开始正式享受生命美好的高光时刻。
一个人最幸福的童年,莫过于拥有一对“爱玩”的父母。
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是否还记得,自己也曾是个贪玩的孩子呢?
“会玩”的父母,给得起春风化雨的教育
在一般人印象中,好父母往往是严父慈母,总觉得大人要正正经经的,小孩才能学好。
“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和妻子杨步伟却是“不正经”的父母,他们在“打打闹闹”中把四个女儿都教成了著名教授。
赵元任有着惊世骇俗的语言天赋,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妻子杨步伟性情豪迈,至情至性,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妈妈杨步伟很少干预孩子的成长,而是鼓励他们勇敢去闯。
所以,四个女儿都在各自领域里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大姐赵如兰学音乐,后来被哈佛大学聘请为该校第一个华裔女教授。
二女儿赵新那研究化学,三妹赵来思成了作家,小妹赵小中则专注研究天体物理。
而那个会玩的天才父亲,对待孩子更是从不强迫,而是鼓励他们像自己那样玩出乐趣。
赵元任教女儿学拼音时,会谱上好听的曲子,边弹钢琴边教他们唱。
二女儿七岁时得了肺炎,需要长时间敷一种很烫的膏药。
孩子小,不肯敷,赵元任也不急,就陪女儿一边玩,一边唱九九乘法表。
时间一长,女儿病好了,乘法表也背熟了。
他还经常在夜里拿着手电筒,带着四女儿赵小中去看星星。
在父亲影响下,她最终以天体物理研究作为终身事业。
正如赵元任的朋友韦莲司所说:
“说到孩子,我总觉得世间最忽略的资源就是玩耍。
不是指声色犬马地寻乐,而是真正忘我地让想象力奔驰,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
作为父亲,赵元任总是引导孩子追求生活的乐趣,在“玩”中成为了孩子心中最好的榜样,也把春风化雨的教育给了他们。
“敢玩”的父母,给予孩子面对绝境的勇气
威尔史密斯携儿子主演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这样一幕场景:
穷困潦倒的父亲带着儿子流落街头,身上没有钱去住旅馆,只能游荡到了地铁站。
拖着沉重的行李,跟着父亲徒步行走了许久的儿子又累又困。
年幼的他,虽然不知道生活发生了什么可怕的变故,却也懵懂地知道了——今晚没地方住了。
失去生活来源,妻子离家出走。
被生活折磨的焦头烂额的父亲,沮丧落寞。
但是当他发现了儿子愁眉苦脸时,却忍着悲伤带着儿子玩了一个游戏。
他将此刻寂寥的地跌站,想象成是一个游戏的场景。
周围有怪兽将要袭击他们,必须找到一个躲避的房间。
沉浸在游戏氛围里的儿子发现,只有厕所的门可以打开,于是父亲假装蹑手蹑脚地带着儿子跑进公共厕所,并把门反锁,笑着说:
“这下我们把怪兽挡在门外了。
”
生活露出凶恶的面目,可是一段虚拟的游戏场景,就足以保护孩子纯真的心灵世界。
即便外面陌生的敲门声,让这个无助的父亲咬着嘴唇哭泣,可他怀里的孩子,却在甜美的梦境里安稳入眠。
作家罗兰曾说: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
一盏是勇气的灯光。
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
这勇气和希望,就是敢于用一次次游戏,来度过每一次困境,这才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笑对人生的力量。
意大利经典电影《美丽人生》中也有这样一位敢玩的父亲圭多。
当圭多和儿子被关进了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
天真好奇的儿子对爸爸的话信以为真,他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只为了最终那个属于胜利者的奖品——坦克。
解放前夜,圭多将儿子藏进一个铁柜,千叮万嘱叫儿子不要出来,否则就得不到坦克。
当他被纳粹发现并羁押时,他还夸张滑稽地走过儿子躲藏的铁柜,暗示儿子不要出来。
最终,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而他以游戏的方式陪伴保护的儿子活了下来。
圭多保护了儿子,更保护了他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高尔基说过:
“儿童的幻想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孩子的心灵比成人的心灵更加秘密,儿童的心灵是纤尘不染的。
”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命。
伟大的父亲圭多身陷囫囵,却依然不忘用游戏鼓舞着儿子生存的信念,这就是游戏赋予孩子的生命力。
直到现在,我总能想起六岁那年的一个雪夜。
圆月当空,像明灯一样,将初雪的世界照得耀眼闪亮。
爸爸和妈妈带着我,一起滚雪球。
雪球从这条街坊滚到那条小巷,直到它的直径大到比我还要高。
欢声笑语回荡在静谧的夜里,清脆而干净,让人记忆犹新。
我想,这就是父母留给我生命的底色。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负有改造世界的使命。